歐美人有206塊骨頭,為啥中國人只有204塊?少了2塊骨頭去哪了?

歐美人有206塊骨頭,為啥中國人只有204塊?少了2塊骨頭去哪了?

達爾文曾經在《物種起源》提出過進化論的原理,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之所以能進化成現在的樣子,和自然環境的篩選以及優勢基因的競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種種有利於生存的基因特徵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現在的人類。

換句話說,以達爾文的角度來看,現在的人類是目前「最先進」的物種,一點也沒錯。但是,即便是人與人之間,因為繁衍和地理分化的原因,也會產生不同的差異。就比如說身上的骨頭,歐美人有206塊,而中國人只有204塊,這是為什麼?

歐美人有206塊骨頭,中國人只有204塊,少了2塊去哪了?

根據主流的學術觀點,最早的人類是從非洲大陸出現的,隨著漫長的歲月演變,人類為了擴張繁衍而遷徙,慢慢來到了中東,然後從中亞開始分化,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歐洲人和亞洲人。

熟悉地理的朋友都知道,歐洲和亞洲的氣候以及環境是有很大不同的,地理環境的變化對人類進行了篩選,最後繁衍下來的基因也不同,這就是歐美人和中國人出現骨骼差異的主要原因

而中國人少的2塊骨頭,根據科學家們的對比,多數認為「指骨」以及「髖骨」組成骨骼。

中國人缺少部分「指骨」和「髖骨」,為什麼?是不是說明歐美人身體素質更好?

正如上文所提到,一切的演變差異,都是自然環境選擇的結果。

缺少的這2部分骨骼也不例外。

首先是「趾骨」:

和歐洲人相比,國人乃至大部分亞洲人,75%都會缺少一小塊趾骨。骨骼的數量越多,身體的支撐能力也就會更強一些。

結合「物競天擇」的原理,歐美人之所以進化出更多的趾骨,主要是因為他們天生骨架比較大,身材較高,骨骼承受的壓力也就會更大,因此需要更多的骨骼來支撐身體,避免壓迫或受傷。

中國人身材勻稱適中身高沒有歐美人那麼誇張,自然也就沒有了進化趾骨的必要。

其次是「髖骨」:

髖骨,也被稱為「不規則軀幹骨」,通過和恥骨連接形成骨盆,用來撐起腰臀部空間,保護腸道,胃部,肝腎等重要臟器。

並不是我們中國人沒有髖骨,而是相比於歐美人,我們的髖骨上缺少一部分軟骨。髖骨上的軟骨主要用來減緩骨骼間的磨損,讓運動變得更加持久和便利。

而這與歐美人祖先以狩獵為主的生存模式有關:行動更靈活,才不會被餓死;而亞洲包括中國,地區多處於溫潤適宜的平原,通過種植作物生存,狩獵並非是主要的溫飽方式,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進化出多餘的軟骨。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歐美人骨骼更多,並不代表身體素質就比國人更好,進化永遠是契合當下生存環境為優。多出的2個骨骼,並沒有幫助歐美人有運動,長壽方面的優勢。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想要提高身體素質,仍然需要後天的磨鍊以及健康規律的生活。

身體素質依靠後天養成,這1個元素很重要

這個關鍵的元素,就是免疫力。

疾病的侵襲,會讓身體一天一天的變差。想要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降低疾病風險自然是最有效的做法。而免疫力就是我們少得病的關鍵。

後天培養自己的身體素質,其實也是提升免疫力的過程:

①保證日常生活中足量的蛋白質攝入

蛋白質是免疫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從雞蛋,牛奶,肉類中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才能讓免疫細胞的活性更高,從而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世界衛生組織曾對各個大洲的人群免疫力進行綜合統計,歐洲人群體的免疫力增強最多,並非是因為他們「多長了2塊骨頭」,而是與他們豐富的蛋白質攝入飲食有密切的關聯

②養成「勞逸結合」的生活習慣

這裡的「勞」指的是運動,而「逸」指的則是睡眠。只有規律地運動和睡眠相互結合,才是有利於維持免疫系統的生活習慣。

尤其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健康更要從細節做起,降低疾病風險,未來才能更加健康和長壽。

總而言之,無論骨頭多還是少,只是人類進化的差異,並不代表國人的身體素質就比歐美人更差。積極安排自己的生活,提高自身身體素質,才是最有效的選擇和做法。先天基因固然是身體的一部分,但後天的努力,同樣值得肯定,不容小覷。

參考資料:

[1]歐美人有206塊骨頭,中國人卻只有204塊,歐美人多個啥?知乎日報,20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