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院士NEJM最新研究,現有疫苗對奧密克戎效果大大降低

在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第三年,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omicron變體席捲全球併產生了其他幾個亞變種。目前,BA.2在全球流行的頻率已經超過了BA.1。此外,BA.2.12.1變異株的感染也正在迅速增加,並已經佔美國新感染病例的50%以上。因此,現有疫苗的保護效果和制定未來疫苗接種戰略的必要性便顯得極為重要。


2022年7月6日,新英格蘭雜誌(NEJM)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團隊通訊文章:Omicron SARS-CoV-2 Neutralization from Inactivated and ZF2001 Vaccines。系統評估了目前國內接種的新冠疫苗以及接種加強針後對新冠病毒及其奧密克戎變異株的中和效果。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假病毒中和來評估接種疫苗志願者的血清樣品中針對SARS-CoV-2原始株及其各種變體BA.1,BA.1.1,BA.2,BA.2.12.1,BA.3,BA.4和BA.5的中和抗體滴度。疫苗接種者接受了三劑滅活病毒疫苗(CoronaVac和BBIBP-CorV)中的一種,三劑蛋白質亞單位疫苗ZF2001(使用二聚體RBD作為抗原),或接種兩劑CoronaVac滅活疫苗後加強ZF2001


在每個疫苗組中,針對所有測試的變異株的中和抗體滴度顯著低於針對原始株的相應滴度,結果表明,變異株具有實質性的免疫逃逸。中和滴度的降低與刺突蛋白的突變有關。


BA.1.1和BA.2的中和程度與BA.1相似(在1.5倍以內)。BA.2.12.1與BA.2相比,其RBD中具有額外的L452Q突變,因此中和滴度較低,為1.4-1.7倍。在每個接種疫苗的組中,針對BA.4和BA.5的中和抗體滴度比BA.2變異株低2.1-2.6倍,BA.4和BA.5是目前在南非佔主導地位並有可能成為全球下一個大流行變異株。這一發現表明,與BA.2亞變種中的RBD相比,RBD中的兩個突變(L452R和F486V)導致基於原始株序列設計的當前疫苗引發的抗體中和效率較低



為了確定更好的ZF2001疫苗接種策略,研究人員在第三劑疫苗後1個月從志願者中收集了樣本。根據第二劑和第三劑之間的間隔將此組細分為三個亞組:1個月、2個月和4-6個月。此外,為了測試ZF2001疫苗接種後長間隔亞組中的中和抗體持久性,研究在第三劑後4-7個月獲得了血清樣本。



研究發現,中和抗體滴度隨著第二劑和第三劑之間間隔的增加而增加,特別是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在第二劑和第三劑之間間隔為4-6個月的疫苗志願者中,與劑量間隔為1個月的疫苗組相比,中和抗體滴度比原始株高出近10倍,對所有變體高出約30倍。長間隔組中的疫苗對所有測試的奧密克戎呈100%血清陽性。在長間隔亞組最後一劑疫苗6個月後獲得的樣品中,針對所有奧密克戎變種的中和抗體滴度和血清反應陽性率高於短間隔亞組最後一劑1個月後獲得的樣品。


異源增強組對原始株和所有組的中和抗體滴度高於接受三劑相同滅活疫苗的組。然而,與對原始株的反應相比,異源增強組對BA.2,BA.2.12.1,BA.4和BA.5的反應降低大於滅活疫苗組。這一發現表明,這些亞變種在RBD中具有更多的突變,從而導致免疫逃逸。


新變種的迅速出現使得特定變種疫苗的開發變得困難。研究結果表明,對當前疫苗採取更好的免疫策略可能有助於提高奧密克戎變種的中和水平。由於ZF2001疫苗由一個蛋白質亞基組成,其抗原聚焦於RBD,因此其使用可以通過施用多個加強劑量和免疫成熟方法誘導針對亞微米亞變體的中和抗體滴度增加。然而,需要開發更新的疫苗作為加強劑,以更好地防止當前亞變種(特別是BA.4和BA.5)和未來可能的流行亞變種的免疫逃逸。


文章鏈接:DOI: 10.1056/NEJMc220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