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正在證明:碰撞的中子星產生了磁星

磁星是一些最迷人的天體。一茶匙的物質重約10億噸,它們的磁場強度是當今地球上任何磁場的數億倍。但我們對它們是如何形成的知之甚少。一篇新的論文指出了中子星的一種可能的源合併。

中子星本身也同樣迷人。事實上,磁星通常被認為是中子星的一種特殊形式,主要區別在於磁場的強度。銀河系中大約有10億顆中子星,其中一些恰好是雙星對。

當它們被引力束縛在一起時,恆星就會進入最後的死亡之舞,通常會導致黑洞,或者可能是其中一個或兩個轉化為磁星。這一過程可能需要數億年才能建立到實際爆炸(或崩潰)發生時的某一點。但是當它出現的時候,它是壯觀的,一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發現這發生在他們發現它的前幾周。

更準確地說,它發生在2.28億年前,也就是它發生在離銀河系有多遠的地方。然而,這一壯觀事件發出的光在開始觀察那片天空前僅幾周就到達了Pan STARRs的感測器。使這個磁星從所有其他科學家發現的磁星中脫穎而出的是它旋轉的速度有多快。

通常,中子星每分鐘旋轉數千次,周期為毫秒。但科學家發現,磁星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的旋轉時間要慢得多,通常只有每2到10秒一次。但是,新的磁星GRB130310A的旋轉周期為80毫秒,比典型的磁星更接近中子星的量級。

這種差異可能是由於張和他的同事發現這個磁星的年齡非常小。它還沒有像許多其他觀測到的磁星那樣完成旋轉減速。但它的自轉周期接近中子星的速率,這一事實表明它作為中子星本身的潛在起點。

GRB130310A目前正在經歷的旋轉減速需要數千年的時間,但最終,磁星逐漸消失,幾乎無法檢測到。據估計,銀河系周圍漂浮著3000萬顆死磁星,其中至少有一些可能與GRB130310A的軌道周期相同。

另一個暗示是,新的磁星是由中子星合併產生的,這是因為沒有任何天文台可能捕捉到的前兆事件。沒有超新星,也沒有伽馬射線爆發,這兩種情況通常先於磁星的誕生。因此,研究人員似乎碰巧發現了一個中子星合併,他們幾乎在發生時就檢測到了。

還有其他檢測中子星合併的方法,例如通過它們有時發射的引力波。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任何其他儀器能夠捕捉到這一合併,以證實這一事件是按照研究人員的假設發生的。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就是另一個數據點,證實了長期以來的觀點,即磁星至少有時是由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對整個宇宙中類似事件的更多觀察將有助於證實或反駁這一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