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鼠狼最怕的是大鵝,鵝有啥厲害的?查了一下原來段位這麼高?

黃鼠狼這種生物因為一句「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的諺語,成為了眾矢之地,幾乎人們提到它就覺得不祥,這也讓黃鼠狼特別不受歡迎。

黃鼠狼在我國農村非常多見,它們通常活躍在樹林或田野里,田間的老鼠、鼴鼠和野兔都是它們的獵物目標,一旦被盯上,便很難脫身了。厲害一點的黃鼠狼,可以一口氣抓五六隻老鼠,並且家養的小牲畜也常常難逃它們的魔爪。

尤其是雞這種生物, 「黃鼠狼借雞——有借無還」。民間有很多諺語都表明了黃鼠狼對雞的瘋狂捕獵,幾乎讓每家每戶都極其頭疼和厭煩。

事實上,黃鼠狼對雞的捕獵技巧,可以說非常遵循物競天擇的原理,進化得爐火純青。它們早就知曉雞的視力不好,因此很會挑捕捉雞的時機。夜幕降臨,辛苦勞作一天的農民已經睡下,黃鼠狼趁人不備來到雞棚,基本上一抓一個準。被拖出去的雞由於看不清路,跑得也慢,很快就被黃鼠狼咬斷脖子斷氣了。一聲聲雞的慘叫聲驚醒了主人,可等他跑出去,黃鼠狼早沒了影子,只能一邊傷心一邊對黃鼠狼恨得咬牙切齒,這樣的黃鼠狼確實十分惹人討厭。

可是無論是家中的狗還是貓,對它都沒有辦法。黃鼠狼有一對臭腺,能分泌出一種讓人不可忍受的分泌物,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不幸被它的分泌物打中,就可能引起頭暈或者噁心得嘔吐,嚴重的會陷入昏迷。對人和普通動物來說,黃鼠狼是一種危險的動物。

我們知道貓的攻擊力和傷害力也是爆表的,那麼與黃鼠狼相比呢?有博士曾經研究過黃鼠狼的咬合力,它的咬合力可以稱得上戰鬥力最強的動物。如果貓跟黃鼠狼打架,誰會勝出呢?

貓作為一種防守性強的動物,感到威脅時才會露出利爪和獠牙,發動猛烈攻擊。而黃鼠狼作為野生在外的動物,天性更兇殘,往往在對手猝不及防的時候已經咬住了它的脖子,使之一命嗚呼。更何況現在的貓大多數都是家養的,捕獵意識遠不如黃鼠狼,看到黃鼠狼只有逃之夭夭的份了。

難道沒有誰能治得了可惡的黃鼠狼嗎?有,答案是鵝

首先鵝的體形比黃鼠狼大很多,尤其是成年後的鵝,體重在至少三十斤以上。黃鼠狼體型較小,只能攻擊和它差不多大小的生物。面對鵝,就像一個80斤的瘦子要跟一個200斤重的胖子摔跤一樣,沒上戰場你都能猜到誰是被拎著扔出去的那一方。

其次鵝的兇狠勁和攻擊力完全不輸黃鼠狼。鵝喜歡用嘴攻擊人,農村的孩子估計都被大鵝追著跑過。大鵝不僅不怕小孩,連大人也不放過。可能你甚至不知道哪裡得罪它了,就突然被它追得到處跑,追出一條馬路都是有可能的。對人尚且如此,何況一隻黃鼠狼。

最後是鵝的叫聲。鵝的叫聲響亮,加上走路時搖搖擺擺的雄壯身姿,氣勢上黃鼠狼就矮了一大截。

以上三個原因似乎還不足以解釋鵝為什麼能讓黃鼠狼聞風喪膽,其實還有更為科學的解釋,原來秘密藏在鵝的眼睛裡。鵝的眼睛是一種凸透鏡的結構,當鵝看某一個物體時,看到的是物體縮小後的樣子。因此,即使是遇到老虎,它也會被鵝當成體積小的動物,氣勢凶凶地衝過去攻擊,這也解釋了鵝為什麼對人都這麼囂張。那麼黃鼠狼在鵝的眼裡,還不跟螞蟻一樣了。可以說見黃鼠狼一次,拿捏它一次,難怪黃鼠狼躲得遠遠的。

鵝的攻擊性強,除了視力帶給它自信,還與大腦神經系統有關係。

科學家曾經研究發現,動物的大腦邊緣系統有一種特殊的神經元,這種神經元富含血清素和去甲腎上線素。當去甲腎上線素處於高水平狀態,攻擊性就會增加。而被稱為「鵝霸」的鵝,可能正是通過邊緣系統的調控,使得在某些場合下血清素和去甲腎上線素大大增加,從而產生了較強的攻擊性。

鵝不僅會下蛋,還能看家護院,因此農民十分喜歡圈養這種動物。

鵝被人類馴化成家禽,有幾千年的歷史。鵝和狗一樣,有看家本性,在它的意識里這是一種職責。也是這個原因,鵝還有一個「鵝保安」的稱呼。

你們猜猜鵝的祖先是誰?是大雁。成群的大雁在吃東西時,會有一隻哨雁負責站崗,警惕周圍的環境。這個本能也延續到了鵝的身上,如果有鵝在雞群旁邊,等雞啄食或夜晚睡覺時,鵝就開始站崗放哨, 有鵝在的主人家,家禽都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