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沸沸揚揚的「南極臭氧層空洞」現在無人提,有人懷疑是謠言

臭氧層在保護地球

臭氧層簡直是為了我們生存而存在的,前面說了,太陽擁有巨大的能量,它散發出的紫外線對人體傷害特別大,過量的紫外線進入人體內會導致皮膚癌。而臭氧層就有吸收紫外線的作用,當然不是全部吸收,而是留下1%的紫外線,這種少量紫外線使人類能夠適應並有益,紫外線不僅可以殺菌,還能促進人體內維生素的合成。

但是,一心一意保護地球6億年的臭氧層卻在1984年被發現破了一個洞!

臭氧層空洞的危害

臭氧層作為地球的保護罩,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一旦臭氧層消失,地球上生物的處境將十分危險。

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一道伽馬射線暴射中地球,致使臭氧層被溶解,這一下可不得了,海洋中大量浮游生物死亡,食物鏈遭到嚴重破壞。這種慘狀足足持續了四十萬年,導致85%的生物滅絕,被稱為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之一!

伽馬射線暴

當然,南極臭氧層空洞所產生的危害遠遠達不到當年的程度,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空洞的原因,臭氧層所抵消的紫外線減少,而被過量紫外線照射很可能會得皮膚癌,經過計算,臭氧每減少1%,皮膚癌患者就會增加4%-6% ,這對沒有皮毛保護的人類來說確實不是一個好消息。過量紫外線還會破壞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長時間的照射會使免疫力下降,如果被照到眼睛還會有得白內障的可能。還有可能會如同奧陶紀的那次一樣,大量紫外線殺死海洋中的浮游生物,這會使部分以此為食的生物因挨餓而數量銳減,一環接一環,以這類生物為食的捕食者也會因食物的減少而減少,惡性循環就此發生!臭氧層產生空洞,就無法削減太陽的能量,照射到地表的溫度就會上升,溫度一上升,冰川就會融化,海平面就會上升,沿海城市就會遭受毀滅性的打擊,這也是我們作為人類不能忽視的。

臭氧層空洞

可見臭氧層對地球確實擁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南極發現的臭氧層空洞也給當時的人們敲響了保護環境的警鐘。

既然臭氧層空洞帶來的危害這麼大,那它是怎麼產生的呢?

在21世紀初,就有很多宣傳,建議不要購買以氟利昂作為製冷劑的冰箱,這就是因為有絕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氯離子是破壞臭氧層的元兇。氟利昂是由碳、氯、氟所組成,而氯氟烴等氟氯碳化物是導致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的主要原因,使用過程中氟利昂分解出氯離子,然後氯離子進入大氣後,能在自身無消耗的情況下反覆破壞臭氧層中的臭氧分子,因此很多人認為是氟利昂的大量使用而產生的南極空洞。

氟利昂製冷劑

但有些科學家對此抱有不認同的想法,他們認為氟利昂對臭氧分子的破壞能力很細微,而1930年氟利昂由美國的托馬斯·米基利發明出來後,直到1980年才開始大規模使用,因此在1984年發現南極臭氧層空洞中的4年間,氟利昂根本不可能產生這麼大的威力。但對於誰才是罪魁禍首,科學界一直爭論不休。直到我國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楊學祥先生在1999年提出太陽風、太陽輻射和太陽引潮力是產生南極臭氧洞的主要因素,這一論點立腳紮實,受到很多人的贊同。

托馬斯•米基利

當然,我們不能改變太陽風射出來的粒子在地磁兩極的所作所為,我們卻可以約束自己不使用氯氟烴等氟氯碳化物製作的產品。雖然氯離子並不是主要原因,但它確確實實的能對臭氧分子產生危害,那我們為何不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根除這種情況呢?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也做了一系列規定,1987年多個國家簽定了《蒙特利條約》,儘可能早地控制和削減其它消耗臭氧層的物質。很多冰箱廠家也推出了無氟冰箱,這種電冰箱採用了R134a製冷劑或R600a製冷劑,用來代替曾經的R-12氟利昂,為生態環境保護貢獻了一份力量。如何判斷自家冰箱是不是無氟冰箱呢?我們可以在冰箱的銘牌上查看製冷劑的種類標註,其中R12R22的製冷劑是氟利昂,就是有氟冰箱,R600a或134a等其它製冷劑的冰箱屬於無氟冰箱,快去看看吧!

至於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關注南極臭氧層空洞事件了,很多人認為之前所傳的都是謠言,都是騙人的。但事實並非如此,而是因為一件天大的好事:科學家發現南極臭氧層正在自我修復。

舉個例子,2006年臭氧層空洞面積2750萬平方千米,到了2007年空洞面積為2409萬平方千米,可見對氟利昂的管控還是有一定成效的,也許到本世紀後期,南極臭氧層空洞就會完全修復,這也是近期無人談論空洞的原因。

臭氧層空洞變化

不得不說,這次的勝利成果不是單單靠少部分人就能得到的,它是我們整個人類共同堅持與改善的結果。這次全人類共同努力,為了一個目標而前進的經歷,也讓我們明白,一個人的力量終究太過弱小,只有全部人聯合起來,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人類會以同一個價值觀而奮鬥,為了地球,為了自身而共同發展,真正形成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我相信,那一天不會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