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尤其是Ⅰ期肺癌,因未出現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基本術後不需要進行化療或者放療。
但並不意味著Ⅰ期肺癌的患者就可以高枕無憂,一年內出現遠處轉移的案例也不少。本文案例就是早期肺癌術後才6個月,隨即出現腦轉移。而腦轉移相對於其他器官的轉移,惡性程度更高。
除了採用傳統的放、化療對治外,細胞免疫治療在控制腦轉移進展上也顯示出了一定的效果。
2018年11月,張先生於時體檢發現右肺尖高代謝結節,考慮周圍型肺癌,並進行手術切除。術後病理為肺腺癌,但未見累及,無淋巴結轉移,無EGFR突變,分期為pT1bN0M0 Ⅰ期,未行輔助化療。以定期複查為主。
2019年5月,半年後複查,MR提示左側額葉病灶,遂行腦轉移瘤手術,術後病理證實為腦轉移。後行培美曲塞+卡鉑化療5周期。
2020年5月,一年後,複查MR提示內側腦實質內另見一環形強化灶。行貝伐珠單抗+脂質體紫杉醇+卡鉑1周期,後行TOMO刀放療13次。
兩次腦轉移經歷讓張先生心有餘悸。張先生希望除了頻繁使用化療外,能有一種新的方法來遏制腫瘤進展速度,延緩轉移時間,如果不再出現複發轉移則是最理想的。
>>>在了解到張先生的病史後,清華細胞治療團隊分析認為:
l對於已出現的腦轉移灶,由於存在著血腦屏障,NKT細胞比較難以到達,採用放療的方式比較理想。
l但對於將來可能出現的新病灶,無論是腦部還是其他器官,NKT細胞免疫治療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
2020年8月,張先生接受了1療程/月的NKT細胞免疫治療方案。
▲頭顱MR影像學表現:左側額頂交界處轉移灶放療術後,2020年10月大小約5mm,2021年1月大小約8mm,較前稍大(2020-5大小約為1.1×1.0cm,未提供影像學圖像),2021年5月複查考慮中央為術後殘腔,周邊少許水腫帶,未見明顯進展。
截至2021年7月,一年的時間內,張先生共進行了10療程的NKT細胞免疫治療。複查頭顱MR示左側額頂交界處轉移灶周邊少許水腫帶,應為放療所致,余未見明顯進展。
胸部CT示右上肺葉術後,未見複發徵象;腹部CT大致正常;精神、飲食、睡眠正常,生活質量佳,評分為76.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