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完成中國入侵生物地理分布的影響因素分析

近期,華南農業大學陸永躍、許益鐫教授團隊完成的題為「Factors affecting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invasive species in China」的研究論文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農業科學學報》(英文),JIA) 優先在線發表。該研究分析了中國入侵物種的地理分布變動趨勢及其驅動因素。


此外,該文還對改革開放前、1979年至2001年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13種主要入侵昆蟲在中國的空間分布進行了動態分析,以探討增加國際貿易對中國入侵物種地理分布的影響。結果表明,入侵物種的丰度由南向北、由東南沿海向內陸逐漸減少。廣東省(442種)和雲南省(404種)的入侵物種丰度最高。在調查的13種重點入侵昆蟲中,3個時期分別出現3種、10種和13種,入侵省份分別為7個、28個和34個。另分析顯示,外來害蟲主要經新疆、環渤海地區和東南部入侵我國。在所有因素中,進口貿易值是中國入侵物種數量的有力預測因子。進口貿易值和溫度是解釋除了微生物外的入侵物種丰度異質性空間分布的關鍵因素。研究結果為進一步開展國際檢疫工作和有效控制入侵物種提供了科學依據




華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陸永躍、許益鐫教授為該文章的通訊作者,華南農業大學博士生陳曉玲為第一作者,寧冬冬、肖倩、江秋瑩等碩士生為共同作者。


點擊鏈接閱讀全文:

http://www.chinaagrisci.com/Jwk_zgnykxen/fileup/PDF/JIA-2020-1581.pdf

Cite the article:

CHEN Xiao-ling, NING Dong-dong, XIAO Qian, JIANG Qiu-ying, LU Yong-yue, XU Yi-juan. 2021. Factors affecting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invasive species in Chin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Doi: 10.1016/S2095-3119(20)63497-9


研究團隊介紹


華南農業大學陸永躍、許益鐫教授團隊主要以實蠅、紅火蟻、扶桑綿粉蚧、草地貪夜等我國南方重要外來入侵害蟲為對象開展生物學、生態學、傳播擴散、檢疫除害、監測檢測、預防與控制理論基礎與應用技術等研究。團隊累計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農業農村部、教育部、省級地方政府及其他項目60多個;在MicrobiomeCurrent BiologyPLoS Pathogens等期刊上發表論文260多篇,主編、參編著作11部;獲科技成果5項,授權專利、軟體著作權等20多項、電影版權1件,編製國家/行業/地方標準10項。完成的成果獲得各類科技獎勵19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來源:中國農業科學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