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亞勤:無人駕駛將迎來「DeepSeek時刻」|院士上封面

2025年05月24日12:40:14 科學 8851

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

過去數十年,從溝通、消費、娛樂到生產、交通、商業往來,無不深深烙刻上數字化的印記。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眼中,數字世界正逐步與物理世界、生物世界走向融合,無盡前沿之門從未關閉。「ai在五年之內會證明一個公式或猜想,再過五年會發明一個,不一定發明到薛定諤方程這樣的,但會發明人類可能沒有的。」


從百度apollo到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的職業生涯始終與無人駕駛的進化軌跡交織。在他看來,這場技術革命不僅是中國的「換道超車」機遇,更是人類邁向智能社會的關鍵一躍。


「無人駕駛的chatgpt時刻什麼時候來臨?如果waymo在美國順利,百度在中國在武漢做得順利的話,包括文遠、小馬順利的話,今年就可以達到我們的chatgpt時刻。」近日,張亞勤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但無人駕駛要規模化還需要更長的時間。「10%的新車在2030年就會有l4的能力,那時候deepseek時刻就來臨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亞勤:無人駕駛將迎來「DeepSeek時刻」|院士上封面 - 天天要聞

無人駕駛:安全性與成本的雙重革命

「沒有人工智慧就沒有無人駕駛,ai是無人駕駛裡面最關鍵的技術,它有很多挑戰,安全性、實時性等等,集成了不同的問題,解決了無人駕駛,特別在複雜城市裡面大規模無人駕駛,很多問題迎刃而解。」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告訴封面新聞記者。

無人駕駛的安全性已顯著超越人類駕駛,張亞勤援引waymo和百度蘿蔔快跑的運營數據指出,無人車在複雜城市路況下的平均事故率,僅為人類駕駛的1/14,且隨著端到端大模型技術的應用,這一差距有望進一步拉大。

他特彆強調,安全性的底層邏輯在於「機器的感知與決策能力不受情緒、疲勞等因素干擾」,而多模態感測器(如激光雷達、4d雷達)與輕地圖導航技術的結合,為這一目標提供了支撐。

近日,方舟投資公司(ark invest )發布了2025年度報告(big ideas 2025),到2030年,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美元,屆時全球無人駕駛汽車的數量將達到大約5000萬輛,將徹底改變物流和出行等行業,催生萬億美元級別的新市場。

在張亞勤看來,這一變革將重塑交通經濟:「無人駕駛不僅是技術革命,更是社會效率的革命。當出行成本低於地鐵和公交時,城市交通生態將被徹底顛覆。」

多模態、端到端與車路協同,針對業界爭議的技術路徑,張亞勤明確主張「實用主義優先」。「我不贊同『純視覺派』的極端立場,主張激光雷達、視覺與高精度地圖的互補應用,尤其肯定中國企業在感測器成本控制上的突破(如禾賽科技將激光雷達價格降至百美元級)。」

而端到端模型,張亞勤支持基於大模型的端到端自動駕駛架構,但強調需輔以規則兜底,避免「演算法黑箱」風險。「大模型出來之後,特別生成式ai出來之後,對於整個無人駕駛是很大的推動。不管安全也好,智能也好。」張亞勤說。

單車智能為主:l4級無人駕駛必須實現完全自主,車路協同僅作為冗餘補充,「依賴路端基礎設施的無人駕駛不具備普適性」。

中國無人駕駛技術全球化步伐迅猛

中國在無人駕駛政策領域的突破令全球矚目。北京亦庄500平方公里全域開放測試、武漢1700萬人口城市實現無人車商業化運營……在張亞勤看來,無人駕駛方面,中國在技術和落地層面,都處於全球的領先地位。

中國無人駕駛企業的全球化步伐迅猛,國內企業去年有很大的進展,地平線、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成功上市,蘿蔔快跑在武漢全域做無人駕駛,成為無人駕駛行業商用的里程碑;地平線、毫末智行等供應鏈企業推動國產。

「百度apollo開源平台已吸引全球100多個國家的開發者,其架構設計被廣泛借鑒。」張亞勤指出,這是中國對全球無人駕駛技術的系統性貢獻。

產學研融合:air的「雙引擎」模式

作為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還分享了研究院的獨特路徑:「無人駕駛和具身智能是一個重要方面,產業是很重要的部分,我們產業的合作很多,一方面把無人駕駛和具身智能的模擬平台和大模型用到智駕上面,目前也在快速地進展。」

近年來,各行各業大模型層出不窮,人工智慧技術正以超出預期的速度進化,而隨著大模型與更多實際場景相結合,相關應用也在悄然滲透進我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相關技術又怎樣賦能無人駕駛領域?

在張亞勤看來,生成式ai(如大語言模型)為無人駕駛帶來三大突破:通過合成數據緩解訓練數據不足;提升對極端場景(corner case)的泛化能力;賦予車輛「常識推理」能力,例如理解交警手勢或臨時路。張亞勤坦言:「完全解決長尾問題仍需時日,機器對人性化駕駛的模仿仍是技術難點」。

「現在ai、人腦的區別依然很大。人類大腦經過幾十萬年的進化,效率十分高,比如860億個神經元,百萬億級的突觸,只有不到3斤重,消耗20瓦的能耗。」張亞勤提到,再看前沿大模型,基本上萬億級的參數,需要超高的算力和能耗。如果把大腦作為一個參數權重,大模型還差100倍,整個效率和架構需要大幅度顛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硬核!用「疼痛」敲響生命警鐘 | 全國應急科普場館巡禮 - 天天要聞

硬核!用「疼痛」敲響生命警鐘 | 全國應急科普場館巡禮

「安全規則不是寫在牆上的標語,而是用血淚換來的生存指南。」在保信安全體感實訓基地的觸電體驗區,記者手握模擬設備,一股刺痛感瞬間從指尖竄至全身——這是10毫安的安全電流,僅為日常觸電事故的百分之一,卻足以讓人終身難忘。近日,記者探訪了這座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興產業園區的沉浸式安全體感實訓基地,親身體...
超3000株!雲南寧洱發現大規模珍稀植物桫欏群落 - 天天要聞

超3000株!雲南寧洱發現大規模珍稀植物桫欏群落

近日,一名科普博主在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意外發現了珍稀植物桫欏群落。經當地林草部門初步調查,該桫欏群落分布面積達200餘畝,現存植株數量超過3000株。 桫欏,又稱樹蕨,是與恐....
科學家發現新矮行星 - 天天要聞

科學家發現新矮行星

#萬能生活指南#快速導讀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顆位於太陽系邊緣的矮行星2017 OF201,其軌道獨特,繞太陽公轉約需25,000年。該發現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小行星中心確認,並已在預印本伺服器arXiv上發布。
企鵝糞便與雲形成的秘密 - 天天要聞

企鵝糞便與雲形成的秘密

#萬能生活指南#快速導讀科學家在南極意外發現,企鵝的糞便釋放的氨氣竟是形成獨特雲源的關鍵。這項研究顯示,企鵝糞便中的氮分解成氨氣,與海洋微生物釋放的硫氣體反應,產生氣溶膠並形成雲。
天文學家實時觀測星系點亮 - 天天要聞

天文學家實時觀測星系點亮

#我在頭條曬家鄉#快速導讀Zwicky瞬態設施通過廣角相機每晚捕捉數百張圖像,實時監測宇宙事件。2019年12月,系統發出警報,指向位於處女座的普通螺旋星系SDSS1335+0728,其核心在經歷二十年寧靜後意外亮起,可能是由於黑洞吞噬恆星
人類有兩個衰老加速期:44和60歲; 巴拿馬小島驚現跨物種的「兒童拐帶」 | 科技趣評 - 天天要聞

人類有兩個衰老加速期:44和60歲; 巴拿馬小島驚現跨物種的「兒童拐帶」 | 科技趣評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台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滄海遺珠,信手拈來 圖源:pixabay.com01人類有兩個衰老加速期:44和60歲斯坦福大學追蹤了108名志願者,他們每隔幾個月提交血液和糞便樣本以及皮膚、口腔和鼻腔拭子,持續一至近七年。研究人員評估了13.5萬種不同的分子(RNA、蛋白質和代謝物)和微生物。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