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源自瑞典的健康細胞,有望在我的身體里蓬勃發展,守護我的關節,使我離曾經的狀態更近一步。」
此前,美國頂級富豪為對抗老化,往膝蓋等關節處注射3億幹細胞,備受熱議。據CNBC報道,這種被稱作「超級英雄關節」的操作,一劑高達1.6萬美元(約11萬元),已成為美國私立幹細胞機構的熱門之選,吸引大量高凈值人士爭相嘗試。
日前,這一高端幹細胞項目正式在海南獲批上線,單價從11萬驟降至3.6萬元,觸達門檻跌至海外的三分之一。當幹細胞褪去「富豪專享」的神秘光環,更多人的生命正被改寫。
01膝蓋打針,走路生風?
膝蓋,被稱為「人體變老的第一道閘門」,是最容易衰退的器官。
美國CDC數據顯示,超過32.5%的中高齡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膝關節炎,《中國骨關節炎防治白皮書(2022)》亦顯示,我國膝骨關節炎者已突破1.3億,50歲以上發生率高達46.3%,堪稱「國民級」癥狀。而這不只是病變,更是身體變老的首張多米諾骨牌。
傳統干預手段如玻尿酸注射、止痛藥、甚至關節置換手術,往往治標不治本,不僅費用高昂,術後康復也相當痛苦。而如今,一種開創性的干預方式悄然亮相——幹細胞。
事實上,幹細胞最早進入臨床應用的,正是膝關節。1997年美國FDA批准了第一款細胞療法Carticel,便是用於修復膝關節軟骨損傷;此後一項臨床數據顯示,875例患者接受干預後疼痛評分降低60%,關節功能改善率達78%。
據悉,幹細胞療法通過分化為軟骨細胞、調節炎症微環境,實現了「再生-修復-保護」三重作用。相較於傳統方式,該方式創傷更小、恢復周期更短。
可以說,膝蓋正是幹細胞在抗衰領域站穩的第一個腳跟,由此開始,幹細胞被應用於包括帕金森、老年痴呆甚至老化等一系列年齡帶來的身體退行性問題,為大腦乃至全身的衰退按下「暫停鍵」。
2024年,上海東方醫院啟動帕金森幹細胞臨床試驗,58%的受試者運動評分改善超40%,部分人恢復了自主進食和獨立行走;今年3月,美國邁阿密大學於《Nature》子刊發布重磅研究,在幹細胞的干預下,老年痴呆受試者腦萎縮減少48.4%,令人欣喜。
止衰領域亦有突破。2018年,日本大阪大學教授Sawa Yoshiki創造性地研發出Revistem因子,通過激活逐漸靜息、活力不足的幹細胞,從根源改善機體老態。後被厚生勞動省落地為口服科技品「賽/諾/瑞stemax」,經由京JD東、亞馬遜等走熱中年高凈值圈層。
在傳統邏輯里,生老病死似乎僅可亡羊補牢,然而幹細胞療法的出現,正引發人們對生命質量的一次底層反問:若可以修復,為何一定要放任其凋零?
02中國入局,門檻驟降
幹細胞療法出現後,人們第一次用「技術手段」去爭奪身體下坡路的主導權,但作為一種新技術,其繞不開的話題便是價格。
以前述「超級英雄關節」為例,這股風潮由海外興起,美國私立診所的報價是一針1.6萬美元,約11萬元人民幣,因門檻高昂一度被視為「富豪專享」。
類似的事情亦發生在止衰領域。2018年,《財經天下》周刊報道,烏克蘭基輔幹細胞機構推出59.8萬一針的緩老乾細胞,吸引全球富豪蜂擁體驗,彼時中國富豪包機抵烏的新聞更是屢見報端。
但這股風潮很快因「幹細胞來源不明」等風險問題被專家叫停,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張洪濤等專家甚至認為:「胡亂注入,其性質與『喝尿療法』無異」。
因iPSC(一種將成熟細胞重新改寫為具有多能性的幹細胞的技術)榮獲諾獎的日本科學家另闢蹊徑,從根源規避上述風險,前述口服幹細胞科技「賽/諾/瑞stemax」應運而生,將對抗老化的門檻驟降至3萬2。
但據艾美諮詢、京JD東健康等調查發現,該成果的受眾仍局限於國內一二線城市的高凈值中年男性,其反饋諸如「精力提振,整個人像回到了大學時代」「容光煥發,幾乎不需要靠咖啡提神了」等體驗,大眾依舊難以觸達。
時間來到今年3月22日,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公布國內首批幹細胞療法的定價,其中幹細胞治膝關節炎的門檻被定為3.6萬元,僅為海外的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近幾年在國內市場和技術的衝擊下,海外研發入門級減慢老衰的成果「賽/諾/瑞pro」,主動融入國內市場,將青春門檻進一步下移至5400元,從富豪覆蓋北上廣深的中產階級。
正如業內所言:中國入局,一舉將「奢望」變成「希望」,以普惠之光重繪生命疆界。
03科技普惠,未來已至?
從11萬到3.6萬,海南幹細胞門檻「跳水」,不僅是技術進步的縮影,更是科技普惠化的里程碑。
隨著幹細胞從海外卷至國內,從個人行為變為官方許可,人類似乎站在重新定義醫療模式的轉折點上,對生命質量進行重新審視——傳統醫療的「亡羊補牢」邏輯,正被再生醫學的「預防性修復」所取代。
正如《Nature》所述:「幹細胞的終極目標,是重塑醫學對抗生老病死的邏輯,讓人類擺脫衰弱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