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如何?這份「成績單」亮了

2025年05月22日22:30:25 科學 3560

  今天(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

  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穩步增長,棲息繁衍環境穩步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

  目前,全國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100餘種瀕危野生植物得到搶救性保護。2024年全國水鳥同步監測最新結果顯示,我國越冬水鳥總數量達505.9萬隻,是迄今為止全國範圍內監測數量的最高紀錄。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如何?這份「成績單」亮了 - 天天要聞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持續豐富,藏羚羊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不足2萬隻恢復到7萬多隻

  地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大熊貓國家公園打通了13個大熊貓種群生態廊道,有效保護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初步建成天空地一體化全覆蓋監測體系,野生東北虎超過70隻,野生東北豹超過80隻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恢復到7群42隻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如何?這份「成績單」亮了 - 天天要聞

  武夷山國家公園發現武夷林蛙、武夷山卷柏等一批新物種。自設立以來,國家植物園新增收集活植物5000餘號、280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10種、珍稀瀕危植物65種;華南國家植物園新增收集活植物8500餘號、420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85種、珍稀瀕危物種469種。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如何?這份「成績單」亮了 - 天天要聞

  我國將進一步完善由植物園、種質資源庫、野生動物救護繁育基地等構成的遷地保護體系,有序設立新的國家植物園,建成一批旗艦動物國家保護研究中心,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南京鏡山湖及周邊濕地

發現兩種新物種

  日前,江蘇南京的科研人員宣布,他們在當地發現了兩種江蘇省生物名錄中未記載的物種——串珠藻與叉錢苔

  此次發現的串珠藻與叉錢苔均生長於南京市珍珠泉景區的鏡山湖及周邊濕地環境中。其中,串珠藻屬極為稀少的淡水紅藻,對水質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要求極高。

  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 周艷文:這次發現的屬於淡水紅藻,它的分布區非常狹窄。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非常少有的,說明我們水環境是非常好的。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如何?這份「成績單」亮了 - 天天要聞

  此次發現的另一個物種——叉錢苔,是錢苔科錢苔屬植物,它同樣對空氣濕度和水質純凈度有較高需求。這兩個新物種均為去年12月首次發現,今年春天大面積繁殖後確認能夠成活,才對外發布。串珠藻及叉錢苔的發現,不僅豐富了江蘇省水生生物多樣性記錄,也為研究長江下游濕地生態系統的演替規律提供了新樣本。

珍稀瀕危植物叉葉蘇鐵

首次野外回歸

  蘇鐵,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鐵樹」,是現存最古老的種子植物類群之一,也是全球植物保護的「旗艦類群」。由於人類活動加劇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全球72%的蘇鐵物種正處於瀕危狀態。

  為更好保護這一珍稀物種,提高生物多樣性,近日,一批叉葉蘇鐵在廣西實現野外回歸,這在全國尚屬首次。

  這批叉葉蘇鐵共550株,苗齡為2~10年,均為保育擴繁的苗木,居群按照雌雄比例1:1進行搭配,並完成了病蟲害防治及檢疫等工作。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如何?這份「成績單」亮了 - 天天要聞

  南寧青秀山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 李德祥:我們孕育了各個年齡梯度的叉葉蘇鐵苗有11000多株。然後我們通過分子手段,選育出500多棵性狀個體比較好的蘇鐵種類,把它再回歸到野外。

  此次叉葉蘇鐵野外回歸選址在廣西龍州縣響水鎮四清村隴丈屯的一片山林,佔地約30畝,回歸地的環境條件與叉葉蘇鐵原生境高度契合,為物種恢復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保障。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如何?這份「成績單」亮了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劉健:它第一次被發現就是在龍州縣境內,所以在這裡回歸,也是回到它的原產地了。對於它的種群複壯以及修復,擴大它的種群,然後提高整個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廣西是全國蘇鐵植物資源豐富的省份之一,有德保蘇鐵、石山蘇鐵、叉葉蘇鐵等不同類群,主要分布於百色、崇左、南寧等6個設區市所轄的25個縣(區),分布面積為全國之最。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天眼」發現罕見掩食脈衝星 - 天天要聞

「中國天眼」發現罕見掩食脈衝星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記者張泉)我國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在銀河系發現一顆毫秒脈衝星PSR J1928+1815,它有六分之一的時間被伴星遮擋(即掩食),且伴星質量遠超一般掩食脈衝星的伴星。此類掩食脈衝星非常罕見,對開展恆星演化、緻密星吸
打造醫藥創新生態,港科大攜手兩大山東上市葯企共促產學研融合 - 天天要聞

打造醫藥創新生態,港科大攜手兩大山東上市葯企共促產學研融合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近日與山東兩大醫藥上市公司:綠葉製藥集團(綠葉製藥)與博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博安生物)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生物醫藥領域的前沿協作、成果轉化及人才培育,以支持港科大發展醫療科技及申辦「香港生命健康研發院」等策略舉措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如何?這份「成績單」亮了 - 天天要聞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如何?這份「成績單」亮了

今天(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 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穩步增長,棲息繁衍環境穩步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 目前,全國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100餘種瀕危野生植物得到搶...
湖北首次運用AI技術驗收配電架空線路 - 天天要聞

湖北首次運用AI技術驗收配電架空線路

湖北日報訊(記者王欣、通訊員余健兵、何瑤)5月21日,在孝感市安陸市木梓鎮10千伏江河線驗收現場,一架配有毫米級定位模塊的無人機從江河線1號桿快速向電力線路和桿塔飛去,通過搭載的高清攝像頭逐基採集桿塔、設備數據,並自動回傳至後台系統,通過A
低調的武漢,真的要出圈了 | 大剛觀察 - 天天要聞

低調的武漢,真的要出圈了 | 大剛觀察

你對武漢的印象是——製造業大市?大學之城?還是「九省通衢」的便捷?抑或是春晚分會場上光谷發出的「科技之光」?一如春晚分會場上的「賽博光谷」,在很多人眼中,武漢是一座「硬核」的工業城市。這一次,我們嘗試換一個角度去看武漢。5月21日,武漢召開全市文化旅遊發展大會。會上發布了《武漢市加快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