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最愛的博物館」館長首次來滬,三天後說「還要再來」 |海上有客來

2025年05月20日06:30:17 科學 6844

「霍金最愛的博物館」館長首次來滬,三天後說「還要再來」 |海上有客來 - 天天要聞

「霍金最愛的博物館」館長首次來滬,三天後說「還要再來」 |海上有客來 - 天天要聞

第一次來中國、第一次到上海,就是受邀參加上海科技節。結束三天的上海之行,英國國家科學與媒體博物館館長喬·昆頓-圖洛克興奮地告訴記者:「走紅毯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上海充滿創新活力,每個角落都能找到科技的存在感,公眾參與熱情也很高,是一座讓人自然而然去思考科技如何改變生活的城市。」

「霍金最愛的博物館」館長首次來滬,三天後說「還要再來」 |海上有客來 - 天天要聞英國國家科學和媒體博物館館長喬·昆頓·圖洛克(右)與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左)一起在上海科技節開幕式上走紅毯。

這兩天,她去了上海天文館上海博物館,為兩座博物館與城市景觀的深度融合感到驚嘆。唯一的遺憾是,上海科技館正在閉館更新改造,「所以我必須再來一次上海」。

圖洛克的博物館職業生涯始於她在倫敦科學博物館當講解員。「這段經歷讓我學會觀察觀眾,理解他們如何與展品互動,進而更好地設計展覽。」在她看來,科學傳播的核心是人——生活中科技無處不在,博物館的職責就是架起一座橋,讓人們「重新發現」科技,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愛,進而投身創造。

令圖洛克頗為自豪的是,著名科學家斯蒂芬·霍金就從小就是倫敦科學博物館的粉絲,正是小時候參觀科學博物館的經歷,激發了他對科學的熱愛,這印證了博物館對青少年的影響力。

而今,人類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科技發展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科學博物館在公眾理解科學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更加重要。2013年,圖洛克承擔了位於英國布拉德福的國家媒體博物館的改造工作,她將該館重新定位為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學習中心,探索與當地社區合作。四年後,該館更名為「英國國家科學與媒體博物館」。

「與藝術博物館相比,科學博物館在傳播方式上的挑戰更大。」圖洛克說,從互動裝置到視聽媒體,科學展陳總是處於創新的最前沿。早在15年前,為展示一枚肉眼幾乎看不見的微晶元,圖洛克帶領團隊設計了極具視覺震撼效果的展示裝置,運用大量影像和訪談圍繞晶元講故事,「我們要讓技術鮮活起來,讓人們感受到技術與自己的連接」。

「霍金最愛的博物館」館長首次來滬,三天後說「還要再來」 |海上有客來 - 天天要聞圖洛克在上海天文館參觀

面對ai帶來的機遇,圖洛克深感博物館「經費不夠用」,無法像遊戲公司那樣大手筆打造虛擬現實場景。「我們必須謹慎選擇項目,確保將新技術用於科學教育,而非單純追求炫酷。」她認為,現實體驗和敘事深度或許能給觀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他們曾與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讓觀眾戴上頭盔,體驗英國宇航員蒂姆·皮克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的過程。

如何讓人們理解ai時代的「假信息」泛濫?圖洛克和團隊設計了一個展覽,從19世紀早期攝影術開始講述技術發展脈絡,讓觀眾理解「信息操縱」其實長期存在。「我們並不直接作出評判,而是啟發觀眾自主思考。科學博物館應該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證據,讓公眾自行得出結論。

圖洛克認為,ai給博物館帶來的最大挑戰在於知識產權,若能制定合理的法規和政策,ai將極大提升藏品的可及性,為觀眾定製更多線上線下的觀展體驗。

三天行程,圖洛克從上海同行的實踐中獲得不少啟發。她期待未來能與上海的博物館合作,為科學傳播找到更多「通用語言」。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霍金最愛的博物館」館長首次來滬,三天後說「還要再來」 |海上有客來 - 天天要聞

「霍金最愛的博物館」館長首次來滬,三天後說「還要再來」 |海上有客來

第一次來中國、第一次到上海,就是受邀參加上海科技節。結束三天的上海之行,英國國家科學與媒體博物館館長喬·昆頓-圖洛克興奮地告訴記者:「走紅毯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上海充滿創新活力,每個角落都能找到科技的存在感,公眾參與熱情也很高,是一座讓人自然而然去思考科技如何改變生活的城市。」英國國家科學和媒體博物...
地球體溫計發出警報:本世紀末或將失去80%冰川 - 天天要聞

地球體溫計發出警報:本世紀末或將失去80%冰川

在尼泊爾語中,珠穆朗瑪峰被稱為「薩加瑪塔峰」。近日,首屆 「薩加瑪塔對話」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落下帷幕。這場國際會議以 「氣候變化、山地與人類的未來」 為主題,吸引了全球氣候專家、政策制定者和環保組織代表,共同探討山地生態系統在氣候危機中的脆弱性及應對之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視頻致辭中稱,尼泊爾在...
雷軍回應美的研究小米 - 天天要聞

雷軍回應美的研究小米

5月19日,@雷軍 發文回應美的方洪波談小米,「美的是非常優秀的企業,我們兩家相互學習,做更好的家電產品,共同推動產業發展。」此前,美的方洪波在接受採訪時稱:「小米總裁盧偉冰去年來過一趟美的,給我們演示了一個 PPT,他們有宏大的願景,大致是三年時間手機銷量要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十年內要成為世界前五;大家電是...
多地直衝40℃以上 這場大範圍高溫還要熱多久?專家解讀 - 天天要聞

多地直衝40℃以上 這場大範圍高溫還要熱多久?專家解讀

眼下,我國北方正在經歷今年首場大範圍高溫過程,多地開啟「燒烤模式」,局地氣溫直衝40℃以上,河南、河北多地突破當地5月同期最高氣溫紀錄,北方冬小麥區可能出現2至4天的乾熱風天氣。為何高溫這麼強?還要熱多久? 河南河北多地熱到破紀錄 為何高溫這麼強? 昨天(5月18日)開始,北方今年首場大範圍高溫天氣過程來襲,...
動物世界的恐怖:野牛和狼群的生存搏殺,難說誰是贏家|傳奇 - 天天要聞

動物世界的恐怖:野牛和狼群的生存搏殺,難說誰是贏家|傳奇

長白山余脈與松嫩平原交匯地。一側是起伏連綿的山嶺和茂密的森林,一側是浩瀚的草原。這裡居住著一群黑尾野牛和一個灰背狼群。牛王「鋼錐」是母牛,它有一對銳利的犄角,故得此名。狼王是「灰背」。它經常帶領狼群出其不意地獵殺野牛。狼牛之戰,構成了這片原
天開「黑科技」 快速拉近與未來距離 - 天天要聞

天開「黑科技」 快速拉近與未來距離

企業是創新的主角。「2025天開論壇」發布的「天開善成」系列產品及服務,充分展示了企業的發展動能與潛力,更是天開園創新能量的集中迸發和創新生態的集中體現。論壇期間,多家科技企業攜重磅成果亮相,展示了天開實力與天津這片科創發展沃土的美好前景。
如果龍這個物種真的存在,那麼用科學角度看,它是怎麼飛起來的 - 天天要聞

如果龍這個物種真的存在,那麼用科學角度看,它是怎麼飛起來的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藝術加工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龍是中國傳統「生物」,一直以來在咱們心中都有特別重大意義,雖說西方也有龍這個概念,可它與咱們中國龍有著特別大差距,僅僅是外形方面,就完全是兩個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