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作者,寫作不易,文中會有5s廣告,觀看後可免費閱讀全文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24年7月,廈門廣電網發布了一則文章,文章中稱最近廈門市的一些市民從一些樹下經過的時候,經常被「樹上下的雨」淋一腦袋。
但當時明明是晴空萬里的樣子,天空中根本不可能下雨,所以一些人就認為這些雨是樹木帶來的。
記者趕到會下雨的樹下進行調查,結果在前埔醫院門診部前就遇到了一棵會「下雨」的樹。
這些所謂的「雨水」從樹枝上淅淅瀝瀝地噴洒下去,一開始就像是細細的水柱衝下來,接著很快就變成了水花,就像是下雨一樣。
一些樹下的雨勢還不小,對著陽光往上看,無數條液體淅淅瀝瀝地飄散在空中,很多市民表示他們經過樹下的時候經常被淋到,有時候甚至會撐傘。
有市民表示落下來的雨帶著點微微的騷味,而且比較突然,不會一直下,感覺更像是某種動物的尿液。
那麼樹上落下來的雨究竟是什麼物質呢?
«——【·大樹下雨?·】——»
記者採訪了市綠化中心林業工程師宋煒,他表示,這從樹上落下的淅淅瀝瀝的雨其實是蟬的尿液!
這可給了一批經常被淋到的市民當頭一棒,很多人表示自己小的時候還會張開嘴用嘴巴去接樹上的雨水玩。
不過宋煒表示蟬的尿液並沒有什麼毒性,就算淋到身上也不會有什麼過敏反應,基本上就是樹汁的味道,意義哦弄個清水沖洗一下就行了。
蟬是我們經常能看見的一種動物,俗名叫做知了,這種生物體長只有2厘米到5厘米左右,但是品種眾多,一共有2000多種。
蟬的幼蟲業內一般稱之為「蟬蟻」,俗稱「知了猴」,是很多地方夏季桌子上的一道美味佳肴,所以很多地方對這種生物進行了養殖。
我們平時吃的「知了猴」一般是指「金蟬」,又叫「蚱蟬」,是蟬科蚱蟬屬的一種昆蟲,成年後體長在5厘米左右。
成年的金蟬身體呈現黑褐色,體表還長著金色的絨毛,雄性的金蟬是可以叫的,雌性因為沒有口器所以不能叫。
蟬蟻會在地下生活3年到5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它們以樹根的汁液為食,平時它們很喜歡柳樹、槐樹、桃樹等木本植物的汁液。
在地下生活的這幾年時間裡,蟬蟻會沿著樹根建造一些土室供自己居住,它們對於自己房子的建造還是十分精細的,一般會選在距離植物根系幾十厘米的地方。
(感謝各位讀者支持,科普不易,文中會有5s廣告,觀看後可免費閱讀全文哦!)
然後它們會給自己建造一些形態不同的土室,不過它們大部分都是橢圓形,每個土室都有通向外界的氣孔。
平時蟬蟻就在這些土室裡面安安靜靜地待著,土室的內壁非常光滑,居住起來十分舒服,還有能通向樹根直接「用餐」的通道,可以說是十分精緻。
它們的口器長得非常特別,可以刺進樹根和一些其他植物的根莖中吸食汁液,偶爾也會吃掉一些土壤中的有機質。
蟬蟻成熟之後會選擇一個溫度適中並潮濕的夜間爬上一棵心儀的大樹,在樹上完成「蛻變」。
蛻殼是蟬一生中的大事,如果跨不過成年這一關,就很有可能沒辦法成為一隻合格的知了。
蟬蟻爬出地面之後,會找到一處比較高的地方,用6個爪子牢牢地抓住樹皮固定好自己。
然後它會用力將自己的背部擠開一條縫隙,並慢慢將縫隙擴張開。
隨後,蟬的身體會從越來越大的縫隙中逐步脫身出來,這是比較費力的過程,很多蟬在蛻皮的過程中還會歇一會。
如果能扛到蛻皮結束,就算是成功一半了,接下來蟬會等待自己體液管中的液體對柔軟的翅膀產生壓力,然後皺成一團的翅膀就會慢慢展開,這個時候它是比較脆弱的,全身都軟綿綿的還不會飛,極易受到天敵的捕食。
不過但凡能將翅膀晾乾變硬,蟬就算是重獲新生了,隨後蟬會抓住自己蛻下來的殼休息一段時間。
恢復體力大約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整個流程全部走完之後,蟬就可以展開翅膀飛翔了。
一般成年的蟬也會棲息在樹上,比如柳樹、桑樹、梨樹等各種闊葉樹木之上,將口器刺進樹榦中吸食樹汁。
不過樹汁是主食,平時成年的蟬也會從水果皮或者樹葉中吸食營養成分。
在成年蟬的食譜上,不僅有各種槐樹、榆樹、梧桐樹的葉子,還有一些楊樹、櫻桃樹等含糖量比較高的樹種,在沒有非常可靠的食物來源的時候,蟬會選擇喝一些其他植物的汁液維繫生命。
所以蟬的這一生基本上都是靠各種液體生存的,自然,它的尿液也多是這種成分。
一般情況下,體重超過6斤的動物在排尿的時候,尿都會呈現一條細細的尿柱,但是體重比較輕的動物並沒有使尿液形成尿柱的能力,一般都是呈現一滴滴的形狀。
但是體重非常輕的蟬卻是一個例外,它們在排尿的時候力量非常強大,四度能夠達到3米每秒。
據最新的研究說,人們研究了一批動物尿尿的速度,其中蟬在所有的動物樣本(包括大象和馬等哺乳動物)是最快的!
本來因為蟬的個頭比較小,而且比較警覺,所以它的排尿行為研究起來比較困難,但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在秘魯進行考察的時候遇到了一棵「會哭泣的樹」---他們停下來仔細觀察,發現樹上有好多蟬在尿尿。
於是他們趕緊用攝像機將這第一幕拍攝了下來,拿回去將速度放慢進行分析,結果他們發現蟬的尿液居然是柱狀的。
大部分以樹汁為生的昆蟲的尿都是滴狀的,為了弄明白蟬為什麼會這麼特別,一眾人對蟬進行了深入地研究。
他們發現蟬是一種非常貪嘴的昆蟲,它體內的腸道比較寬,每天都能喝掉自身重量300倍重的樹汁!
這是因為樹汁中的營養成分非常稀薄,有95%都是水,所以蟬必須要通過大量喝樹汁的方式來提取其中的營養物質以維持自身運轉。
為了能汲取營養物質,蟬每天都必須不停地排尿。
而且蟬屬於一種體型比較大的昆蟲,肚子比較寬大,所以能儲存的尿液也比較多,很多蟬將囤了一肚子的尿液同時排出體外,就會出現「尿如雨下」的現象。
這樣的排尿方式還是蟬自衛方式的一種,當它遇上獵食者的時候,蟬就會將這些尿液噴向對方然後逃走。
及時將尿液排出體外也會使得蟬的體重變輕,這樣蟬在飛行的時候就變得更快一些,為了能躲避天敵,還沒有被完全消化的樹汁汁液也會被排出來。
除了尿液量多之外,蟬還能向各個方向噴射尿液,角度非常靈活,高低是不會整到自己身上,但會不會尿到其他蟬身上就不好說了。
宋煒調侃到,如果想要樹下的「雨」達到中雨的程度,那估計得在一顆樹上聚集起來上百隻蟬,而且它們還需要同時排尿,這樣估計就會出現「大樹下雨」的壯觀場景。
但是估計大部分人都不喜歡被蟬尿一身,所以在經過大樹的時候躲著點走或者帶個帽子就可以了。
野生蟬越來越多也能說明這個地方的生態在逐漸變好,綠化到位,是個好兆頭。
參考:
上官新聞《蟬的尿也是筆直的水柱,不過蟬尿的噴射速度比人類快多了……》2024-4-7
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4/04/07/1290779.htm
廈門廣電網《樹在下雨? 「罪魁禍首」竟是蟬!》2024-7-3
https://www.xmtv.cn/xmtv/2024-07-03/bc111e1e29f3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