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高溫警報!歷史罕見熱浪侵襲

2024年06月22日07:22:08 科學 1347


嘿,小夥伴們,你們感受到了嗎?最近這天氣,簡直就是「熱情」過頭了!中國北方的朋友們,尤其是華北地區的小夥伴們,是不是覺得夏天提前「火」了起來?從6月開始,那溫度計上的數字就像是坐上了雲霄飛車,嗖嗖往上升,連家裡的風扇都快成了電吹風模式!北京更是不一般,熱出了新高度,1961年以來最熱的六月,13.2個高溫日,這記錄破得讓人直呼「服氣」!

北方高溫警報!歷史罕見熱浪侵襲 - 天天要聞

想知道這熱浪是怎麼來的嗎?咱們得科普一下。原來啊,是大陸暖脊和乾熱氣團組了個隊,晴朗天氣里它們就像開了掛,氣溫直線上升。再加上大氣環流玩起了「不走尋常路」,高壓系統變成了一個大大的「保溫罩」,冷空氣想來幫忙降降溫,結果被拒之門外,這熱乎勁兒,真是沒誰了!

接下來的日子,高溫可沒打算「休假」。石家莊、濟南、鄭州的朋友們,準備好迎接「桑拿房」的日常考驗吧。

北方高溫警報!歷史罕見熱浪侵襲 - 天天要聞

烏魯木齊的夥伴們,你們也要小心了,第一波高溫可能正悄悄逼近。不過,哈爾濱的朋友倒是有點小幸運,冷渦的「製冷」效果讓你們暫時逃過了這場「熱」情的擁抱。

面對這火辣辣的天氣,咱們可得有對策!首先,防暑降溫是頭號任務,出門前先看看天氣預報,別跟太陽公公正面剛。多喝水,塗防晒,穿輕薄透氣的衣服,戶外活動挑早晚涼快的時候,咱得跟高溫打場聰明的游擊戰

講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句,咱們每個人都是這場氣候變化的親歷者。面對極端天氣,咱們得學會如何科學應對,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同時,也是在為這個地球貢獻一份力量。分享這些小貼士,希望能幫到大家,讓大家在炎熱夏季也能保持一份清爽和寧靜。

現在,我想對你說:你的每一次點贊、轉發,不僅是對這篇文章的認可,更是對彼此之間溫暖的傳遞。讓我們在應對高溫的日子裡,不僅身體上保持涼爽,心靈上也能感受到那份來自陌生人的關懷和鼓勵。讓我們在社交網路上,共同構建一個溫馨、互助的小圈子,用知識和愛心,為這個夏天增添一抹清涼的色彩。

記住,面對大自然的挑戰,我們不孤單。你的每一次點擊,都是對我們賬號莫大的支持,也是對這份實用信息傳播的助力。讓我們一起,用行動和分享,為這個夏天帶來更多的涼意和人情味吧!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邁向高端的新材料|從原材料到新材料,看山西轉型升級之路 - 天天要聞

邁向高端的新材料|從原材料到新材料,看山西轉型升級之路

新華社太原6月27日電(記者王勁玉)普通的玉米澱粉「搖身一變」,成為儲能利器超級電容炭;隨處可見的石灰石在科技的加持下成為納米碳酸鈣;堅硬的鋼鐵可以像紙張一樣輕薄,徒手可撕開。在轉型發展大潮中,傳統原材料通過技術革新、應用創新,成為高端新材料,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材料產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基礎性...
美國宇航局指示SpaceX在時機成熟時擊落國際空間站 - 天天要聞

美國宇航局指示SpaceX在時機成熟時擊落國際空間站

據美國宇航局稱,SpaceX被指示從軌道上為國際空間站製造一艘拖船。為此,該公司將獲得8.43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拖船的準備和發射費用。但一切都不會早於商業軌道站準備就緒,這可能晚於 2030 年。圖片來源:NASA根據各種聲明,俄羅斯最早可
月壤歸來!外媒:中國再顯太空實力 - 天天要聞

月壤歸來!外媒:中國再顯太空實力

嫦娥六號返回器25日攜帶月壤順利著陸,實現人類歷史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持續引發外媒的廣泛關注。  《紐約時報》刊文稱,中國成為首個從月球背面取回樣品的國家。嫦娥六號任務的樣品可能蘊藏著月球和地球起源的線索,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最新成果。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報道指出,此次任務攜帶的樣品是由中國國家航...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 天天要聞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今年2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美國聖迭戈動物園野生動植物聯盟簽署了新一輪大熊貓國際保護合作研究協議。中美雙方經過充分準備,今天,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隻大熊貓「鑫寶」「雲川」啟程前往聖迭戈動物園,開啟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續雙方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 天天要聞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據領克汽車官方發布,近日,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托底後高空墜落挑戰。據悉,此次領克07EM-P攜手中汽信科,根據真實場景設置超高難度挑戰,先托底,後騰飛,再墜落,挑戰時速50km/h正面應對托底測試、挑戰行業首次托底+翻滾雙重測試。托底:車速50km/h剮蹭底盤通過直徑為150mm的剛性半球形壁障,領克...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著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