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內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並非火星:這個存在感不強的星球合適

2024年04月18日19:35:30 科學 1769

說起人類移民外星,相信多數人首先會想到移民火星。畢竟國際著名大忽悠馬斯克就鼓吹要在火星建設城市和發展移民。當然,明眼人都知道,依據人類目前的情況以及火星的環境,人類指望移民火星,在一百年內肯定是不現實的。其實早在2010年的時候,荷蘭某公司就聲稱要在全球招聘志願者,然後移民到火星生活。不過,現在都2024年了,荷蘭某公司移民人類到火星的工作還沒下文。相信不傻的讀者肯定知道:這就是一個騙局。

太陽系內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並非火星:這個存在感不強的星球合適 - 天天要聞


其實2010年的荷蘭公司搞火星移民是騙局,現在馬斯克也依舊是把很多人當傻子耍。

當然,說起在太陽系內發展移民,其實還真有適合的星球。而適合的這個星球,是穀神星——這個星球不在八大行星的範圍內,屬於小行星。

1、穀神星的概況

1801年,歐洲的天文學家發現了穀神星。不過,當時因為觀測技術有限,所以穀神星的具體情況,人類並沒有太多的了解。好在在之後的很多年時間裡,人類不斷對穀神星進行研究和觀測,最終為後世研究穀神星,積累了大量的參考資料。

穀神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根據目前人類了解的情況來看,穀神星也是小行星中體積最大的一個天體。其表面積大約是280萬平方公里。大體來看,穀神星的面積相當於地球上阿根廷的國土面積。

太陽系內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並非火星:這個存在感不強的星球合適 - 天天要聞

當然,人類在2006年重新定義了穀神星,認為穀神星屬於矮行星,而非小行星。這也導致了穀神星的地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那就是穀神星從小行星中體積最大的天體,變成了矮行星中體積最小的天體。

2、穀神星的景色

人類在對穀神星的觀測過程中,發現了穀神星存在水。而且,是以水蒸氣的狀態出現。對於水蒸氣的來源,天文學界也有兩種猜想。一種認為是穀神星受太陽影響太大,所以,穀神星的冰雪被太陽能量影響,演變成蒸汽。但也有學者認為,或許是穀神星的地核產生的影響,釋放出的熱量,導致了水蒸氣的存在。

不過目前普遍來看,多數科學家相信穀神星存在液態海洋。

太陽系內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並非火星:這個存在感不強的星球合適 - 天天要聞

穀神星的地理情況也堪稱壯觀:雖然論面積,穀神星也就相當於阿根廷大小,但是在穀神星上存在很多高山和峽谷——比如人類的探測器在2015年,就從穀神星附近傳遞迴了關於穀神星的影像。在穀神星上存在一座高達六千米的山脈。而且這個山脈的形象頗為類似金字塔。除了有高山之外,穀神星的南半球和北半球還都存在面積巨大的盆地。當然,科學家經過研判認為這兩個盆地都屬於隕石坑類型——即穀神星被其他天體撞擊後,形成的盆地。

其實天體撞擊形成盆地的情況,地球上也存在。比如有傳說認為墨西哥的某個盆地,就是當年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這次撞擊也導致了恐龍的毀滅。

3、適合生物

天文學界發現,在穀神星,存在適合衍生生命的化學元素,並且穀神星存在內能。在有衍生生命的化學元素、內能以及液態水的基礎上,科學家懷疑穀神星的地下海洋或許存在原始生命。並且認為,如果適當改造,這個星球或許可以成為人類的家園之一——畢竟,和火星相比,穀神星好歹有內能和液態水。

當然,人類的未來如果完全指望穀神星也不大現實。畢竟,前文說了兩次了:這個星球的表面積也就和阿根廷差不多。人類如果指望全移民過去,好比現在的人類組團去阿根廷,壓根沒那麼大的容積能力。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路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今天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採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象測量分隊在著陸場布設多台小型無人測控設備,構建起了一道...
嫦娥六號,到家!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到家!

今天,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探測器已於本月初先後完成月球背面軟著陸、採樣、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等工作。歡迎回家致敬追夢的中國航天來源:央視新聞、央廣網編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AI技術厲害在哪?業內人士:將支持虛擬員工等未來智能產品創新 - 天天要聞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AI技術厲害在哪?業內人士:將支持虛擬員工等未來智能產品創新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選出250個項目。記者注意到,在本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各獲獎項目中,與人工智慧、大模型技術相關聯的項目明顯增加,涉及多語種智能語音、智能車聯網、智慧高速、超級計算等應用場景。其中,「多語種智能語音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