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樣一句網路段子朗朗上口,而量子力學究竟是什麼?生活中有哪些事和量子力學相關?我們又該怎麼用量子力學的角度看世界、看宇宙?
10月28日,在快手賬號@快手新知 直播間,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物理學博士張朝陽和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王一(快手賬號:研究宇宙)展開量子力學硬核對談,滿足用戶對量子力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在觀點與思想的碰撞中,兩位物理大佬以通俗的語言講解了量子力學的科學原理,帶用戶們走進量子世界。硬核直播吸引了眾多用戶圍觀,直播觀看總人次超2284萬,最高在線人數超232.2萬。

「用世界上最大的物體(宇宙)研究世界上最小的物體(基本粒子)。」對談伊始,王一用一句話形容了自己的宇宙研究,同時為用戶點明了量子在世界中如何存在。對於如何看待量子力學的重要性,張朝陽表示:「我們的世界是量子的,如果沒有量子力學,世界就是一堆灰。」
對談中,張朝陽和王一從用戶們好奇的問題入手,科普量子力學的知識。在量子世界中,「穿牆術」是如何實現的?張朝陽結合微觀粒子的波動性及波所具備的穿透能力,通俗解答了「穿牆術」背後的量子隧穿效應。


在探討比熱容的相關原理時,王一則用飯量來比喻熱量,「你吃四個才吃飽,但是吃飽得慢,因為要吃得多;你同桌吃兩個就飽了,所以飽得快,但是卻吃得少,比熱容就是比誰能吃得多」。生活化、趣味性的類比闡釋讓直播間用戶大呼「上頭」。
作為物理學界的兩位科普達人,張朝陽和王一還在對談中提供了物理學習的建議。「用一半的時間閱讀,用一半的時間計算和思考。」張朝陽表示,物理學習不能「死記」,但卻需要「硬背」,要在閱讀時記住各類公式,並在計算和思考中理解,看到公式里不同項之間的關聯。
對於學習物理的意義,王一則表示:「物理是人們理解世界的基礎,但這並不是我們堅持學習物理的原因。深耕物理,一定是因為對物理的興趣和熱愛。」在對談中,張朝陽和王一分享了自己對物理的喜愛,將對科學的熱情傳遞給更多用戶。

事實上,通過短視頻直播的形式,物理學者們將高深的物理學知識講給了更多人聽。在快手上,「不刷題的吳姥姥」、「李永樂老師」等眾多物理學科普達人組成了快手物理天團,堅持以趣味形式普及物理知識,讓更多人燃起對物理的好奇心。
以「不刷題的吳姥姥」吳於人為例,她將生活中的物品變成「物理教具」,帶著快手用戶們探索生活中的物理樂趣,把科學變得「接地氣」。「讓物理被大眾關注、接受和產生興趣」是吳姥姥的初心,也是張朝陽、王一等眾多學者堅持物理科普的動力。

數據顯示,快手泛知識創作者數量已達126萬,過去一年,快手提供超過3600萬場知識類直播,萬粉泛知識創作者視頻發布量為1.1億,泛知識內容觀看時長達2.1萬億分鐘。越來越多的泛知識創作者走進快手,用硬核內容將知識的力量傳遞給更多人。
隨著知識科普內容在快手等平台上傳播,專業晦澀的知識在達人們的創作中變得通俗易懂、樂趣十足,知識共享也在此過程中惠及更多人。
通訊員 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