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2023年10月28日23:50:06 科學 1087

很多朋友都聽說過犰狳(qiúyú)這種動物,它是美洲的特有物種,體型與貓或兔子差不多大,但是卻披著一層鎧甲,遇到危險的時候會團成球狀裝死,是一種很有特點的野生動物。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然而在今年的10月26日,我國山東省菏澤市有人爆料稱在農田中發現了一隻正在挖土刨坑的犰狳,並且拍下的視頻發到了網路上,讓人很是驚訝。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犰狳是南北美洲的特有動物,不可能平白無故地出現在我國,菏澤農田中發現犰狳的爆料者是曹先生,他表示剛看到的時候也是大吃一驚,我們中國怎麼能發現美洲的野生動物呢?這東西不可能生活在華北平原上。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犰狳的打洞能力特彆強,看到有人到來就鑽到了洞里,為了捉住這隻犰狳,警察叫來了挖掘機,發現這隻魷魚已經向下打了幾米深的洞,挖掘機費了半天勁才將其挖了出來。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犰狳也叫「凱鼠」、「披甲豬」等,是有甲目犰狳科一種小型哺乳動物,犰狳在我國的名字叫法來源於《山海經》,其《東山經·余峨之山》一文中稱「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其鳴自叫,見則螽蝗為敗。」意思是說有一種野獸,體型如兔子卻長著如同鳥喙的嘴巴,眼睛像貓頭鷹,尾巴像蛇,遇見人的時候會一動不動的睡覺(裝死),這種動物的名字叫犰狳,鳴叫時發出的聲音也像他的明智的讀音一樣,而這種動物一出現,往往預示著可能有蝗災。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另外,在《廣韻》中也有記載稱「犰狳獸似魚,蛇尾,豖目,見人則佯死」。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上面的兩種說法,都和現實中的犰狳很相似,我們不知道《山海經》的創作者是否見過犰狳,但是其中說的「犰狳」這種動物的形狀和習性確實和美洲的「犰狳」十分相似,所以後來我國的翻譯者們就將美洲的這種小型披甲動物稱作了犰狳。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犰狳實際有多種,小的體型長度只有十幾厘米,大的卻有120厘米,盔甲和外形也並不一樣,其骨質甲覆蓋頭部、身體、尾巴和腿外側,與同在南美洲食蟻獸樹懶近親關係,這種動物主要用盔甲似的骨質甲保護自己,這一點和穿山甲很相似,而且都有打洞的習性,視力也都很差。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野生的犰狳分布在南美洲南部、加勒比海墨西哥灣沿岸等地,適應力很強,喜歡在灌木叢、草地等地打洞穴居,為晝伏夜出的夜行動物,雖然視力不好,但是嗅覺很好,可以準確捕獲螞蟻、蜘蛛蠍子、蝗蟲等昆蟲,但也吃蚯蚓、蜥蜴、老鼠、青蛙等。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犰狳的鎧甲非常堅硬,早有人試驗過用手槍打犰狳的鎧甲,發現根本打不進,而且能把子彈反彈出去,可見防禦性能有多強。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犰狳常年生活在地下比較陰涼的地方,攜帶有很多的病菌病毒等,所以最好不要用手觸摸,這東西大都攜帶麻風病菌,這種病菌其實也是它的生化武器,也被認為是它的一道防禦屏障,接觸它的動物以及人類都有可能患上麻風病,早期時科學家發現了這一現象,就在它身上提取到了麻風菌素,並製取了麻風疫苗,這對人類預防麻風病很有幫助。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至於山東菏澤農田中如何會出現這種動物,有人推測是可能附近有人私自飼養這種動物,不小心讓其跑了出來,所以它才會在農田中打洞,但也有可能是有人在販賣這種動物因為看管不嚴導致其逃了出來,無論是哪一種,在我國都是不被允許的。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而之所以有人飼養和販賣犰狳,並不是因為好玩,這種東西雖然會自己團成個球,性格也很溫順,但外形並不美觀,並不討人喜歡,主要還是這種動作類似於穿山甲,可以製成某種新型中藥材,當然這也是不被允許的。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犰狳屬於外來物種,如果不加以限制,很可能導致泛濫成災,危害我國的本土物種,就好像鱷雀鱔食人魚、鱷魚、美國白蛾福壽螺太陽魚巴西龜牛蛙等,有不少都嚴重影響了本土物種的發展,給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造成破壞,有些物種還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給人們帶來危險,都是需要嚴格限制的。

消息來源:新京報10月28日報道《山東菏澤疑發現犰狳,會對人類構成威脅嗎?》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路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今天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採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象測量分隊在著陸場布設多台小型無人測控設備,構建起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