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察一棵樹時,我們很容易被它雄偉的樹榦、多彩的葉片、美麗的花朵、奇特的果實或種子所吸引,從而忽視一些具體的細節,這是人之常情,畢竟有這麼明顯的特徵你不看,難道先去看那些細枝末節嗎?這可真是捨本逐末了。
但是有些時候,這個「末」卻是有大用的。
現在正值深冬,我在觀察懸鈴木枝條的時候,除了它在風中搖蕩的「球」和失去葉柄保護的冬芽外,實在沒有什麼可看的。正在悵悵出神間,忽然看到上面竟有一圈圈的螺紋,細細查看一番,這不是芽鱗痕么!
懸鈴木枝條上一圈圈的「螺紋」就是芽鱗痕
芽鱗是包在芽的外面,起保護作用的鱗片狀變態葉。芽鱗脫落後留下的痕迹,叫作芽鱗痕,它常在莖的周圍排列成環,一般頂芽的芽鱗痕比較明顯,側芽長成側枝後芽鱗痕位於枝腋處不明顯,側枝上明顯的芽鱗痕是側枝的頂芽的芽鱗痕。
芽鱗痕示圖
芽鱗痕因為無明顯的節間,很密集,易於和葉痕區別,所以可以根據它來判斷枝條的年齡和年生長量。頂芽每年春季展開一次,每次芽鱗脫落都會留下幾圈痕迹,所以數一數這根枝條上芽鱗痕的數量,再加上1就是它的年齡了。
從上往下數共有2個芽鱗痕,再加上1,這根枝條的年齡是3年
我很為這個發現而欣喜,決定要用這種方法來算一算這棵樹的年齡。但這很快就遇到了困難,因為這樣對一二年、三四年,甚至五六年生的枝條還是可以的,再大的枝條就很不明顯或看不出來了,所以這種方法只能用來推算比較小的枝條的年齡。
這是一根5齡的枝條,上面的芽鱗痕已經不明顯了
這引起了我對大樹年齡判定的興趣。
說到這個問題,很多人立刻會想到:數年輪啊!我曾經問過5個人這個問題,答案無一例外。
是啊,這是一個很直觀的方法,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那就是想辦法找到栽種這棵樹的具體日期!這也應該是最精確的方法了。
數年輪其實也不是很精確的,先不說它要砍掉樹木或使用探木鑽而受到很大的限制,就是有些樹木比如柑橘樹以及一些熱帶地區的樹木,它們的年輪有時一年長几圈,有時幾年才長一圈,是「假年輪」;而且就是有「真年輪」的樹木也會因受到蟲害或環境的影響而改變,所以這也只能用來估算。
樹木中有很多「假年輪」情況出現
還有一種看起來很科學的方法,那就是「生長因子法」。將樹木的直徑乘以該品種樹木的平均生長因子,從而得出樹齡。
樹木的生長因子是通過測量樹木每年增長的直徑寬度,計算得出的增長速度。因為不同樹木的生長因子大小取決於樹木生長的環境,比如森林裡的樹木長得比城市中的樹木要快一些,所以這個方法也只能得到一個估算值,並不是十分準確。
這裡要注意,樹木的直徑要取離地1.4米處的直徑。
生物任何一個小的細節,都透露著生命的密碼,只要你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勤于思考的大腦,你就能洞察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