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才幾年?疫情佔三年!
如今戴口罩、核酸檢測、出示健康碼已經成為了常態。雖然近日對疫情防控又有了新的動向,但我們仍然不知道何時才能迎來最終的勝利!
19年前,我們也經歷過一次非典,好在最後我們戰勝了病毒。
《花冠病毒》這本書就是為了紀念當時的勝利。由著名作家、心理學家畢淑敏在2012年出版的長篇小說。
01. 十年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
本書的副標題叫做,『20NN年,人類與病毒必有一戰』。只聽名字是不是就像神預言?但這是十年前的小說。
20NN年,中國的某個城市燕市(虛構)由病毒導致疫情大爆發,科學家在顯微鏡下看到該病毒呈花冠狀,故將其命名為「花冠病毒」。
它的外形看起來很「美麗」,但是其威力卻非常大,感染者將內臟潰爛而亡,很殘酷。
疫情爆發之後,燕市這個熱鬧的城市變得無比安靜,街道上幾乎無行人,店鋪也幾乎全關了,因為要求大家閉門不出。城市幾乎呈封閉狀態,只進不出。
這種情形不就是我們疫情爆發的時候嗎?喧囂的城市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冷清。
不過,和書中不同的,感染上花冠病毒必死無疑,而新冠病毒的癥狀並沒有它那麼嚴重。
作者還在書的前言寫道,「本書純屬虛構,祈願書中情形永不再現」。很可惜,我們正在經歷這樣的情形,甚至還沒取得完全的勝利。
02. 比病毒更兇猛的,是信念的崩塌
剛開始,大家都以為這場病毒很快就能攻克,可是,隨著日子的一天天過去,人類大獲全勝的日子卻遙遙無期。
很多人變得抑鬱,燕市的自殺率創歷史新高。
一些人本就患有抑鬱症,結果疫情封控在家買不到葯,抑鬱癥狀更加嚴重,想要一了百了。
還有一些人是信念的崩塌,科學家一直研製不出來防控病毒的特效藥,再加上電視上報道的對被感染的人數持續增加。
一時間變得人心惶惶,大家覺得與其倒在病毒的手裡,倒不如自行了斷,還落個體面,不用受苦。
結果,還沒等來戰勝病毒,有些人就輸給了自己,從而結束了生命。
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封控在家,沒收入來源,但是房貸車貸卻一分不少,這種壓力讓人喘不過氣來。
人們知道這是一場持久戰,可是卻不知何時休戰?連結束都不知道又怎麼做心理準備呢?
就因為如此,隨著時間的遷移,人的心也會開始倦怠,而這種倦怠比病毒更能要命。
但是,我們依然要相信:活著,就有希望。如果自己內心都沒有了可以支撐的信念,那又怎麼能戰勝病毒呢?
03. 病毒除了被完全消滅,還可以與人類和平共處
現在,一些省市對於七天不做核酸不再賦黃碼,對於某些公眾場所的出入也不再要求出示健康碼。
並且有專家指出,疫情防控的這三年,我們在適應病毒帶來的影響的同時,病毒也在適應著我們,它現在能與人類和平共處了。
或許在我們的認知里,疫情的結束意味著病毒完全被消滅。但其實,病毒能與人類共處,對人類的傷害降低,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勝利。
書中認為病毒將會一直存在,人類完全消滅病毒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它的生命力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頑強,即便是消滅了一種,以後還會出現新的病毒。
而且它們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比人類還要早。地球是屬於我們的,也是屬於它們的。
花冠病毒的爆發,源自於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在冰川里被封鎖了幾十萬年的病毒得以重見天日。
「人類要麼被病毒所消滅,就像病毒滅絕了恐龍;要麼和病毒相對和平共處,就像人類沒有被感冒和腦炎病毒所消滅。」
小說中的結局皆大歡喜,科學家研製出了特效藥,人類「戰勝」了病毒。
其實也並沒有將病毒徹底消滅,只是藉助特效藥人類的抵抗力能戰勝病毒罷了。
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也一定會迎來這樣一個完美的結局!
-End-
作者:南小希,專註於個人精進,記錄98年女孩的成長日誌。用溫暖而有力量的文字陪伴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