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曾發現可疑信號!科學家:或是地球的,外星人不要氧氣?

2022年12月09日22:25:08 科學 1913

自從澳大利亞的射電望遠鏡因為「微波爐」鬧出了烏龍事件,人們在觀測宇宙信號的時候,就倍加謹慎。

此前,中國天眼曾發現了可疑信號,會不會又是烏龍事件?

中國天眼曾發現可疑信號!科學家:或是地球的,外星人不要氧氣? - 天天要聞

天眼就是射電望遠鏡


美國科學家表示,這個信號可能是來自地球。

外星信號

2022年,中國天眼例行對宇宙進行觀察和研究,卻意外接收到了一串神秘的電磁波

工作人員趕忙將它收集起來,並通知了我國的天文學專家進行研究。

雖然沒有將其破譯,但是經過反覆推敲,專家猜測很有可能與外星文明有關。

讓人疑惑的是,我們生活以及太空當中,每時每刻都在散發著自然或非自然的電磁波,天文學家又是如何判定這些電磁波是否為外星文明電磁波呢?

中國天眼曾發現可疑信號!科學家:或是地球的,外星人不要氧氣? - 天天要聞

天眼接收電磁波


原因在於,天文學家可以根據電磁波的頻率、信號強弱的不同,來劃分它的來源。

比如人類的航天探測器常用的就是窄電磁波,具有很強的人工電磁波特徵。

而自然形成的電磁波,如中子星散發的,頻率非常高,而且雜亂無章,就像是「粗糙的石頭」

如果是外星文明,也應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自然人工電磁波的特徵。

當然,這也只是一種可能性的推測,畢竟誰也沒有見過外星文明,也不知道它們的電磁波長啥樣,說到底,它們存不存在還是一個問題。

中國天眼曾發現可疑信號!科學家:或是地球的,外星人不要氧氣? - 天天要聞

外星人形象構想


帶著這樣一種推論,我國天眼在建造上,優化了接收的終端設備,可以更加有效地分析那些無時無刻傳來的電磁波。

其實,這並不是中國天眼第一次接收到可疑的外星文明信號,在2020年的時候,就曾收到過一段可疑的電磁波。

中國天眼曾發現可疑信號!科學家:或是地球的,外星人不要氧氣? - 天天要聞

外星電磁波之謎


美國科學家的質疑

美國著名科學家丹·維爾海默認為,中國天眼接收到的信號,很有可能是來自地球,不能成為外星文明可能存在的證明。

也許,維爾海默被上個世紀的天文學烏龍事件給弄得有些後怕了。

當時,位於澳大利亞的觀測站接收到了類似的電磁波,人們立刻重視起來,並且對它展開分析研究。

一段時間後,大家發現,這個電磁波會在特定的時間點被觀測站捕捉到,有的天文學家激動地稱,這就是外星文明在向我們問好!

中國天眼曾發現可疑信號!科學家:或是地球的,外星人不要氧氣? - 天天要聞

射電望遠鏡接收到電磁波


對此,不少天文學家以此為論題,寫下了一篇又一篇的論文

直到15年後,觀測站來了一位新人,他發現神秘的電磁波為何與微波爐的電磁波非常相似。

於是對站內的所有微波爐都檢查了一遍,發現原來人們研究了15年的神秘電磁波,是一台老舊的微波爐發出的

這件事情一經報道,當初那些寫論文的天文學家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此次事件之後,天文學界似乎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類似微波爐輻射的信號,一律被視為來自地球。

中國天眼曾發現可疑信號!科學家:或是地球的,外星人不要氧氣? - 天天要聞

微波爐輻射


此外,維爾海默還提出了其他的推論,他認為所謂的外星文明存在的可能性很低,至少在人類能觀測到的地方不存在。

因為目前為止,人類觀測到的星球,都沒有氧氣

而氧氣、水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如果真的有外星文明,是否就意味著它們不要氧氣呢?

這顯然是超出了人類的認知,維爾海默選擇保守看待。

氧氣與生物

在此之前,我們不得不提出一個問題,氧氣真的是生物必要的嗎?

在自然界當中,存在一種厭氧生物,顧名思義,就是不需要氧氣都能夠生存下去。

它們在無氧的環境當中,仍舊能夠分解有機物,為身體提供能量。

由於轉化效率不高,厭氧生物的體型都很小,比如葡萄球菌屬棒狀桿菌屬等等。

中國天眼曾發現可疑信號!科學家:或是地球的,外星人不要氧氣? - 天天要聞

好氧菌與厭氧菌


類似的厭氧生物還有很多,它們都是生命的最低級形式。

那麼,有沒有動物不需要氧氣就能生存的呢?

有,其中一種就是名為「水熊」的生物。

雖然被冠以熊的稱謂,但是它的體型非常小,只有1毫米不到,以至於人們會誤以為它是微生物

實際上,它是動物中的一員,屬於緩步動物門類中的一種。

在缺氧環境下,水熊會進入假死狀態,這樣它的身體就不需要氧氣進行新陳代謝

通常來講,水熊的這種狀態可以維持5天,也就是說它們5天都不需要氧氣

中國天眼曾發現可疑信號!科學家:或是地球的,外星人不要氧氣? - 天天要聞

顯微鏡下的水熊蟲


水熊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不需要氧氣的生物,在外星球當中,是否存在其他動物,通過各種特殊的手段,來斷絕自身對氧氣的需求呢?

水熊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可能性。

不僅如此,水熊耐溫性非常強,能夠在零下272攝氏度的環境當中存活,如果是零下200攝氏度的環境,它還能存活1個月以上。

即使是150攝氏度的高溫,它們也能夠生存。

它們還能夠在比馬里亞納海溝水壓強6倍的地方生活,即使直面核輻射也不會受到影響。

科學家介紹,水熊甚至能夠在超新星爆發伽馬射線暴極端的宇宙事件中倖存。

中國天眼曾發現可疑信號!科學家:或是地球的,外星人不要氧氣? - 天天要聞

超新星爆炸形成蟹狀星雲


只不過在惡劣的環境下,它們並不活躍,很難被發現。

不得不說水熊讓我們看到了外星生命存在的希望,不管域外星球的環境如何惡劣,也有可能存在生命體,只不過人類沒有發現而已。

所以,維爾海默的保守主義觀點並沒有多少參考性。

說到這裡,很多小夥伴可能會很好奇,宇宙當中究竟是否存在外星生命呢?

中國天眼曾發現可疑信號!科學家:或是地球的,外星人不要氧氣? - 天天要聞

外星生物構想


宇宙是否存在外星生命

如果是外星生命的話,存在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比如我們的鄰居火星,科學家就在表面發現了多種生命體可能存在的證據。

比如,火星當中的古老滷水湖,是孕育原始生命的絕佳場所,火星土壤的微生物檢測樣本等等,種種證據都在指向火星生命的存在。

中國天眼曾發現可疑信號!科學家:或是地球的,外星人不要氧氣? - 天天要聞

滷水湖形成原理


而在銀河系當中,有著無數個類似火星的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但是,在關於外星文明的可能性上,不得不給大家潑一盆冷水了。

根據費米悖論的觀點,高級智慧生物都有向外擴張的趨勢,它們會在過程當中有意或無意地向外發射電磁波。

如果宇宙當中真的有類似於人類文明,或者比人類文明更高級的外星文明,為什麼人類迄今為止都沒有收到過任何信號?

中國天眼曾發現可疑信號!科學家:或是地球的,外星人不要氧氣? - 天天要聞

引入探索的神秘宇宙


最關鍵的是,其他星球的惡劣環境,或許有孕育生命的條件,但是沒有孕育高級智慧生物的環境。

而高級智慧生物是誕生文明的必要條件,也許諾大的宇宙當中,真的只有人類文明是最高級的。

費米悖論並不是想斷絕人類尋找外星文明的念頭,而是讓那些過高估計外星文明可能存在的人,保持克制,著手於眼前的社會發展。

中國天眼曾發現可疑信號!科學家:或是地球的,外星人不要氧氣? - 天天要聞

科學家費米


與之相對的,霍金則是認為外星文明必定存在。

並且多次警告人類,不要過多地向外星發射信號,因為外星文明比人類文明要高級許多,兩者的接觸對於人類來說可能是災難。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立夏:躍動夏始,拔節生長 - 天天要聞

立夏:躍動夏始,拔節生長

5月5日,立夏,躍動夏始,拔節生長。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由春到夏,萬物從復甦到成長,由萌芽至蓬勃,綠色鋪滿大地。立夏時節,螻蟈鳴,蚯蚓出,藤蔓蜿蜒攀牆,大自然以熱烈的姿態迎接盛夏。暑氣初顯,宜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規律,適時調節生活節奏,確保有充足的睡眠。對於夏季運動的原則,《黃帝內經》提倡「無厭於日...
最新研究稱地球海洋可能會變成紫色 幾億年前呈綠色 - 天天要聞

最新研究稱地球海洋可能會變成紫色 幾億年前呈綠色

【CNMO科技消息】我們常說地球是藍色星球,但其實這種顏色並不是一直如此,也不會永遠不變。有研究指出,地球的海洋在過去曾經是綠色的,而如果未來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它們甚至可能會變成紫色。 這項研究主要探討了數十億年來海洋顏色的變化過程,發現這和海水的化學成分以及光線在水中的折射方式密切相關。在3.8到18億年前...
清華大學徐軍課題組《自然·通訊》:揭示稀溶液結晶的臨界晶核尺寸不隨溶液過飽和度變化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徐軍課題組《自然·通訊》:揭示稀溶液結晶的臨界晶核尺寸不隨溶液過飽和度變化

結晶是無定形基元有序堆積形成晶體的過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和基本的有序化過程之一。結晶過程通常遵循成核-生長路徑,成核過程中自由能最高點對應的晶核尺寸被稱為臨界晶核尺寸。小於臨界尺寸的晶核往往會在熱漲落中再次熔化或溶解,而大於臨界尺寸的晶核則會進一步生長成為穩定的晶體。很多情況下,臨界晶核的形成是結晶...
今日立夏,要做這些事! - 天天要聞

今日立夏,要做這些事!

說吧你有多久沒稱體重了什麼?你說你看到秤上飆升的數字就會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想要暈倒懷疑是對稱體重這項活動嚴重過敏?
開屏見「好」|他帶瀕臨倒閉藥廠扭虧為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 天天要聞

開屏見「好」|他帶瀕臨倒閉藥廠扭虧為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開屏見「好」》欄目,聚焦山東好人好事,讓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開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邊的榜樣」,講述精彩山東故事。本期人物是「五一特輯·致敬奮鬥者」系列。4月28日上午,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齊都葯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鄭家晴獲評全...
百草譜(五十一)龍葵 - 天天要聞

百草譜(五十一)龍葵

一、形態特徵龍葵屬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30-100厘米之間。其莖直立生長,呈圓柱形,具有縱棱紋,多分枝,幼枝被稀疏柔毛,老枝逐漸光滑。葉片互生,卵形或心形,長2.5-10厘米,寬1.5-5.
葉培建院士為大山孩子點亮航天夢 - 天天要聞

葉培建院士為大山孩子點亮航天夢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2569期】國 內 航 天葉培建院士為大山孩子點亮航天夢近日,葉培建院士來到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附城小學,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航天精神大講堂。這場溫暖的相遇,源於葉培建院士心底的雙重牽掛。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葉院士擔任總指揮、總設計師和顧問的每一次任務,都取得了圓滿成功,無數個日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