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蝙蝠葛」,長得怪,價值高,如今少有人知

2022年12月03日22:30:03 科學 1373

植物界總能刷新我們的認知!大自然孕育的花草樹木實在太多了,什麼奇形怪狀的都有,在山林溝壑中就長著各種各樣的樹木,要是我們具備一定的知識,就能辨別出那些有我們有益的植物,今天老邪要說的「蝙蝠葛」就對我們有好處了,它也是植物類的藥材,雖然長得很怪異,但價值不低,現在認識這種植物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野生植物「蝙蝠葛」,長得怪,價值高,如今少有人知 - 天天要聞

朋友們看見這名字可能以為是某種動物,實則不然,它只是藉助著動物的特點來突出自身的特色,好讓人們牢記,蝙蝠葛做到了,它會給人思考:是蝙蝠還是野葛?從而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當中。

葉子如同蝙蝠展翅‬

蝙蝠葛是防己科的一種植物,和野葛一樣為藤本植物,它的根狀莖是較為標準的圓形,又細又長,斷面是黃白色,與莖相依的葉子就很有特色了,只要記住葉子的特點,蝙蝠葛識別起來就不難。

野生植物「蝙蝠葛」,長得怪,價值高,如今少有人知 - 天天要聞

蝙蝠葛的葉子為甚圓形或者是心臟形,葉盾狀著生,邊緣有淺裂,背面蒼白色,有5到7條掌狀脈,特別像是蝙蝠展開翅膀後的樣子,要說到這種植物和蝙蝠之間的聯繫,那也就只能是這一點了。

‬蝙蝠葛核果像葡萄

說到蝙蝠葛的怪,還得說到它的核果(即果實),其果實似葡萄卻不如葡萄圓潤,為腎圓形,直徑為1厘米左右,成熟後變為黑紫色,蝙蝠葛和葡萄沒有關聯,卻有著類似的果實,真的很神奇。

野生植物「蝙蝠葛」,長得怪,價值高,如今少有人知 - 天天要聞

‬蝙蝠葛作藥材使用

蝙蝠葛的價值體現在藥用方面,老邪翻了植物學和葯植志的書籍,發現裡面卻是有蝙蝠葛這種植物,蝙蝠葛的根以及根狀莖都能入葯,中藥學裡的「北豆根」就源於蝙蝠葛了,它也是北豆根片的原料,在民間還有黃條香、黃根、漢防己等‬別稱‬,由於‬這種‬藥材‬本身‬有小毒‬,現在‬用起來‬也是‬很謹慎的‬,比‬一般的那些‬‬藥材‬要‬講究‬得‬多了‬‬。

野生植物「蝙蝠葛」,長得怪,價值高,如今少有人知 - 天天要聞

北豆根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之功,適用於風濕痹痛、咽喉腫痛等等,蝙蝠葛在野外就有分布,生長於山地林緣、溝谷中,或是纏繞於樹冠至上,不得不說的是,它慢慢被淡忘,因為藥材名和植物名相差懸殊,可能人們會記住這種長得奇怪的植物,卻很難把蝙蝠葛和北豆根聯繫到一起,所以認識它的人很少,但在中藥界,蝙蝠葛卻一直默默服務於人類,你認識這種植物嗎?

#中國地道風物##三農小分隊##三農觀察日記#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圖解巷道高冒區、複雜空巷充填及上隅角密閉 - 天天要聞

圖解巷道高冒區、複雜空巷充填及上隅角密閉

我是通風安全,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一通三防】與【安全管理】乾貨。一、充填設備及工藝材料施工採用的設備主要有氣動隔膜泵、混合器。材料充填工藝如下:按照水灰比(1.
五十萬米高空捕捉地表細節 - 天天要聞

五十萬米高空捕捉地表細節

長光衛星智慧農業農村綜合指揮平台界面。 長光衛星供圖李岩在加工反射鏡。 本報記者 劉以晴攝「吉林一號」寬幅衛星總裝現場。 長光衛星供圖「吉林一號」是我國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和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 天天要聞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隨著天上的衛星組網越來越多,這些衛星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管理成為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我國首個航天大模型,正在助力衛星管理更聰明。航天大模型「華山」,首次將大語言模型應用在航天領域的產品上,運用AI幫助用戶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軌道計算與分析、指令代碼生成等航天器在軌管理工作。通過數據學習,它可以快速且智...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 天天要聞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當地時間5月14日,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大熊貓「荷風」和「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當天,美泉宮動物園為「荷風」和「蘭韻」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發表致辭。現場觀眾熱情高漲,眾多兒童歡呼雀躍,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 天天要聞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我們都知道醫學研究方案設計耗時又耗力?面對複雜的實驗邏輯和文獻海量信息,如何快速產出高質量方案呢?我想這一直是大家迫切想要解決問題吧!那今天刷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有福了,本文結合梅斯醫學資深研究員張磊博士直播乾貨,手把手教你用AI拆解研究目標、優化實驗設計,文末還附贈工具試用入口!【研究方案設計的前置知...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常溫常壓下,氫以氣體狀態存在。高壓下,氫結晶為固體。而超高壓下固體氫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謎。14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一項重大突破: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團隊用X射線納米探針首次「看見」固體氫的複雜晶體結構。這是目前世界上固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天天要聞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早上好!上觀新聞『早讀』來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農曆四月十八上海多雲到陰,下午起局部地區有短時小雨,22~29℃§今日關注「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5月14日12時12分,國星宇航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1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全球首個太空計...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 天天要聞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人工智慧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青年科研團隊終生難忘的一天。他們在「模速空間」參加一場以「下一代智能體的自主進化」為主題的沙龍時,與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面對面交流。這些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他們身處的科研環境如何?記者來到毗鄰「模速空間」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