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類的未來藏在基因里,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2022年11月23日23:10:04 科學 1864

其實人類的未來藏在基因里,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最近重新讀了一下《流浪地球》,發現其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設定,那就是對人類未來的設想,如果單純從人類的設想中著手,我們看到的也許是不一樣的。但是卻有一點完全一致,那就是地球上的人類的生存,一定是依靠太陽才可以存活的。那麼萬一太陽不再存在了怎麼辦?人類的未來要怎麼辦?也許,你根本沒想到《第三個太陽》會告訴你答案,其實,密碼就藏在人類的基因里。

其實人類的未來藏在基因里,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 天天要聞

其實人類的未來藏在基因里,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 天天要聞

其實人類的未來藏在基因里,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 天天要聞

讓地球在宇宙遷徙的時候肇始

如果我說,人類的生命其實是一個簡單的巧合,你相不相信?或者換另一個說法,其實只要時間足夠漫長,那麼這個地球上產生的其他物種必然可以取代人類的生存。因為,人類的智慧來源於大腦,但是大腦其實只被開發了很少的一部分,以《第三個太陽》里的話說,那就是「人類的97%以上的基因都是無用的閑置基因」,和豪宅一樣,70%以上的地方是浪費的,很高級手機一樣,70%的功能是用不上,而人類的大腦在漫長也是如此。

那麼,這一個東西對人類有什麼影響?答案是,這個秘密,偶然間被人發現了。

《第三個太陽》給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設定,科學家不斷在探尋人類的基因的秘密,然後發現,原來「基因」是可以「翻譯的」,而「翻閑置基因」的死後,他突然發現了,其實早有「神諭」。而「神諭」是一個讓人震撼的信息。

原來,人類和「神」,竟然和傳說中一樣,曾經和「神」同時在這個世界存在著。

閑置基因這個概念很有意思,那些暫時用不上,然後被封存的基因,其實一直藏在人類的大腦里,一直封存起來,一直無法被開發。而很多的科學家研究的就是這一點。

那麼,這時候讀者會發現一個問題,小說的名字好歹是《第三個太陽》,作為一本科幻小說,和這些故事有什麼關係?

答案是,太陽的壽命也即將終結了。

嗯,和流浪地球的設定類似,太陽很快會因為自身的坍縮原因而開始帶來危機。而這時候,更大的危機來臨,不久,一顆星體的來襲,會徹底擊潰太陽。所幸,這時候「神」給出了預示,「神」為了讓人類可以留存下來,所以在南極留下了行星推進器,只要原因,我們就可以利用「神」留下的神跡讓地球逃離太陽系。

雖然這樣的設定確實非常恢宏,但也十分出色,尤其是作者的構想,相當好。但是這樣的故事看起來有點類似《流浪地球》的設定,讀過了的讀者會覺得不夠新穎。不過還好一點的是情節的設定很好,因為人類的未來始終還是光明的。如果你想窺視一下人類的未來,不妨可以看看這本書,畢竟,從內容上的看法和設計,其實還是非常超前的,古希臘神話、埃及神話、瑪雅文明等各種文化的內容也都綜合在了其中,作為融入了歷史、文化、不同文明、科幻的綜合性小說,其實還是值得預期的。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 天天要聞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隨著天上的衛星組網越來越多,這些衛星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管理成為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我國首個航天大模型,正在助力衛星管理更聰明。航天大模型「華山」,首次將大語言模型應用在航天領域的產品上,運用AI幫助用戶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軌道計算與分析、指令代碼生成等航天器在軌管理工作。通過數據學習,它可以快速且智...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 天天要聞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當地時間5月14日,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大熊貓「荷風」和「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當天,美泉宮動物園為「荷風」和「蘭韻」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發表致辭。現場觀眾熱情高漲,眾多兒童歡呼雀躍,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 天天要聞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我們都知道醫學研究方案設計耗時又耗力?面對複雜的實驗邏輯和文獻海量信息,如何快速產出高質量方案呢?我想這一直是大家迫切想要解決問題吧!那今天刷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有福了,本文結合梅斯醫學資深研究員張磊博士直播乾貨,手把手教你用AI拆解研究目標、優化實驗設計,文末還附贈工具試用入口!【研究方案設計的前置知...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常溫常壓下,氫以氣體狀態存在。高壓下,氫結晶為固體。而超高壓下固體氫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謎。14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一項重大突破: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團隊用X射線納米探針首次「看見」固體氫的複雜晶體結構。這是目前世界上固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天天要聞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早上好!上觀新聞『早讀』來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農曆四月十八上海多雲到陰,下午起局部地區有短時小雨,22~29℃§今日關注「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5月14日12時12分,國星宇航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1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全球首個太空計...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 天天要聞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人工智慧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青年科研團隊終生難忘的一天。他們在「模速空間」參加一場以「下一代智能體的自主進化」為主題的沙龍時,與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面對面交流。這些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他們身處的科研環境如何?記者來到毗鄰「模速空間」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采...
生命,居然也可以懸在邊界上,不活不死…… - 天天要聞

生命,居然也可以懸在邊界上,不活不死……

17 世紀末,一位自學成才的科學家安東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展開了一項讓他重新思考「生命是什麼」以及「生命的邊界在哪裡」的探索。這段旅程不僅顛覆了他自己的世界觀,也在科學和哲學界激起了波瀾,影響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