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大家說出幾個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女科學家,相信很多人都會提到一個人的名字,她就是顏寧。
作為施一公院士的得意門生,顏寧所取得的成就已經十分耀眼,讓大家對她刮目相看。
從顏寧的履歷來看,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既是清華大學的學生,也是清華大學的老師,既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也是普林斯頓大學的老師。
從學生到老師的轉變並不容易,但顏寧卻用她的堅持與努力成功跨越了這個鴻溝,實現了自我的蛻變。
從上大學至今,顏寧已經在世界3大頂級期刊發表了數十篇高水平論文,而這些論文的背後是一個有一個突破性的學術成果,對相關行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之前的顏寧存在著一定的爭議。她的才華毋庸置疑,但是她所工作的地點卻讓部分同胞心裡不是很舒服。
2017年,顏寧決定離開清華大學前往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時候,大家心裡就感覺有些失望。從某種角度來看,在國外高校任教,彷彿就是在為國外源源不斷地培養人才。
所以,大家內心是真心希望她能回國發展的。
不過人各有志,每個人的人生路都應該由他們自己決定。而每個決定背後肯定有相應的理由。對於顏寧而言,可能是為了更好地發展,也可能是為了獲得一個更加純粹的科研環境。
從離開清華前往普林斯頓至今,已經過去了5年時間,就當大家以為她會一直在國外任教的時候,一個消息卻直接從顏寧嘴裡親口說了出來。
她要在不久的將來回國發展,目前已經向普林斯度大學提出了辭職申請。
這條消息如同冬夜裡的驚雷,經傳出就引起了高度關注。因為這個決定是多少同胞期盼已久的結果,如今終於變成了現實。
在大家都為此感到興奮和激動的時候,一個新的問題同樣出現在大家的腦海中:為什麼要選擇這個時候回國發展?
相信很多人內心都有這樣的疑問,至於問題的答案,也只有顏寧自己能夠說出來。
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顏寧作了一個10多分鐘的演講,也正是這次演講,讓大家知道她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節點回國發展的真實原因。
在10多分鐘的演講中,顏寧聊到了她的人生歷程,而她用了3個詞語來總結概括:吸納、證明和輸出。
吸納階段的她在不斷地學習來充實自己,證明階段的她用一篇又一篇的高水平學術論文獲得了大家的認可,輸出階段的她是她正在經歷,同時也是當下最重要的一個任務,那就是將自己所學傳授給更多的人,幫助更多的人,扶持更多的人。
用顏寧自己的話說,她想要搭建一個平台,去支持更多優秀的學者,應對人類健康挑戰,發掘、挑戰生物醫學難題,做出原創突破,回饋社會。
那麼如何才能實現這個願景呢?
就當她有這個想法的時候,深圳向她伸出了橄欖枝,邀請她成為深圳醫學科學院的創始院長。這是深圳對她的信任,同時也是賦予她的責任。
面對深圳的邀請,顏寧沒有絲毫猶豫,而是欣然接受。隨後她便主動向普林斯頓大學提交了辭職申請。要知道在普林斯頓大學,顏寧是講席教授,地位很高,各方面待遇也很不錯。
但是她依然毫不猶豫地選擇辭職回國,在我看來,她的心中還是有著家國情懷的,還是希望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祖國培育更多的優秀人才。
成為創始院長的顏寧,今後將實現身份的轉變,從一名科研人員漸漸地向管理人員轉型。從以往干好自己的科研學術就行,到今後培養更多的人、指導更多的人轉變。
未來,希望顏寧在深圳這座充滿希望和活力的城市,綻放出「科研之花」,推動醫學相關領域的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