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變色了!你準備好迎接秋日最美的「小精靈」了嗎?

2022年10月30日20:59:05 科學 1435
開始變色了!你準備好迎接秋日最美的「小精靈」了嗎? - 天天要聞開始變色了!你準備好迎接秋日最美的「小精靈」了嗎? - 天天要聞

秋季除了有火紅的楓葉以外

還有金黃的銀杏

當銀杏的樹葉落了滿地的時候

一片金黃的色澤

也是讓大家挪不開眼的美麗

開始變色了!你準備好迎接秋日最美的「小精靈」了嗎? - 天天要聞開始變色了!你準備好迎接秋日最美的「小精靈」了嗎? - 天天要聞

進入秋天后,銀杏葉就會逐漸變得金黃。10月底,銀杏最美的時候即將到來。大部分銀杏葉子會在10月底到11月之間幾乎完全變黃,因此最適合觀賞的時間應該是11月中旬左右。

開始變色了!你準備好迎接秋日最美的「小精靈」了嗎? - 天天要聞

黃色的銀杏葉很好看,它的形狀很像愛心,所以有些人將它作為愛情的信物,相互表達心意。也有人覺得銀杏葉像一把把小扇子,用它來製作書籤和飾品。

開始變色了!你準備好迎接秋日最美的「小精靈」了嗎? - 天天要聞開始變色了!你準備好迎接秋日最美的「小精靈」了嗎? - 天天要聞

走在深秋的徐匯街頭,你有沒有注意到,路邊的銀杏已經開始悄悄泛黃,那麼在徐匯哪些地方可以拍到滿地盡帶黃金甲的大片呢?區綠化部門介紹,在徐家匯區域,慈雲街、龍華西路沿街都有銀杏種植,尤其是慈雲街,隨著銀杏變色也會變身成為一條「金色走廊」。而在周邊,光啟公園龍陵周邊、漕溪公園、雲錦路、上海南站、衡復地區也多種有銀杏,雖不是成片栽種,但有部分樹齡較大的銀杏在變色後會如一把金黃的雨傘一般,頗為出圈。

開始變色了!你準備好迎接秋日最美的「小精靈」了嗎? - 天天要聞

記者:姚麗敏

編輯:陳思宜

校對:潘麗娟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 天天要聞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從前在我家的門前有一條小河,小河裡面住著幾隻我從小養的鵝」大家聽過這首歌嗎[呲牙]我家門前真的有條景觀河,不僅有景區養的小鴨小鵝,河邊還有很多常見的植物!你們還記得那些常見的植物嗎?蘆葦蘆葦應該是河邊最常見的標誌性植物吧。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 天天要聞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文章信息摘要:膠木屬(Palaquium)目前是山欖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屬。先前關於膠木屬及其所在的異膠木族(Isonandreae)內部類群關係的研究,基於有限的樣本和基因座開展,未能明確界定分類邊界,進而阻礙了對這一以馬來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 天天要聞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視頻截圖59萬千米外!天問二號拍攝的地月影像圖發布7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在軌獲取的地月影像圖。目前,天問二號探測器已在軌運行超過33天,與地球距離超1200萬千米,工況良好。近期,天問二號探測器配置的窄視場導航敏感器,分別對地球和月球成像,顯示了良好的功能性能。此次發布的影像圖包括...
地理冷知識——荔枝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荔枝

荔枝是無患子科荔枝屬的一種果樹,全球栽培品種超過200種。無患子科有100多個屬,大多植物都是喜歡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喬木和灌木。例如龍眼、紅毛丹這些長在大樹上,需要剝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無患子科家族親戚。因為龍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國古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證明:經常自拍,可解鎖這3大硬核好處→ - 天天要聞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證明:經常自拍,可解鎖這3大硬核好處→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會經常在朋友圈或社交平台上隨手曬自拍照嗎?說到自拍,在如今的時代,這已經是極為日常的一件事情了。作為一種記錄的手段,任何事情都能成為我們自拍的理由,旅遊留念、健身房打卡甚至只是平常出門散步,我們也可以自拍一張。
柳州發現3萬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縮長眠,牙齒萬年不腐 - 天天要聞

柳州發現3萬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縮長眠,牙齒萬年不腐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徐 來編輯|徐 來《——【·前言·】——》廣西柳州鳳岩遺址,又挖出一具3萬年前古人骨骼。
純國產!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3C6000系列晶元有多強 - 天天要聞

純國產!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3C6000系列晶元有多強

長期以來,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深受西方技術的影響,學習和借鑒一直是發展的主旋律。然而,中國的科研團隊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從未停止自主研發的腳步,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近期,西方媒體紛紛報道,中國在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領域均實現了重大突破
234億元!科研投入創新高,螞蟻AI再進化 - 天天要聞

234億元!科研投入創新高,螞蟻AI再進化

6月30日,螞蟻集團發布的《2024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引發關注。從報告內容看,螞蟻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實施三年後,進行了整體刷新,AI是一大關鍵詞,聚焦場景包括醫療服務、理財服務等。技術始終是螞蟻戰略的底色,《報告》顯示,螞蟻2024年科研投入高達234.5億元,連續三年研發投入佔比超營收10%,巨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