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不只能做疫苗,下一個大機會是什麼?|前哨

2022年10月12日11:16:30 科學 1136

2020年新冠疫情中,mRNA疫苗成為了醫藥產業中最大的熱點,也造就了Moderna營收47倍增長的神話。

隨著mRNA疫苗產業逐步成熟,不少業內人士正在探索這項新技術的其他作用,一些業內人士甚至認為未來十年「mRNA療法革命」就要到來。

mRNA這個很多人不了解的黑科技究竟什麼來歷?它的未來又有多大的潛力?

科技前哨今天就和你一起深入了解一番。

1.35年前誕生的新技術

mRNA技術在業內人看來其實並不新鮮,1987年美國拉霍亞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生羅伯特·馬龍就發現了mRNA的作用,他將mRNA與脂肪滴混合發現可以使細胞產生蛋白質

mRNA不只能做疫苗,下一個大機會是什麼?|前哨 - 天天要聞

此後的幾年裡,許多研究人員都認為這個特性讓mRNA擁有成為疫苗或者藥物載體的潛力,紛紛投入了第一次mRNA研發浪潮中。

簡單說mRNA是人體內由基因生成蛋白質非常重要的中間產物,人體細胞必須有mRNA參照才能生產各式各樣的蛋白質產物。

mRNA疫苗正利用這個特性,用mRNA帶上病毒特徵蛋白的信息,讓人體自己生成病毒的關鍵特徵,引發免疫反應,讓我們不必真的注入病毒,就能獲得抵抗病毒的能力。

這和傳統注射滅活病毒、減毒病毒的方式比更加安全,也更加高效。

2.從原理到應用的產業鴻溝

原理說來很簡單,實現卻付出了無數研究者的心血,mRNA技術誕生近20年時間裡,大家想要利用的人體免疫系統正是mRNA技術應用最大的敵人。

因為人體內自己就有mRNA,對外界注入的mRNA也會有免疫反應,這些圖紙還沒能用於生產蛋白質就被工廠保安帶走,加上mRNA本身並不穩定,一段時間後也會自然分解,如何送到細胞內也有大量問題需要攻克。

直到2005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德魯·韋斯曼和卡塔琳·卡里科將RNA做了修改,把RNA中自帶的尿苷鹼基替換了一種結構相似又不相同的結構,終於成功繞開了人體免疫系統的高牆。

mRNA不只能做疫苗,下一個大機會是什麼?|前哨 - 天天要聞


這一發現激發了美國研究人員的信心,也就在我們介紹過的Flagship風險投資基金的支持下Moderna已經成立了,直到2010年才正式公布,這個名字源於修飾後的mRNA的縮寫,不過那時Moderna的主攻方向並不是疫苗,而是心臟病。

也就在同一時間,德國研究人員成立了BioNTech,今天的另一個知名的mRNA企業,他們則把注意力放到了癌症治療上。

3.從質疑到崛起

兩家公司誕生後的十年中,mRNA技術一直在優化的過程中,從更好的修飾結構,到引入脂粒包裹防止mRNA快速分解,技術成熟度不斷提高,但始終沒有成熟的臨床應用出現。

甚至很多人反過來質疑修飾mRNA,花費大量資源和精力並沒有意義,認為mRNA走在了死胡同上。

直到新冠病毒大流行,這mRNA的巨大價值才被人們所看到。疫苗的高免疫反應自然不必說,mRNA第一個III期試驗數據就已經達到了90%的效力,這已經比肩不少成熟的傳統疫苗。

但讓產業界更為關注的是它的開發效率。根據公開報道顯示,第一款mRNA新冠疫苗在知道新冠病毒基因序列42天後就製造了出來,花了4個月時間完成了人體測試,這個速度被不少人稱之為光速。

一般人會向你強調疫苗研發臨床實驗到應用平均要7年時間,mRNA疫苗批准這麼快其實還有美國FDA緊急授權的影響,但拋開這些不談,傳統方法製造不需要批准的流感疫苗也要3個月,mRNA讓這個過程縮短到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可以搭載不同的東西,又能快速進入研發階段,這才是mRNA受到所有人關注的重點。

4.mRNA平台化加速

行業龍頭Moderna已經有了新的計劃,要將mRNA技術應用到流感心衰等治療中;BioNTech也開闢了新的賽道,計劃2022年底設計出mRNA瘧疾疫苗。

cbinsights統計,截至2021年全球共有500多項mRNA治療項目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測試20多個疾病類別的療法,這當中癌症是最受關注的一個領域。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利用今天mRNA新冠疫苗的經驗,通過基因測序快速找到患者癌症、腫瘤的特定蛋白結構,利用mRNA疫苗讓身體形成特異性的識別能力,可以最低成本消滅癌症和腫瘤。

英國醫學雜誌2021年做過統計,mRNA癌症疫苗治療方案不少已經處於II期臨床試驗階段,這些疫苗常常包含30多個不同的mRNA序列,綜合使用上多種疫苗共同作用,還有很多新的挑戰要解決。

科技前哨的小夥伴做了不少了解,目前看來癌症治療上mRNA找到新突破還需要時日,疫苗才是產業內爭相採摘的果實。

這周四前哨科技特訓營的直播中,我們還會和你繼續深入分析mRNA的前沿進展,看看這項前沿技術有哪些新動向,還有哪些生物醫療技術會和它整合到一起,誕生新的火花,歡迎提前鎖定直播間,周四見~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希望你能有所收穫,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這會對我們非常有幫助,更多精彩內容明天見~

科技前哨,每天都為你點亮。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新毒株來襲了?專家提醒:囤葯不如保護自己 - 天天要聞

新毒株來襲了?專家提醒:囤葯不如保護自己

新冠病毒又來了?我們要做什麼準備?近期,隨著氣溫變化和人群流動增加,全球多地出現新冠病毒感染人數上升的趨勢。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新冠新毒株正在突襲美國。自2023年10月以來,多國報告了新型變異株的傳播,其中XBB.1.5和BA.2.86等亞
五億年前三眼海怪現世:26節身軀改寫進化認知 - 天天要聞

五億年前三眼海怪現世:26節身軀改寫進化認知

近日,加拿大考古團隊在寒武紀岩層中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這種被命名為」莫斯拉·芬托尼」的海洋生物不僅長有三隻眼睛,其多達26節的軀體結構更顛覆了科學界對生物體節演化時間的認知。這項發現為研究現代節肢動物起源提供了關鍵線索,也重新定義了人類對五億年前海洋生態系統的理解。2025年5月,由讓-伯納德·...
百萬公里「鳥翼」太陽爆發,24小時內或衝擊地球,地磁暴與極光預警 - 天天要聞

百萬公里「鳥翼」太陽爆發,24小時內或衝擊地球,地磁暴與極光預警

5月15日,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場罕見的巨型太陽活動——一片跨度超96萬公里的熾熱等離子體帶從太陽北半球噴發,形成壯觀的「鳥翼」狀結構。這場爆發可能在未來24小時內對地球產生輕微衝擊,或引發地磁擾動及極光現象。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衛星記錄,此次噴發的等離子體帶長度達96萬公里,是地月平均距離(約38.4萬公里)的...
PEEK行業交流0515 - 天天要聞

PEEK行業交流0515

Q&AQ:當前 PEEK 材料的價格是否也是阻礙其在機器人領域大規模應用的原因之一?未來從成本角度來看,是否會有一些變化?各企業是否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A:PEEK 材料大幅降價的可能性不大。
攜青蛙胚胎入境美國,她的案子引發關注 - 天天要聞

攜青蛙胚胎入境美國,她的案子引發關注

據多家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哈佛大學一名俄羅斯籍的女研究員,在今年2月入境美國時遭美國執法部門扣押。當時她被扣押的原因眾說紛紜,如今隨著更多案情披露,該案一些情節讓人覺得更奇怪了。 根據美聯社....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 天天要聞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地球是一個奇蹟歷史|美國將國家地理中文網設為星標方能收到正常推送阿米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和她的飛機。埃爾哈特是一位美國女飛行員,成為首位飛越大西洋的女性,創造了歷史。| 國家地理圖片集1937年6月,當阿米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坐進洛克希德·伊萊克特拉(Lockheed Electra)飛機的駕駛艙時,她..
甘肅一地現大量飛鳥在天空盤旋,有網友擔心為地震前兆,地震局: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異常 - 天天要聞

甘肅一地現大量飛鳥在天空盤旋,有網友擔心為地震前兆,地震局: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異常

近日,甘肅白銀靖安縣有網友反映,小區上空有大量鳥類盤旋,這些鳥還會反光,該網友擔心是地震預兆。5月15日,靖安縣地震局的工作人員告訴瀟湘晨報記者,他們關注到了這個情況,最近晚上都有鳥在飛,不過目前沒有接到異常的反饋。工作人員稱,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的異常,將持續監測,同時向上級反饋,讓他們去核實,問下動物...
新實驗打破常識:雞蛋這樣落下才不容易碎! - 天天要聞

新實驗打破常識:雞蛋這樣落下才不容易碎!

想像一下你要完成一個挑戰:把雞蛋從一定高度鬆手讓它落到檯面上,卻不能讓它碎掉。你可能會自然地選擇讓雞蛋尖的一端朝下,因為我們總覺得那是它最結實的方向。但這個「常識」,真的對嗎?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組工程系學生通過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證明,事實並非如此。他們的研究顯示,當雞蛋被側向釋放時,它...
時隔百餘年 海南發現壁虎屬新物種 - 天天要聞

時隔百餘年 海南發現壁虎屬新物種

新華社海口5月15日電 經反覆核實論證,海南省林業局15日確認,時隔百餘年,海南再次發現一個壁虎屬新物種——自然保護地壁虎。這也是首個由我國人員在海南本土發現並命名的壁虎屬物種。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動物分類雜誌》上發表。2024年12月8日,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拍攝的自然保護地壁虎。(周潤邦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