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後疫情多點爆發,BF.7變異株來襲,它會掀起下一輪疫情浪潮?

2022年10月10日12:04:45 科學 1088

長假後疫情多點爆發,BF.7變異株來襲,它會掀起下一輪疫情浪潮? - 天天要聞

導讀

國慶假期結束時,我們擔心的事情也隨之而來——疫情再次多地爆發

近期,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譜系變異株在全球加速流行,包括新起的BA.2.75、BA.4.6、BF.7等變異株,引起世衛組織的廣泛關注,最新變異株BQ.1.1也因其突變位點的特殊性走入大眾視野。

9月28日,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發現了首例BF.7確診病例,6天後,確診病例達500多人,迄今為止確診病例已超1200人。

世衛組織發文稱BF.7或將掀起新的大流行,我們需引起重視。最近,《自然》雜誌也發文提到今年秋冬或有新毒株的流行。這個秋冬全球會陷入新一輪疫情浪潮嗎?

李曉韋 | 撰文

9月28日,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曾報告了1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經基因測序屬奧密克戎BF.7變異株,這是BF.7首次在國內引起本土疫情。

截至10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累計確診1225例。

長假後疫情多點爆發,BF.7變異株來襲,它會掀起下一輪疫情浪潮? - 天天要聞

BF.7毒株從何而來?它會成為新一代「王者」嗎?

01

BF.7毒株從何而來?

正當全球邁入秋冬季節,奧密克戎譜系的新變異株並未停下「進化」的腳步,產出了一個又一個新的突變株。

BF.7於5月13日首次在比利時出現,7月16日被命名為BF.7(BF.7是BA.5的一個分支),BF.7在比利時現已佔到新增病例的25%。在德國、法國和丹麥,該變異株的病例比例達到了10%。

近期,美國的BF.7病例比例也在兩周內迅速增加,超過了其他突變體。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10月8日時,BF.7病例在美國佔比達到4.6%,而BA.5的感染率略有下降,但仍是主流行毒株(79.2%)。

長假後疫情多點爆發,BF.7變異株來襲,它會掀起下一輪疫情浪潮? - 天天要聞

美國CDC公布的各毒株流行率情況

長假後疫情多點爆發,BF.7變異株來襲,它會掀起下一輪疫情浪潮? - 天天要聞

BF.7毒株流行趨勢圖(綠色)

BA.5近期一直是美國的主流毒株,但它已經逐漸趨於穩定下降趨勢了。與此同時,BA.4.6和BF.7逐漸開始增加,BF.7增長速度較快,CDC首次跟蹤該變體是在上上周,當時的比例為1.7%,第二周比例為2.6%,當前比例為4.6%,按照這個增長趨勢,BF.7的確有成為新一代「王者」的潛力。

02

新出現的毒株,並非僅有BF.7

病毒的增長趨勢只是一方面,我們更關心的或許是新毒株的毒性和逃逸能力。

目前與BF.7變異株同時奔跑在流行前線的,還有許多奧密克戎譜系的新興變異株,我們藉助一張圖來認識自BA.2之後的變異株大家族。

長假後疫情多點爆發,BF.7變異株來襲,它會掀起下一輪疫情浪潮? - 天天要聞

奧密克戎BA.2及其變體,圖源自Marc Johnson

上圖非常清晰地描述了自BA.2開始,奧密克戎家族各變異株的來源及重要突變位點。其中,BF.7是由BA.5.2突變而來,突變位點是R346T。

值得一提的是,與BF.7同框的BA.4.6和BE.1.2的突變位點也均為R346T,這符合科學界常提到的一個概念——「趨同進化」。

在這張圖中,密蘇里大學分子病毒學家馬克·約翰遜(Marc Johnson)教授進行了一個假設——刺突蛋白346、444、452、460和486這五個位點,是當前病毒最能適應環境、毒力增益最顯著的位點,而BF.7僅擁有其中三個突變位點——R346,L452,F486。顯而易見的是,在這張圖上最為危險的毒株已變成了BQ.1.1(同時具有上述五個突變位點)。

為探究這樣一個龐大的變異家族體系,北京大學教授謝曉亮及曹雲龍在bioRxiv上發表了一篇預印本文章,題為「Imprinted SARS-CoV-2 humoral immunity induces convergent Omicron RBD evolution」,文章於2022年10月4日上線。

長假後疫情多點爆發,BF.7變異株來襲,它會掀起下一輪疫情浪潮? - 天天要聞

在這篇論文中,謝曉亮分析了現有新興變異株的成長優勢,確認了多個更具免疫逃逸性的新變異株,進一步確認了病毒正在「趨同進化」的特徵。

03

BF.7較BA.5有增長優勢且更具逃逸性

奧密克戎BA.1、BA.2和BA.5表現出很強的中和抗體逃逸能力,對人們通過疫苗接種和感染建立起來的免疫屏障構成了較為嚴重的挑戰。

然而,奧密克戎「家族」的規模還在不斷擴大。重要的是,這些新興變異株中有很大一部分比BA.5顯示出顯著的增長優勢,如BA.2.3.20,BA.2.75.2,CA.1,BR.2,BN.1,BM.1.1.1,BU.1,BQ.1.1和XBB。

長假後疫情多點爆發,BF.7變異株來襲,它會掀起下一輪疫情浪潮? - 天天要聞

與 BA.5 相比,具有增長優勢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趨同進化圖 圖源自論文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儘管這些衍生突變似乎在進化過程中發散,但它們在受體結合域(RBD)上攜帶的突變收斂於相同的位點,包括R346,K444,V445,G446,N450,L452,N460,F486,F490和R493,符合上述我們所提到的「趨同進化」。

研究證明,上述的「趨同突變」均會導致病毒能顯著逃逸血清中的中和抗體,包括來自BA.5突破性感染的康復者血清。進一步的發現,上述突變還能讓病毒逃逸現有的抗體藥物,包括Evusheld和貝替洛維單抗(Bebtelovimab)。

具體而言,BR.2、CA.1、BQ.1.1、BM.1.1.1毒株,尤其是XBB是試驗檢測抗體逃逸性性最強的毒株,遠遠超過BA.5,接近新冠原始毒株的水平。

長假後疫情多點爆發,BF.7變異株來襲,它會掀起下一輪疫情浪潮? - 天天要聞

c-f即假病毒中和滴度

上圖數據表明,接種三針科興後的參試者,以及在接種後分別感染過BA.1、BA.2或BA.5的參試者,體內的抗體對XBB毒株效果差。

這也說明,目前的群體免疫力和BA.5疫苗加強針可能無法為人們提供足夠廣泛的感染保護力。謝曉亮團隊指出,廣譜新冠病毒疫苗和NAb藥物的開發應成為重中之重,構建的收斂突變體可用於提前檢查其有效性。

回到最初的問題,今年秋冬我們會迎來新的新冠疫情浪潮嗎?

《自然》雜誌的這篇新聞探討了當前可能推動新冠疫情浪潮的因素,以及各國可以做些什麼來減輕奧密克戎帶來的影響。研究人員指出,新出現的變異株可能會帶來秋冬季新的感染浪潮。

長假後疫情多點爆發,BF.7變異株來襲,它會掀起下一輪疫情浪潮? - 天天要聞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傳染病流行病學家賈斯汀·萊瑟勒(Justin Lessler)表示,針對原始新冠病毒和奧密克戎的二價疫苗推出得「有點慢」,當前種種跡象表明,奧密克戎正在進化併產生新一代的免疫逃逸變體。

隨著我們進入秋季和冬季,這可能會導致一些國家病例的上升,」萊瑟勒補充道。

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布朗大學的流行病學家詹妮弗·努佐(Jennifer Nuzzo)指出,美國一些州已經開始看到病例正在增加。

綜上所述,新冠病毒的變異遠未結束,毒株的「進化」仍在進行中。廣譜疫苗和廣譜的藥物研發已亟不可待。

參考文獻

1.Will there be a COVID winter wave? What scientists say (nature.com)

2.Imprinted SARS-CoV-2 humoral immunity induces convergent Omicron RBD evolution | bioRxiv

3.Tracking SARS-CoV-2 variants (who.int)

4.COVID Data Tracker Weekly Review | CDC

5.CDC COVID Data Tracker: Variant Proportions

6.New Covid variant BF.7 spreading quickly and could be dominant 'within weeks' - Daily Record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將會發生什麼?結局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將會發生什麼?結局超乎你的想像!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人類還能支撐多久?為何木星會被稱為地球的保護神?作為太陽系當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體積足以相當於1370顆地球,但凡從木星經過的小行星都會被木星捕獲。比如在1994年,木星就被一個叫做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鎖定。
石學敏院士,今晨病逝 - 天天要聞

石學敏院士,今晨病逝

5月1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石學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1日1時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應用立體化監測體系 提升隱蔽性工程隱患發現能力 - 天天要聞

應用立體化監測體系 提升隱蔽性工程隱患發現能力

【來源:益陽市人民政府網_區縣市動態】湖南省地震局技術專家觀測儀器數據。姚靖怡攝5月7日,在資陽區沙頭鎮文興村資江干堤防汛現場,湖南省地震局技術團隊運用高密度電法系統對堤防結構開展電阻率成像檢測。這套堤防隱患診斷系統可有效檢測30米深度範圍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詩 - 天天要聞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詩

人類是何時登上青藏高原的?又是如何適應這片土地的?近期,西藏日喀則康馬縣嘎拉鄉瑪不錯遺址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作為迄今為止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序列最清晰的新石器時代湖濱遺址,該考古項目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探究早期人類「極地」生存的樣本。這部鐫刻在高原腹心...
為在國外知名期刊發文,高校學者主動聯絡境外組織,偷販涉密敏感數據 - 天天要聞

為在國外知名期刊發文,高校學者主動聯絡境外組織,偷販涉密敏感數據

5月11日,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發文,披露一起「高校學者為發論文偷販涉密敏感數據」案件細節。近年來,部分境外機構和個人為攫取利益,對我經濟、民生、科技等重要領域實施情報竊密活動,嚴重危害我國家安全。與此同時,部分境內人員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為達到個人目的,違規將相關數據傳輸至境外,相關風險隱患...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 天天要聞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一、近海海域天氣實況 5月10日14時至11日02時,東海北部海域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西北風,東海南部海域、台灣海峽、南海北部海域、北部灣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東北風或偏北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