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科學家獲諾獎花絮:一直以為自己是同性戀,直到遇見一個女人

2022年10月04日01:30:16 科學 1135

瑞典科學家獲諾獎花絮:一直以為自己是同性戀,直到遇見一個女人 - 天天要聞

尼安德特人已滅絕32000年了,不過今天,這些史前人類卻讓一位科學家獲得了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他就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的所長,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Svante Pääbo)。

根據諾獎委員會的說法,帕博獲獎是因為他對「已滅絕古人類的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現」,其成就主要有:

首創從尼安德特人骨骼中提取、排序和分析古代DNA的方法

發現非洲以外的現代智人身上流淌著尼安德特人的血液

發現尚未被識別的丹尼索瓦人

有趣的是,帕博還有個花絮,他曾一直認為自己是同性戀,直到遇到一位具有男人氣的女性靈長類學家,才陡然發現,自己原來是雙性戀,兩人因而愉快地結婚,生育了一子一女,不知道這是不是為他的科學研究帶來了靈感和貢獻。

帕博的主要研究對象就是尼安德特人,那麼尼安德特人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可以給帕博帶來諾貝爾獎呢?

瑞典科學家獲諾獎花絮:一直以為自己是同性戀,直到遇見一個女人 - 天天要聞

地球生命35億年前誕生,從一個單細胞不斷分裂增殖,終於在約600萬年前,現代人類的祖先拋棄自己的兄弟黑猩猩,獨自演化,走上了地球生命的權力之巔,主宰一切。

230萬年前,第一種被認為是人類的動物能人出現,會使用原始石器。

200萬年前,人類祖先直立人出現,以採集、漁獵為生,會使用打制石器,會用火併保存火種。

大約在70萬年前,一位直立人海德堡人生了兩個孩子,一個演化為尼安德特人,一個演化成我們——現代智人。(這一點還有爭議)

瑞典科學家獲諾獎花絮:一直以為自己是同性戀,直到遇見一個女人 - 天天要聞

智人生活在非洲,尼安德特人一直生活在歐洲及亞洲部分地區,早期兩者倒也相安無事,但一部分智人130000-100000年前走出非洲,進入近東地區,以及後來進入歐洲,衝突就不可避免。

當時的尼安德特人比我們智人祖先更強壯,體重男平均77.6公斤,女66.4公斤,但身高比我們低,男168/女156對智人的176/163,完全就是超重了,可以說非常強健,這一點從他們的肺活量9升(男),對我們的6升(男),也可以說是完全碾壓。而且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男1640/女1460cc,也大大超過史前智人男女的平均水平1478cc。

看起來尼安德特人又壯又聰明還有力量,為什麼會滅絕呢?

瑞典科學家獲諾獎花絮:一直以為自己是同性戀,直到遇見一個女人 - 天天要聞

帕博的研究證實了此前的猜想,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有過基因交流,目前除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外,所有現代人身體中都有1%到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而我們東亞人更高,約2.3%到2.6%,超過了西亞和歐洲人的1.8%到2.4%。

既然有著基因交流,那就意味著發生了某種不可名狀的接觸,這些接觸有可能是「自由戀愛」,也有可能是「強買強賣」。從智人習慣於滅絕一切的霸道作風來看,尼安德特人可能也是遭遇了不測。

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還有可能是尼安德特人生活範圍較窄,一直近親繁殖,導致人口規模一直比較小,他們和智人相遇時,可能只有10000到70000人,不到智人的十分之一。而智人則是迅猛增長,7萬年前因印尼多巴湖超級火山爆發,開始走出非洲時,可能只剩2000到10000人,到1萬年前就增加到了500萬,而尼安德特人是在約32000年前滅絕的(遺骸標本,相關文化和石器遺迹最晚存在於22000年前),真的可能是此消彼長,競爭失敗了。

還有就是尼安德特人實在太過生猛,喜歡和猛獸搏鬥,專門獵殺大型獵物,然後自己人也經常發生暴力行為,導致死亡率高,79-94%的遺骸顯示有嚴重創傷癒合的證據,80%以上的人在40歲之前就會死去。

另外就是尼安德特人的生育率很低,而嬰兒死亡率卻異常高,達到了43%。

瑞典科學家獲諾獎花絮:一直以為自己是同性戀,直到遇見一個女人 - 天天要聞

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分離後,還演化出一個姊妹人種丹尼索瓦人(暫定),這是帕博分析了西伯利亞南部阿爾泰山丹尼索瓦洞的遺骸DNA後發現的,丹尼索瓦人17%的基因來自尼安德特人。而在澳大利亞及附近的原住民、波利尼西亞人斐濟人印度尼西亞東部人等現代人中,也有5%的丹尼索瓦人基因,說明丹尼索瓦人曾經南下與當地土著融合。

而東亞人身上也有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分別來自北方和南方,因而可能在多個時期和北下及南上的丹尼索瓦人有過混血。

所以看看,智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曾經在歐亞非澳四大洲的土地上,演繹過許許多多分離與融合、愛與恨、情與仇的生命大戲,最後以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謝幕,退出地球歷史舞台告終,智人也終於除掉最後的兄弟姊妹,獨自站到了地球生命演化的最高峰。

硝煙已經散去,歷史已經過去,回過頭去再看看我們一路走來的血雨腥風,不也是挺有意思的嗎?而帕博的古基因學研究,就是兩大分支之一,另一支是遺骸和遺迹研究。通過這些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獲得更豐富的知識,更好地走向未來。

比如,有趣的是,同樣是帕博2020年的研究,就發現人類3號染色體上的一個變異,成了新冠病毒的一個主要遺傳風險。這個變異是6萬年前從尼安德特人那裡遺傳下來的,讓16%的歐洲人,50%的南亞人染上病毒後病情更容易惡化,需要呼吸機的風險增加了3倍,孟加拉國更高達63%,東亞、非洲、中東則幾乎不存在。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著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