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即將揭曉,這幾位華人科學家被看好

2022年10月02日22:19:15 科學 1702

這些科學家包括剛剛獲得今年拉斯克醫學獎盧煜明;2022年度引文桂冠獎獲得者、神經科學家李文渝;製造了柔性「電子皮膚」半導體聚合物的化學工程師鮑哲南

每年10月,是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季。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和2021年的諾貝爾獎線下頒獎禮都被迫取消了,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有望回歸線下,並邀請前兩年的獲獎者參加。

在歷史上,要預測諾獎花落誰家是極其困難的。這不僅因為入圍名單和提名人都是秘密的,而且諾獎通常獎勵給幾十年前的重大科學發現,時間跨度之長使得每一年的獎項都難以預測。

諾貝爾獎即將揭曉,這幾位華人科學家被看好 - 天天要聞

在今年諾貝爾獎的熱門奪獎名單中,多名華人科學家被提及,包括剛剛獲得今年拉斯克醫學獎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學臨床專家盧煜明;2022年度引文桂冠獎獲得者、神經科學家李文渝;製造了柔性「電子皮膚」半導體聚合物的化學工程師鮑哲南。

憑藉高引論文能否獲獎?

拉斯克醫學獎被譽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風向標」。盧煜明找到了一種使用孕婦血漿檢測胎兒DNA的無創檢測的方法,可以檢測與唐氏綜合症相關的特徵異常,這項發現徹底改變了篩查胎兒遺傳異常的臨床實踐,現在每年有數百萬人使用這種檢測方法。他還基於這一原理創立了公司,用於早期多癌的發現,其中一家被開創性的液體活檢巨頭Grail公司收購。

另一位被看好的華人科學家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渝。今年9月,李文渝獲得了科睿唯安2022年度引文桂冠獎的生理學或醫學獎,她在2006年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開創性的論文,首次發現了一種被稱為TDP43蛋白聚集在額顳葉痴呆(FTLD)和漸凍症(ALS)中的作用,這篇文章被引用超過4000次。李文渝還因此獲得了2020年度科學突破獎

諾貝爾化學獎方面,斯坦福大學的女科學家鮑哲南具有潛力。她開創了有機和聚合物電子材料的新型仿生應用,包括柔性「電子皮膚」。這種技術有望在未來與人的神經系統聯繫在一起,製造出一種和人類皮膚功能類似的人造皮膚。

華裔科學家如果能夠在諾貝爾自然科學領域獲獎,將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青蒿素對抗瘧疾的研究成果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獎評選一方面是要看是否有理論的突破或者是劃時代技術方面的革新,如果只是應用層面的創新,而不是重大的基礎研究突破,那麼獲獎的可能不大;如果僅僅是論文引用次數多,而缺乏重要的原創,那麼獲獎的可能性也不大。」一位國內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還有哪些熱門領域可能獲獎?

去年mRNA疫苗的呼聲較高,但最終未能破例獲得諾貝爾獎。今年mRNA疫苗仍然是最大的熱門。截至目前,全球因新冠疾病死亡人數已經突破600萬人。

諾貝爾獎評獎委員會還傾向於輪流獎勵不同領域的學科,這就是所謂的「周期性」。例如醫學獎方面,神經科學、癌症或傳染病的發現每十年左右就會得一次獎;基礎分子生物學的發現和疾病療法的發現也會交替獲獎。

在過去的十年中,醫學獎多次回歸基礎研究。例如2013年獎勵給了細胞內運輸機制的發現;2016年獎勵給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2017年獎勵給控制晝夜節律的生物鐘;2019年獎勵給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2021年獎勵給細胞如何感知溫度。瘧疾、免疫腫瘤學和丙肝等偏重臨床應用的發現也分別於2015年、2018年和2020年獲獎。

今年被寄予厚望的對疾病遺傳基礎做出開創性的發現還包括BRCA基因突變在乳腺癌和卵巢癌中的作用,以及各種類型的地中海貧血背後基因變化對新的基因療法的作用。

另一個熱門領域是基因測序,例如領導了人類基因組第一份草圖的科學家可能被表彰,包括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以及第一台DNA自動測序儀背後技術的發明人。

此外,快速準確預測蛋白摺疊的DeepMind背後負責AlphaFold人工智慧項目的領導者John Jumper也有可能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第一財經)

編輯:鄭楚翹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著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