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學家的研究當中,人類的起源似乎永遠都沒有一個定論,從北京猿人到早期的能人,人類起源的歷史總是在考古發現中往前推進。
而上個世紀初發現的一具靈長類動物的化石遺骸, 被看作是人類進化鏈上缺失的一環,人類的起源問題終於有可能蓋棺而論。
化石豐富的梅塞爾坑
靈長動物的化石遺骸發現於德國的梅塞爾化石坑,19世紀中期的時候梅塞爾化石坑還只是當時採煤的一個礦場,直到20世紀初在當中開採出了化石,人們這才知道,這裡居然是化石坑。
此後,梅塞爾化石坑當中又陸續出現了遠古生物的化石,研究表明,這些化石大多來自4700萬年前的新始世時代。
梅塞爾坑出土的鳥化石
1983年梅塞爾化石坑出土了一具疑似靈長類動物的化石遺骸,一開始人們都沒有在意這個遺骸,只把它當作普通化石,陳列在博物館當中,並命名為艾達。
艾達的骸骨保存得相當完好,全身的只有5%的骨骼遺失在了歲月當中。
2006年德國國家歷史博物館教授喬恩·赫魯姆注意到了艾達的化石,並且與自己的團隊展開了長達兩年的研究,終於將艾達的價值挖掘了出來。
艾達
赫魯姆的團隊認為艾達很有可能就是猿、人類、靈長類動物們的共同祖先,是人類進化歷程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人類進化史
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天外隕石砸到了地球上,統治了地球長達1.35億年的霸主恐龍消失,只有部分哺乳動物在災難當中倖存了下來,動物們的體型也開始進化得更小。
距今約5000萬年左右的時間,靈長類動物開始朝著不同的方向進化,一直到3300萬年前,終於在靈長動物當中分化出了猿類,之後出現了黑猩猩。
恐龍滅絕於歷史長河
大約500到800萬年前,人類在黑猩猩群體當中分化出來,出現了人屬物種,也就是最早期的古代猿人。
然而一直困擾考古學界的是,5000萬年前,究竟是什麼物種進化出了靈長類動物們。
艾達的發現為科學家們解答了這個困擾已經的問題。
艾達與靈長動物
為了進一步研究艾達,考古學家對艾達的骨骼進行了更加細緻的拼接,並且在電腦上通過合成技術還原艾達的完整骨骼狀態。
艾達的三維狀態
整體來看,艾達的骨骼要比普通靈長類動物更細,但是分布在骨骼上的紋理可以看出,艾達的肌肉還是相當健壯的。
艾達的頭部著原始的哺乳類動物特徵,如同是一顆羊頭一般。
從嘴部的骨骼結構以及發現的化石牙齒可以推斷,艾達生前的牙齒數量在32顆左右,恰好符合靈長類動物的特徵。
考古學家更進一步地對口腔附近的骨骼進行了分析,發現艾達可能還存在有乳牙。
乳牙的狀態
再聯想到還未發育完全的骨骼,考古學家推斷,艾達很有可能在1歲左右的時候就已經死去。
在發現艾達的地方,考古學家還尋找到了艾達體內未能消化完全的食物化石,經過分析,艾達在生前吃的是果實和樹葉,飲食結構上也符合早期靈長類動物。
艾達的手掌與人類出奇的一致,在每個指骨上,都有著指甲出現過的痕迹,手指沒有進化出梳理毛髮的齒梳結構,這就意味著艾達與高等靈長類動物更加親近。
艾達的手掌和人類的很像
因為低等靈長類動物為了梳理自己的毛髮,通常會在牙齒或者是手指部位,進化出齒梳結構,齒梳結構不僅要梳理自己的毛髮,還要用於「聯絡感情」為別人梳理。
艾達也體現出了早期類人猿的特徵,在研究中發現,艾達的腳趾和手指幾乎一模一樣,健壯的四肢使得艾達能夠輕鬆攀爬上大樹。
而發達的腳趾也能讓艾達直立行走,不過直立的時間並不長久,艾達主要還是依靠四肢行走,只有偶爾在野外「放風」的時候才會直立起來。
艾達或許可以直立
艾達的腳踝骨也顯現出了一定的直立特徵,踝骨是支撐直立身體的重要結構,是劃分為高等靈長類動物的重要標準。
再根據骨骼還原出的技術成像,科學家認為艾達是早期的狐猴一類,狐猴屬於高等的靈長動物,不僅相當聰敏,而且各方面的特徵與現代人類最為接近。
而艾達正是站在了人類與當代狐猴物種的中間,但更多地偏向於狐猴,所以被歸咎為狐猴一類。
狐猴
那麼,這些特徵究竟能否表明,艾達就是人類進化史上,殘缺的那一環呢?
艾達與人類的進化
艾達雖然與如今的人類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仍舊存在巨大的差異,一些科學家認為,艾達並不是人類的祖先。
要知道的是,絕大多數的生物在進化的過程當中都會改變自己的體型外貌,甚至是特徵。
比如,早期的大象體型並沒有如今龐大,更像是一隻豬,大象的祖先也沒有象牙,屬於水陸兩棲動物。
大象的祖先沒有象牙
馬的祖先名叫始祖馬,生活在森林當中,沒有丫字形的馬蹄,而是多腳趾的結構,身高也不過30厘米,很難相信如今的馬兒是始祖馬進化而來。
達爾文的進化論當中提出,物種進化具有不穩定性,會朝著自己有利的方向進化,在過程當中進行細微調整,長時間下來就有可能分化出全新物種。
所以,不能只從外形就斷定一個物種究竟是不是自己的祖先,還要從祖先的生活習性,飲食結構以及環境變遷,綜合來判斷。
從習性來找祖先
大約5000萬年前,梅塞爾化石坑還是一個火山口,在歷史變遷當中,火山活動趨於穩定,最後變為了一個蓄水的湖泊。
周圍的植被靠著肥沃的火山灰以及湖水,生長得十分茂盛,生活在梅塞爾化石坑的生物也不計其數。
考古學家們在梅塞爾化石坑發現的各類哺乳類動物的化石就是最好的證明。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的艾達主要以果實為食,偶爾也吃一些肉類,是早期的雜食動物。
果實是艾達主要食物來源
隨著環境的變遷,地球也進入到冰期當中,梅塞爾化石坑不再適合動物們的生存。
考古學家猜測,艾達在冰期之前就已經死亡,在湖泊周圍飲水的過程當中,不慎跌入當中,並且沉入水底。
這時冰期來臨,艾達的身體便被封存起來,進入到土層當中,沒有遭受外界的侵蝕,冰期結束之後,冰雪融化,艾達的身體與土壤發生化學反應,最終稱成為化石,所以艾達的骨骼才能保存得如此完整。
地球冰期
梅塞爾化石坑也陸續出土了幾隻狐猴,它們雖然是同一物種,但是身體特徵呈現出了差異,這是證明物種在進化的有力依據。
綜合看來,將艾達認作是人類的祖先,是有根據的事實。
在德國雜誌《焦點》上,德國的考古學家公開發表言論稱,「這個物種(艾達)就是靈長類動物的祖先,它填補了人類進化歷程缺失的一環」。
人類的祖先既然是艾達一類的狐猴,那麼狐猴的祖先們呢?
狐猴的祖先又是誰呢?
我國的科學研究表示,追溯人類更早的祖先,還得從海洋生物說起,人類最先經歷了無頜類魚種,再到魚鰭類,之後在海洋環境變遷的影響下,魚類登陸陸地,變成兩棲動物和哺乳動物。
當然,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需要好幾億的年的時間,來改變自己的體型特徵與結構功能。
科學家證明魚是人類祖先
人類的祖先在漫長的歷程當中,奇蹟般地誕生了人類!讓人不禁感嘆物種進化的奇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