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告別,既是對死者遠離人世的悲訴,又是與死者的最後一次「密談」,很多人將自己心中的話傾囊而出,以為死者聽不到。
臨終的告別
殊不知,人死後人能夠聽到周圍的聲音,臨終告別也需謹言慎行。
人死不能復生
古代,不少帝王將相擁有了絕對的權力之後,便想追求永生,讓自己享受無限的歲月。
從秦始皇煉仙丹到漢武帝求仙,追求永生的人都是以失敗告終。
究其原因,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是所有生命應當遵循的法則,沒有生命能夠忤逆,人類也不例外。
追求永生的秦始皇
所以朋友們,在面對死亡的時候無需驚恐,因為這是所有生物都會面對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死亡並不是突如其來的,它會有一個緩慢的過程。
人類的死亡在醫學上分為三期時期,第一,瀕危期,這一時期是人類死亡的開始,從意識的消散到呼吸減弱,種種跡象表明人類的死亡似乎不可逆轉。
但這並非最後一刻,只是需要一個奇蹟的發生,這種奇蹟比中彩票的概率還低,算得上鬼門關的臨門一腳。
人終有一死
第二,假死亡期,這個時候,人類已經沒有了呼吸,就連心臟也不再跳動,但是身體中的重要器官們仍舊在辛勤工作,等待奇蹟的發生。
在醫學上,處於第二階段的人只要得到及時的救助,還是有很小的概率可以挽救回來的。
古代人以呼吸和心臟的跳動來判斷人的死亡,顯然是不科學的行為。
第三,最終死亡時期,這個時候人類迎來了身體新陳代謝的停止,身體全部器官不再運作。
身體器官罷工
顯然,處於第三時期的人,再先進的醫學手段都無法「撈回來」,除非讓孫悟空去閻王殿要人。
聽得見的聲音
很多地方都有哭喪的習俗,當地的人們認為,人死後靈魂仍舊駐留在原地,可以聽到親戚朋友們的哀嚎。
哭喪既是表達自己的傷心,又是對逝去者的尊重,在這樣一個悲傷的日子當中,就應當用低沉的氛圍來填補。
科學家們為了驗證人死後是否能聽到外界的聲音,專門進行了一場實驗。
哭喪
科學家們找到一位自然死亡的患者為實驗對象,對這位患者插上測試腦電波的裝置。
之後,科學家又讓家屬在說話,沒想到腦電波真的跳動了起來,也就是說死者真的能夠聽到人們說的話。
不過,腦電波很快就消失了,事實證明,死者能夠聽到聲音的時間極為短暫。
為什麼能夠聽到?
許多人覺得這是一件十分反科學的事情,人死都死了,居然還能夠聽到外界的聲音。
死人仍可聽見聲音
其實也可以用科學道理來解釋,人的腦死和生理上的死亡並不同步,在許多器官停止工作之後,人腦還在接受各種信號。
只是這種接收信號的功能在逐漸衰退,所以,當人們的聲音傳入死者的耳朵之後,耳朵再將聲音信息傳遞給大腦。
因為耳朵並不是多麼複雜的人體器官,在人類生前工作了無數歲月的它,死後難免會有「條件反射」,自然而然地就將聲波傳遞了過去。
耳朵的結構並不複雜
而且耳朵傳遞信號對能量的消耗也不大,人體時候殘留的能力足以支撐耳朵接收聲音的功能。
至於傳遞到大腦之後,死者能不能分析得出信號傳遞的究竟是什麼,就很難說了。
畢竟腦內的功能一直都在減弱,原本外界說的是這句話,大腦會翻譯成另外一句。
最後就連聽覺系統也陷入了癱瘓當中,死後能夠接收外界信號的時間也就一分鐘不到。
人死後聽覺系統會癱瘓
所以說,臨終告別一定要及時且慎重,這是對死者的一種尊敬。
這個時候有人可能會很好奇,人類的聽覺就是怎樣的運作原理,才會讓人類顯得如此神奇。
人的聽覺
根據有關研究,人類的耳朵可以辨識40多萬種不同的聲音,作為「接收器」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內耳。
外中內之間環環緊扣,一同致力於人類的聽覺。
耳朵的結構
外界的聲音通過介質傳播聲波,這些聲波首先是通過外耳的耳廓,耳廓獨有的狹口將這些聲波有效的收集起來,並傳遞到耳膜當中。
耳膜主要起到一個增幅作用,畢竟外界傳遞的聲波在過程當中會有能量損失,耳膜將聲波放大,使得傳遞進入內部的聲波更加明確。
聲波也不會因為太小,導致未能傳遞到內部便消失了,所以人類聽覺的下限還是很低的,達到了0dB。
耳膜十分重要
生活在南亞海域的一支獨立種族——巴瑤族,為了方便潛水,巴瑤族人會刺破耳膜。
這使得巴瑤族人的聽覺下限比普通人類要高許多,人們在對巴瑤族人說話的時候也需要極為大聲,他們才能聽得清楚。
耳膜對於人類還是很重要的,對人們的生活影響也很大,尤其是學生,在高考英語聽力的時候,強大的耳膜功能便凸顯了出來。
聽力考試首先需要聽見聲音
耳膜通過振動傳遞到中耳的位置,中耳當中有三塊小骨,這三塊小骨起到「共振」的作用,在傳遞聲波的同時,還有放大聲波的作用。
最後再通過聽小骨進入到內耳,內耳是「轉換裝置」的核心,在內耳當中分布著千萬個毛細胞。
這些毛細胞在聲波的衝擊下,將聲波信息轉化為生物信息,並且將這些生物信息收集起來,傳遞到大腦當中。
聲音傳遞過程
毛細胞就相當於一個視頻格式轉換器,將未知的視頻文件轉化為MP4、mkv等可以播放的格式。
在內耳當中還有一個半規管,半規管主要是管理人體對於空間的平衡感,當半規管出現問題的時候,人就會出現眩暈等癥狀。
經常出現眩暈症的人,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自己的半規管是否存在問題。
話說回來,當生物信息傳遞到腦海當中之後,腦子會立即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成為能夠理解的存在。
半規管
這樣就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聽覺系統,別看這套系統看上去麻煩,可實際操作起來,連半秒鐘的時間都不需要。
而且當中絕大多數的功能都只需要簡單地震動,這也是為何人死亡之後,聽覺仍舊能維持一段時間的原因。
社會學的三次死亡
人類死亡條件在醫學上固然沒有爭議,但是許多社會學家將人類死亡重新劃分了三個階段。
死亡被重新定義
第一個1階段就是人生理上的死亡,人體一切功能都停止之後,意味著這個人從生理上徹徹底底的結束。
第二個階段是社會性的死亡,也就是當人埋葬下去之後,這個人便不再有了社會身份,變成了所謂的「孤魂野鬼」。
前兩個階段是所有人都要經歷的,沒有人可以逃避。
第三個階段是人們的遺忘,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代又一代人的出現,導致了人們遺忘了自己的祖先。
被遺忘才是真的死亡
當沒有人能夠想起這個人的時候,這個人就算是精神上的死亡。
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只要幾代人之後,很快就會被人們遺忘。
在這個層面上確有人實現了「永生」,比如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人們會永遠銘記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秦始皇是真正實現了「永生」,也許這就是秦始皇當初的求仙丹之道。
被歷史記住的秦始皇
歷史上的名人還有許多,名人們都將永遠被人銘記,有人不禁感嘆,普通大眾只是歷史的塵埃,太過渺小。
但是,正是因為有了塵埃才有了沙漠,有了水滴才有了海洋,只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做出的貢獻也絕對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