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長:新當選院士要增強建設科技強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2022年07月16日01:18:02 科學 1346
中科院院長:新當選院士要增強建設科技強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 天天要聞

中科院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侯建國院士在頒證儀式上講話。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7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1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中科院)院士頒證儀式暨座談會7月14日在北京舉行。中科院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侯建國院士為新當選院士頒發院士證書並講話,他希望新當選院士進一步增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科技強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中科院院長:新當選院士要增強建設科技強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 天天要聞

中科院院士朴世龍代表新當選院士在頒證儀式上宣讀當選院士承諾書。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侯建國表示,新當選院士要傳承和發揚老一輩院士們的寶貴精神,準確把握世界格局新變化和國家發展新階段,緊緊圍繞科技創新新方向和科技攻關新任務,主動承擔院士群體新職責和戰略科技人才新使命,進一步增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科技強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中科院院長:新當選院士要增強建設科技強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 天天要聞

中科院院長侯建國院士向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院士(左)頒發院士證書。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侯建國對新當選院士提出多項具體要求:一是保持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和重大挑戰,產出更多原創性成果;圍繞黨中央重大關切和國家發展戰略問題,開展更多前瞻性、戰略性諮詢研究,提出更多專業性、針對性意見和建議。

二是繼續在學術事業上深耕不輟,帶領科研攻關團隊凝心聚力、潛心致研、攻堅克難,不斷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努力提升中國在全球科學界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三是堅守院士稱號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帶頭涵養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帶頭培育嚴謹求是的科學文化。

四是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發揮識才、育才、用才的導師作用,為青年人才施展才幹提供更多機會和更大舞台,積極為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厚植科技人才培養沃土貢獻力量。

侯建國還號召全體院士帶頭肩負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科院院長:新當選院士要增強建設科技強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 天天要聞

2021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頒證儀式暨座談會會場。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科院副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委員會秘書長高鴻鈞院士主持活動。新當選院士現場簽署承諾書,鄭重承諾將正確行使院士權利,履行院士義務,珍惜院士榮譽,發揮明德楷模作用,致力於促進科學技術發展,推動科學技術隊伍建設,發揚優良學風,普及科學知識,為學部發揮國家科學思想庫作用做出貢獻。

頒證儀式上,中科院6個學部新當選院士代表發言表示,要以老一輩院士們為榜樣和楷模,弘揚和踐行科學家精神,兢兢業業、努力拚搏、嚴謹治學、甘為人梯,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待,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發揮應有的作用。

中科院院長:新當選院士要增強建設科技強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 天天要聞

頒證儀式前大合影。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據介紹,2021年中科院選舉產生65名院士,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為57.4歲,最小年齡為45歲,最大年齡為68歲,60歲(含)以下的佔76.9%。通過特別推薦評審機制,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有5人當選,新興和交叉學科領域有3人當選,院士隊伍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此外,新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25人,分別來自11個國家,韓國和瑞士首次有科學家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本次增選後,中科院現有院士850人,外籍院士129人。

中科院學部成立於1955年,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諮詢機構。中科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完)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作為宇宙第一批星系,銀河系內真的只有人類嗎? - 天天要聞

作為宇宙第一批星系,銀河系內真的只有人類嗎?

作為太陽系的上級,銀河系的演化歷史一直以來都是天文學家十分感興趣的話題,在分析了銀河系中心區域25萬顆老年恆星之後,目前認為銀河系的年齡在130億年左右,考慮到宇宙誕生也不過138億年,所以銀河系算是宇宙中第一批星系了。
美國學者:美中應在人工智慧領域加強溝通 - 天天要聞

美國學者:美中應在人工智慧領域加強溝通

中新網北京7月4日電 (薄雯雯 賴紈伶)在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重陽金融研究院)3日主辦的講座上,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主席克利夫·庫普坎(Cliff Kupchan)表示,美中兩國應在人工智慧領域加強溝通。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文在主持講座時表示,推...
278萬篇AI論文背後,中國研究者做出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278萬篇AI論文背後,中國研究者做出了哪些貢獻?

AI 浪潮已經席捲而來,人工智慧已經開始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網購聯繫客服,對面接起電話的大概率是 AI 客服,高考結束填志願也有「AI 助手」協助擇校,甚至還能用 AI 來讓照片里的人動起來,讓「麻瓜」們也能享受一把哈利波特里的魔法世界。AI 浪潮的背後,是那些潛心「造輪子」的研究開發者們,不斷探索新的演算法和技術,...
「今天下單,明天見李」,低空經濟助力 「脆李航班」;2024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今日開幕 - 天天要聞

「今天下單,明天見李」,低空經濟助力 「脆李航班」;2024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今日開幕

「今天下單,明天見李」,2024年「脆李航班」正式啟動7月2日,21架貨運無人機從重慶市巫山縣曲尺鄉起飛,抵達重慶巫山機場,將所載巫山脆李轉運至中國郵政航空波音737全貨機,標誌著2024年「脆李航班」正式啟動,並首次實現了「空空聯運」。7月2日,貨運無人機在巫山縣曲尺鄉柑園村的脆李果園內轉運巫山脆李。巴渝特色名優...
《自然》雜誌發表中山大學團隊腫瘤耐葯機制研究突破性成果 - 天天要聞

《自然》雜誌發表中山大學團隊腫瘤耐葯機制研究突破性成果

北京時間7月3日23時,《自然》雜誌(Nature)刊登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何裕隆、張常華教授團隊主導的科研成果《NBS1蛋白乳酸化修飾是高效的DNA修復和化療耐葯所必需》,至此,困擾醫學界的「謎題」被中國科學家揭開謎底。該項研究首次確認了一種DNA修復蛋白(NBS1)蛋白乳酸化修飾在腫瘤化療耐葯中的關鍵調控作用,並創新性...
將「絲滑」進行到底 神十八乘組第二次出艙活動全記錄 - 天天要聞

將「絲滑」進行到底 神十八乘組第二次出艙活動全記錄

7月3日22時51分,經過約6個半小時,神舟十八號乘組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密切協同,圓滿完成第二次出艙活動。這是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階段進行的第16次出艙活動。16時19分,航天員李聰打開問天實驗艙出艙艙門,開始個人首次太空行走。李聰登上機械臂,拆分固定裝置後,搭乘機械臂轉移至接設備點,隨後航天員葉光富將作...
為什麼溫度能夠達到1.4億億億億度,最低僅-273.15度呢?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溫度能夠達到1.4億億億億度,最低僅-273.15度呢?

在宇宙中,有很多我們無法想像的事情,而溫度也算是其中一個。在我們生活的地方,溫度一般都是在零下30到40攝氏度左右,而在夏天,溫度也就只有40到50攝氏度。但在宇宙的某些地方,溫度卻可以達到1.4億億億億度。這個溫度有多高呢?為什麼溫度能夠
受傷小鳥在草地上撲騰,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天天要聞

受傷小鳥在草地上撲騰,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王永富 記者 姜振軍)「草地上有隻鳥好像受傷了,跟普通的鳥不一樣。」7月1日,鹽城市大豐區的海邊,在海上風力發電廠工作的3名工人發現一隻鳥在草地上撲騰,他們合力抓住了小鳥,上網一搜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於是撥打了110報警求助電話。△救助紅隼 大豐警方供圖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大豐區公安大...
月球突然消失,地球會發生什麼? - 天天要聞

月球突然消失,地球會發生什麼?

引言月球,作為地球的忠實伴侶,已經陪伴我們度過了四十五億年的時光。它以每年大約3.8厘米的速度逐漸遠離我們,但如果有一天,月球突然消失,我們的世界將會經歷怎樣的變化?月球消失後的第一個夜晚,地球上的生物鐘將開始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