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中,科學家在機器人骨架上培養了活細胞

2022年07月13日18:21:12 科學 1934

在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中,科學家在機器人骨架上培養了活細胞 - 天天要聞

實驗裝置特寫

雖然人類在培養人體細胞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目前人類對人體細胞的培養都是在細胞培養皿中進行,是一種典型的靜態培養,這種培養人體細胞的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像人體肌腱細胞這類的需要彎曲和伸展的「柔性組織」則無法在細胞培養皿中正常培養。

在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中,科學家在機器人骨架上培養了活細胞 - 天天要聞

針對靜態環境下培養人體細胞的缺陷,牛津大學和機器人公司Devanthro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開展了一項最新的研究:在機器人骨骼中培養人體肌腱細胞並且培養成功的人體肌腱細胞可以被拉伸、按壓和扭曲。相關研究的詳細內容已於2022年5月26日發表在了Nature上,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科普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吧!

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人體的肌腱

在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中,科學家在機器人骨架上培養了活細胞 - 天天要聞

肌腱是連接人體肌肉和骨骼的結締組織,具有向各個方向伸展和彎曲的能力。

為什麼培養人造肌腱細胞如此困難?

在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中,科學家在機器人骨架上培養了活細胞 - 天天要聞

容納細胞材料構造的柔軟透明裝置

在過去幾十年間,人們已經將人工培育的皮膚細胞、軟骨組織等成功植入到了人體中,但是研究人員一直沒有能攻克人造肌腱細胞培育的技術難題。這是因為在傳統靜態環境中培養的肌腱細胞不具備人體組織的靈活性,即使研究人員使用目前最先進的生物反應器,培養出來的人工肌腱細胞也無法模擬人體肌腱細胞的運動幅度和狀態。

如何培育達到符合人體運動範圍和幅度的肌腱細胞?

在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中,科學家在機器人骨架上培養了活細胞 - 天天要聞

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設想使用外部刺激來培育肌腱細胞,因為根據先前的研究,對細胞進行不同程度的機械刺激可以促進細胞的生長,於是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聯合機器人公司Devanthro製造了一個模仿人類肩膀及其動作的機器人骨架,並將人體細胞注入到基於機器人設計的一個全新的生物反應器中進行培養,同時將這個生物反應器連接到了機器人骨架上,並且這個機器人骨架可以模擬人體肩關節的運動(當人類肌腱細胞自然生長時,會發生如拉伸、壓縮和扭轉的機械應力),因此類似的模擬運動有助於人工肌腱細胞的生長。

在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中,科學家在機器人骨架上培養了活細胞 - 天天要聞

人形手臂 ( Devanthro ) 的原始設計圖

在經過兩周左右的培養後,研究人員發現,新生物反應器中細胞的生長狀況與傳統的靜態培養的細胞的生長狀況相比呈現出了明顯的差異和變化,在機器人骨架中培養的肌腱細胞的增殖速度比在靜態環境中培養的肌腱細胞的增殖速度快,並且表現出不同的基因表達

在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中,科學家在機器人骨架上培養了活細胞 - 天天要聞

顯微鏡下的人工培育的肌腱細胞

最後總結:

這項研究證明在機器人骨架上培養人類細胞是可行的。但是就目前的這個試驗來說,研究人員還不能完全確定新培養的細胞是否達到了人體正常肌腱細胞的功能。接下來還有很多測試需要做,比如研究人員要研究哪些生物反應器材料最適合使用,哪些細胞類型對機械應力的適應最好,以及哪些機器人的運動方式對生長人體組織最有用等。

在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中,科學家在機器人骨架上培養了活細胞 - 天天要聞

完整的實驗裝置圖

小編認為未來基於人形生物反應器的研究將是未來人工培育細胞的重要形式,期待未來這項研究能給人類帶來更多的驚喜!

作者|康紅

來源|鄭州市第二屆科普徵文大賽投稿入選作品

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號立場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 天天要聞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從前在我家的門前有一條小河,小河裡面住著幾隻我從小養的鵝」大家聽過這首歌嗎[呲牙]我家門前真的有條景觀河,不僅有景區養的小鴨小鵝,河邊還有很多常見的植物!你們還記得那些常見的植物嗎?蘆葦蘆葦應該是河邊最常見的標誌性植物吧。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 天天要聞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文章信息摘要:膠木屬(Palaquium)目前是山欖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屬。先前關於膠木屬及其所在的異膠木族(Isonandreae)內部類群關係的研究,基於有限的樣本和基因座開展,未能明確界定分類邊界,進而阻礙了對這一以馬來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 天天要聞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視頻截圖59萬千米外!天問二號拍攝的地月影像圖發布7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在軌獲取的地月影像圖。目前,天問二號探測器已在軌運行超過33天,與地球距離超1200萬千米,工況良好。近期,天問二號探測器配置的窄視場導航敏感器,分別對地球和月球成像,顯示了良好的功能性能。此次發布的影像圖包括...
地理冷知識——荔枝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荔枝

荔枝是無患子科荔枝屬的一種果樹,全球栽培品種超過200種。無患子科有100多個屬,大多植物都是喜歡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喬木和灌木。例如龍眼、紅毛丹這些長在大樹上,需要剝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無患子科家族親戚。因為龍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國古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證明:經常自拍,可解鎖這3大硬核好處→ - 天天要聞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證明:經常自拍,可解鎖這3大硬核好處→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會經常在朋友圈或社交平台上隨手曬自拍照嗎?說到自拍,在如今的時代,這已經是極為日常的一件事情了。作為一種記錄的手段,任何事情都能成為我們自拍的理由,旅遊留念、健身房打卡甚至只是平常出門散步,我們也可以自拍一張。
柳州發現3萬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縮長眠,牙齒萬年不腐 - 天天要聞

柳州發現3萬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縮長眠,牙齒萬年不腐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徐 來編輯|徐 來《——【·前言·】——》廣西柳州鳳岩遺址,又挖出一具3萬年前古人骨骼。
純國產!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3C6000系列晶元有多強 - 天天要聞

純國產!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3C6000系列晶元有多強

長期以來,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深受西方技術的影響,學習和借鑒一直是發展的主旋律。然而,中國的科研團隊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從未停止自主研發的腳步,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近期,西方媒體紛紛報道,中國在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領域均實現了重大突破
234億元!科研投入創新高,螞蟻AI再進化 - 天天要聞

234億元!科研投入創新高,螞蟻AI再進化

6月30日,螞蟻集團發布的《2024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引發關注。從報告內容看,螞蟻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實施三年後,進行了整體刷新,AI是一大關鍵詞,聚焦場景包括醫療服務、理財服務等。技術始終是螞蟻戰略的底色,《報告》顯示,螞蟻2024年科研投入高達234.5億元,連續三年研發投入佔比超營收10%,巨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