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號為可見恆星帶來新幫手
簡介:「新視野號」的主要任務完成後,它成為探索柯伊伯帶天體的第一個任務,並且將成為一個更遠距離測量項目的一部分,駛出太陽系。
——新視野號團隊期待你的加入,一起來測量星距吧!
如果你有光斗望遠鏡和成像儀嗎,那麼NASA希望你來協助完成一次創紀錄的測量。
新視野號的一個設計構想,衝出太陽系。
NASA/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西南研究所/史蒂夫·格里本/亞力克斯·帕克
四月將近,NASA打算用新視野航天器的獨有位置——以太陽為起點,有史以來最遠的距離,將近47個天文單位——為基線進行視差測量。
自2006年1月19日發射以來,新視野號已經飛行超過了9年,並在2015年7月14日執行了它歷史性地飛行任務——飛過冥王星和卡戎星。它的初始任務已經結束了,接下來新視野號將成為第一個有機會探索於2014年發現的柯伊伯帶的任務。從2014年的「天空」MU69,到2019年新年,它已經飛行了2200英里(約合3541公里)。現在,新視野號將成為了太空測距工程的一員,去測量更加遙遠的物體的距離。
什麼是視差?
視差的工作原理是從兩個不同的位置測定一個物體在天空中的可視位置,與更遠的背景源相比,沒有任何物體的偏移。最長的傳統基準線經測算有2a.u.;探測器對準地球軌道跟地球相近一側附近的一顆恆星,6個月後從地球另一側再對準一次。
儘管星戰中的韓·索羅曾在一個太空港小酒館裡說過,秒差距是測量距離的一種工具(距離度量衡),1秒差距=3.26光年,測量一顆恆星離2a.u基線有多近才能在太空中產生1弧秒位移。
還沒有一顆離太陽系足夠近的星星能顯示出這麼大的位移——星星們都離得太遠了,它們和地球的距離幾乎難以測量(說不可能也是可以的)。天文學家弗萊德里希·貝塞爾在1838年完成了第一個成功的視差測量實驗,測量到了天鵝座61一個314毫秒的位移,將之定位於10.4光年遠。(跟目前認可的距離有大約1光年的誤差。)
測量目標
新視野號團隊馬上開始的視差實驗,會用到來自宇宙飛船和來自地球的探測器來測算兩個附近恆星的距離。
每個半球一個目標:南半球對應比鄰半人馬座,北半球對應沃夫359。視星等為13.5的沃夫359位於獅子座內一處星星較為稀疏的區域,離地球約7.9光年,近黃道面。我們更熟悉的比鄰半人馬座距離太陽系4.2光年,是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它位於繁星點點的銀河系。兩顆恆星都和新視野號的飛行路徑成一定角度——新視野號正朝著射手座方向前進。
*圖:新視野號的飛行軌跡。NASA
「新視野號的軌跡決定了視差,」托德·勞爾(國家光學天文台)表示,「恆星有它們的運行軌跡,即使離得很近,也會形成相關的微小視差。垂直於它的恆星會受到大基線的全面性影響。」
4月期間能從地球觀測到的季節性出現的目標恆星也應該列為考慮對象。候選之一,鯨魚座UV星,由於季節性出現這個原因,北方秋天可見度極佳的恆星就這樣被排除了。
遠程偵察成像儀(LORRI)的探測相機將從新視野號位於柯伊伯帶的有利位置對兩顆恆星的星域進行成像。LORRI十分接近天基的8英寸孔徑反射望遠鏡。
*圖 工程師們在新視野號上安裝LORRI。NASA
儘管項目的結果未必會有任何實質性的科學突破,但這一實驗會證明這種長基線視差測量的可行性。而且和地基線測量不同,地基線需要6個月的時間,視差項目的測量會同時執行。這樣兩顆目標恆星在星空背景下的微乎其微的運行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實驗還會證明宇宙飛船如何飛出太陽系可以利用附近恆星在太空中進行定點位移。
*圖 目標星域:沃夫359(中心附近的亮星),綠色圈處為新視野號觀測恆星的最佳位置。威廉·尼爾/阿拉巴馬大學/SARA天文台
觀測目標恆星的最佳時間在4月22日-23 日。新視野號視差項目提供全部探測細節,包括時間和尋星圖。觀測時間是適用於北美(沃夫359),澳洲及南美(比鄰半人馬)。
*圖 目標星域:比鄰半人馬座(中心附近的亮星),綠色圈處為新視野號觀測恆星的最佳位置。威廉·尼爾/阿拉巴馬大學/SARA天文台
這並非業餘天文學家首次支援新視野號團隊。2017年的時候,觀測探險隊就測量到了「天空」隱藏了一顆恆星。數據揭示了柯伊伯帶天體的雙瓣結構,這一點2019年新視野號飛過該區域後得到了證實。
「新視野號所剩的燃料也許只夠它去探索最後一個天體(也是它研究的第三個目標),從今夏開始,差不多會耗費2-3年時間。」 阿蘭·斯特(NASA西南研究所)透露,「『天空』也是用了四年才被發現。」
一定要參與到這歷史性的觀測中,新視野號可要飛出太陽系呢!
BY: David Dickinson
FY: ISHUCA·柳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