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網友質疑:中國空間站不是真實存在,是在地面上拍攝的

2022年07月02日08:08:06 科學 1900

近日,中國人苦心經營,耗費20年時間建起的空間站,卻遭到國外的網友質疑,認為中國空間站不是真實存在,是造假,而有關空間站的畫面是在地面上拍攝的。

對於這個事件的起因,是因為在神舟13號期間,進行了一場直播授課,也就是在空間站上面對中國中小學生,結合外太空的環境,講解有關外太空的知識。

而一些鑽牛角尖的國外網友,全程並沒有聽幾位航天員的授課過程,他們把目光對準了授課過程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中的一杯水。

國外網友質疑:中國空間站不是真實存在,是在地面上拍攝的 - 天天要聞

因為在外太空中屬於微重力,這點重力幾乎忽略不計,也就是說在外太空中,任何沒有固定的物品,在外太空中會屬於漂浮的狀態。

而在這個角落中的水杯中,看起來不僅水杯沒有漂浮起來,而且水杯中的水也沒有漂浮,並且水杯與水的接觸面也非常平滑,就像在地面中拍攝的一樣。

當這張相片出來後,國外一些網友,就進入集體的狂歡,而這些國外的網友也不難猜,都是一些吃不到葡萄就覺得葡萄酸的人。

國外網友質疑:中國空間站不是真實存在,是在地面上拍攝的 - 天天要聞


他們自己的國家造不出空間站,或者國際空間站馬上要退役了,所以抱著羨慕嫉妒恨的心態,希望從雞蛋里挑出骨頭來,只要找到一點他們認為不合理的點,就開始造謠,企圖抹黑我國的科研成果。

事實上,如果稍微有點科學常識的人,或者關注中國航天工程的人,就會知道事情的真相,也知道有關質疑中國空間站的聲音,全部是謠言。

因為空間站可以說是人類科學技術的結晶,代表地球上的最高科學技術水平,其上面有眾多非常多精密的電子元器件,如果碰到水的話,就會造成這些電子元器件短路,其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國外網友質疑:中國空間站不是真實存在,是在地面上拍攝的 - 天天要聞


所以在空間站中,用水都非常謹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新媒體矩陣,以及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三個大佬聯合一起,就對水杯中的水進行解答。

原因很簡單,因為怕在真空環境下,杯中亂竄,導致杯中的水潑灑,造成電子元器件短路,所以杯中是固定在座子上的,至於杯中的水為何沒有潑灑出來,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水的張力作用。

如果看過全程的太空講課,就會知道,這個視頻是斷章取義,因為在整個太空授課期間,這杯水曾經被王亞平拿出來進行過展示,而在展示的過程中,也可以看到水和杯中在真空狀態下,所呈現出有別於地面的形態出來。

國外網友質疑:中國空間站不是真實存在,是在地面上拍攝的 - 天天要聞

所以,斷章取義截圖的人,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明顯就是單純的壞,他用整個授課視頻中的一個截圖,把它發布到網上,可見其是別有用心。

而如果只是一個簡單的質疑,被國外網友發到網上,也不會有多少人觀看,但是奇怪的是,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圖片,在外網被瘋傳,如果說其背後沒有人在推波助瀾,很難讓人信服。

也許很多人會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是這樣的質疑,這樣的謠言,就如同長了翅膀一樣,從國外有傳到國內。

國外網友質疑:中國空間站不是真實存在,是在地面上拍攝的 - 天天要聞


也被一些不明所以的網友在國內的網路上傳播,這就對那些為我國航天事業,默默付出的航天工程師們,極其不公平,一個斷章取義的截圖,就否定了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並且有關的質疑也越傳越玄虛,以至於傳到最後,說中國空間站是在地面上搭建攝影棚拍攝的,如果不加以澄清,就憑一張截圖,還不知道會傳成什麼樣子。

這不免讓人想起50多年前的另外一場太空任務,那就是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從1969年-1972年間,總共執行過7次登月任務,中間6次成功,1次失敗。

國外網友質疑:中國空間站不是真實存在,是在地面上拍攝的 - 天天要聞

也同樣是從那些發布的圖片中找到一點,質疑登月計劃的真實性,並且有關登月計劃的造謠雖然經過澄清,但是直到今天,已經過去50多年,有關登月計劃真實性的問題,還在有人進行質疑,和傳播謠言。

但是有關這些質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科學界都得到肯定,但是卻在民間受到質疑,有關我國空間站,已經接受17個國家的申請,並且已經開始接受中文訓練,並且NASA局長也曾經有關中國空間站,提出可以合作的問題。

從這可以看出,在全球科學界對中國空間站,沒有任何質疑,並且中國空間站取得的成就也得到各國的同行們的認可。

國外網友質疑:中國空間站不是真實存在,是在地面上拍攝的 - 天天要聞


所以,那些質疑中國空間站,並且在網上傳播的人,不是蠢,就是壞,都已經2022年,只要稍微有一點科學常識,在網上稍微收集一點資料,就不會提出這種質疑了。

如果說國外網上質疑中國空間站,是為了噁心人,那麼國內那些人在網上發這些質疑中國空間站的圖片,又有什麼目的呢?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量子力學如此詭異,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人生毫無意義? - 天天要聞

量子力學如此詭異,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人生毫無意義?

量子力學,這門描述微觀粒子行為的物理學分支,以其獨特的理論和實驗結果,顛覆了人們對物質世界傳統認知的局限。量子力學中的疊加態和糾纏態等現象,以其超越日常經驗的詭異特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不僅如此,這些現象在哲學層面也引發了深遠的思考,
明天,人工增雨! - 天天要聞

明天,人工增雨!

經歷了連續幾天的高溫終於雨要來啦~就在剛剛徐州氣象發布人工增雨作業公告將於6月21日上午到6月21日夜間擇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具體情況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來源丨徐州發布、徐州氣象一審丨蘋果二審丨李璇三審丨仝勛監製丨劉礫總監製丨魯曉波「無線睢寧」商務合作:13815355808(微信同號)點和擴散一下...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 - 天天要聞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作者:劉澤排版:點點起點鈉電關注到,6月19日,湖北虹潤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申報的「湖北虹潤鈉離子電池材料項目」獲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批複。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3.
武大博士畢業生高晟俊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獨 - 天天要聞

武大博士畢業生高晟俊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獨

6月20日,武漢大學2024年畢業典禮在九一二操場舉行。值得注意的是,儀式前,測繪學院博士畢業生高晟俊獲得了學校專門為其定製的學位服,在校徽下綉上他的武大學號。 高晟俊。圖/武漢大學微博 同日,高晟俊告訴九派新聞,他今年35歲,即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延續科考生活。 他對極地測繪的興趣源於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01近些年,網路上出現了一個熱詞,祛魅。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對於科學和知識的神秘性、神聖性、魅惑力的消解。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拿學歷來說,有人提出了一個觀點,要對學歷祛魅。意思是,我們要正確看待學歷,而不能認為學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聞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伴隨著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界的熱詞,一個新的「科學春天」正在到來。在粵港澳大灣區著力邁向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創科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賦能者之一。在「機遇灣區」走訪活動中,創科也成為政產學研都無法繞開的一個關鍵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 天天要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孫自法)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適應的,長期以來頗受學界關注和持續開展研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體發布信息說,該所科研團隊和美國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發現,儘管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節延長,但植物仍能保持葉片生長和衰老時間的穩定平...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 天天要聞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自1970年國家開始上馬風雲衛星工程,至2023年風雲三號07星的輝煌升空,中國氣象衛星的發展歷程已跨越了近半個世紀的風雨兼程。50多年來,風雲氣象衛星不僅見證了中國氣象預報技術的飛躍,也從早期的粗略預測逐步邁向了今日的精準預報。這一變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