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傳代——純化、繁殖、保存

2022年06月30日15:22:31 科學 1490

首先是實驗步驟:

1.培養液配置

2.細胞傳代

3.培養液更換

4.細胞凍存

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進行細胞傳代。


細胞的傳代——純化、繁殖、保存 - 天天要聞

什麼是細胞傳代?

1.傳代培養是指將培養物分割成小的部分,重新接種到另外的培養器皿(瓶)內,再進行培養的過程。對單層培養而言,80%匯合或剛匯合的細胞是較理想的傳代階段。

2.傳代培養中的細胞傳代培養(subculture),當原代培養成功以後,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和細胞不斷分裂,一方面因細胞之間相互接觸而發生接觸性抑制,生長速度減慢甚至停止;另一方面也會因營養物不足和代謝物積累而不利於生長或發生中毒。

為什麼需要進行細胞傳代?

細胞的傳代——純化、繁殖、保存 - 天天要聞


1.增加細胞數量

進行不同環境和條件下的細胞培育試驗,替換不良和壞死細胞,保持細胞活性。

2.防止細胞中毒和死亡

因為細胞會在培養皿中不斷繁殖直到營養物消耗完或代謝物過度堆積,為了保證細胞可以繼續繁殖,需要在細胞密度達到80%-90%的時候進行傳代處理。如果不進行傳代, 細胞會因為培養皿中培養物耗盡, 代謝物過度堆積,ph值降低等問題而中毒和死亡。

3.純化細胞

淘汰培養出來的細胞里的佔比不大的細胞類型,純化最終的細胞類型。


實驗細胞需要怎樣的生存環境?


細胞在體外培養中所需的條件與體內細胞基本相同,需要四項基本條件。

1、無污染環境

無毒和無菌的培養環境是保證細胞生存的首要條件。放置於體外培養的細胞相較於體內細胞丟失了對微生物和有毒物的防禦能力,一旦被污染或自身代謝物質積累等,可導致細胞死亡。因此在進行培養中,保持細胞生存環境無污染、代謝物及時清除等,是維持細胞生存的基本條件。


2、恆定的溫度

維持培養細胞旺盛生長,必須有恆定適宜的溫度。人體細胞培養的標準溫度為36.5℃(±0.5℃),偏離這一溫度範圍,細胞的正常代謝會受到影響,甚至死亡。培養細胞對低溫的耐受力較對高溫強,溫度上升不超過39℃時,細胞代謝與溫度成正比;人體細胞在39-40℃中1小時,即能受到一定損傷,但仍有可能恢復;在40-41℃中1小時,細胞會普遍受到損傷,僅小半數有可能恢復;41-42℃中1小時,細胞受到嚴重損傷,大部分細胞死亡,個別細胞仍有恢復可能;當溫度在43℃以上1小時,細胞全部死亡。


3、氣體環境

氣體是人體細胞培養生存的必需條件之一,所需氣體主要有氧氣二氧化碳。氧氣參與三羧酸循環,產生供給細胞生長增殖的能量和合成細胞生長所需用的各種成分。開放培養時一般把細胞置於95%空氣和5%二氧化碳混合氣體環境中。


二氧化碳既是細胞代謝產物,也是細胞生長繁殖所需成分,它在細胞培養中的主要作用在於維持培養基的PH值。大多數細胞的適宜PH為7.2-7.4,偏離這一範圍對細胞培養將產生有害的影響。但細胞耐酸性比耐鹼性大一些,在偏酸環境中更利於細胞生長。有資料顯示,原代羊水細胞培養PH6.8時最適。


細胞培養液PH濃度的調節最常用的為加NaHCO3的方法,因為NaHCO3可供CO2,但二氧化碳易逸出,故最適用於封閉培養,而羥乙基哌嗪乙硫磺酸(HEPES)因其對細胞的無毒性,也起緩衝作用,有防止PH迅速變化的特性而用於開放細胞培養技術中,其最大優點是在開放式培養或細胞觀察時能維持較恆定的PH值。


4、細胞培養基

培養基既是培養細胞中供給細胞營養和促使細胞生殖增殖的基礎物質,也是培養細胞生長和繁殖的生存環境。培養基的種類很多,按其物質狀態分為半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兩類;按其來源分為合成培養基和天然培養基。


(1)合成培養基:合成培養基是根據細胞所需物質的種類和數量嚴格配製而成的,內含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類、無機鹽、維生素、微量無素和細胞生長因子等。單獨使用細胞雖能生存但不能很好的生長增殖。


(2)天然培養基:最普遍的天然培養基是血清,其中小牛血清最普遍。血清由於含有多種細胞生長因子、促粘附因子及其多種活性物質,與合成培養基合用,能使細胞順利增殖生長。

細胞的傳代——純化、繁殖、保存 - 天天要聞



具體要細胞傳代要怎麼做呢



細胞的傳代——純化、繁殖、保存 - 天天要聞


實驗前,試劑(培養基,胰酶和PBS)提前30min放入水浴鍋加熱。

實驗儘可能保證無菌操作,用75%乙醇清潔雙手後打開生物安全櫃,所有實驗操作不可離開生物安全櫃使細胞中間的連接斷開方便之後形成單細胞懸液。

備註:單細胞懸液,指把貼壁培養的細胞消化吹打以後形成的懸液。


1. 細胞密度達到80-90%時傳代

2. 準備好:完全培養液、胰酶、PBS(岔開放置,防止污染)。隨時用酒精燈燒。準備離心管、不同大小培養皿

3. 吸走舊培養液,加2-3mlPBS沖洗1-3遍,棄PBS

4. 沿壁加1ml0.25%胰蛋白酶(打斷細胞間連接),調槍頭到3ml

5. 在顯微鏡下觀察,當細胞間隙開始變大時,立即加入3ml培養液,終止消化

6. 用槍吸培養液,不同角度垂直吹打,細胞形成的白膜被吹打下來,形成單細胞懸液,收集在離心管中。

7. 900rpm,5min離心重懸,棄上清,可用槍頭吸殘餘液體

8. 加1ml培養液,吹打40次,槍頭不出液面

9. 中皿中加3.65ml培養液;小皿加幾個玻璃片,晃開,再加1.5ml培養液

10. 中皿加350μl離心管中細胞,前後左右晃勻;小皿100-170μl

11. label,放置在培養箱保存

備註:在細胞空隙變多且空隙分散隨機,大小均勻時,加培養液停止消化後形成單細胞懸液,收集在離心管中。因為密度不同,細胞最後會沉澱附著在離心管底。配合移液槍去除液體,加入培養液吹打形成新的單細胞懸液,後形成新的一代細胞。

注意:細胞因為老化和在繁殖中的變異,一般只使用40代,並且在完成操作之後12h內不可劇烈搖晃使新細胞脫離培養皿底。後續實驗中需要小皿,此時在皿底放7-8個玻璃蓋片並且鋪散避免重合,培養液和細胞各加1.5mL和175uL。

除傳代之外,細胞還需要不定期更換培養液來清理懸浮著的死亡細胞和代謝物。

細胞的傳代——純化、繁殖、保存 - 天天要聞

(二)復甦

1. 液氮凍存處取

2. 擰緊瓶蓋

3. 37℃水浴鍋,劇烈晃動,直至完全溶解,瓶蓋口避免水和手的觸碰

4. 75%酒精充分消毒瓶蓋口

5. 準備10ml離心管,轉移全部細胞,約1ml

6. 加4ml培養基

7. 離心

8. 中皿培養基加4ml

9. 離心的,觀察離心量有多少,少的就不要了

10. 倒掉培養液,用槍頭吸取多餘的液體

11. 從中皿中吸取1ml培養基加入離心管,反覆吹打,加入培養基

12. 晃動培養皿,培養箱培養


(三)凍存

1. 傳代離心後

2. 加入1ml凍存液,吹打均勻

3. 放入凍存的瓶子里

4. -70℃凍存1-2天

5. 之後轉移到液氮罐

細胞的傳代——純化、繁殖、保存 - 天天要聞

在生物細胞學研究中,有時需要體外培養和分析癌細胞。細胞要養好,就要用好血清,如Ausbian®特級進口胎牛血清,它的內毒素小於3Eu/ml,使細胞更健康,客戶做實驗更加順利。

細胞的傳代——純化、繁殖、保存 - 天天要聞

文章來源於:Heartinker

本文所用圖片及內容均來源於網路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不代表我站觀點。本站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最新研究顯示,這些常吃的食物會影響大腦,增加焦慮/抑鬱風險 - 天天要聞

最新研究顯示,這些常吃的食物會影響大腦,增加焦慮/抑鬱風險

撰文丨宋文法來源丨醫諾維當我們壓力大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吃垃圾食品來緩解壓力,殊不知,這種做法會適得其反。高脂飲食(HFD),是指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早期多項研究顯示,長期高脂飲食可能誘發多種慢性疾病、肥胖,甚至癌症,此外,高脂飲食還會以某種方式影響你的大腦,從而引發焦慮。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
中科院院士陳十一:工業軟體影響「萬億級」GDP,武漢可將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結合 - 天天要聞

中科院院士陳十一:工業軟體影響「萬億級」GDP,武漢可將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結合

6月14日,第二屆軟體創新發展大會在武漢東湖高新區舉行。大會主峰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以《工業軟體引領數智革新 激發未來產業新動能》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他指出,當前工業軟體已經應用到各個行業,不用工業軟體做設計的企業不是創新企業。武漢可將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結合起來,解決製造業核心的技術提升問題,甚...
多學科知識完美融合,走進衡川實驗首屆青少年科學影像節 - 天天要聞

多學科知識完美融合,走進衡川實驗首屆青少年科學影像節

為豐富學生學習生活,促進學科融合教學,6月5日,自貢衡川實驗學校高一年級舉辦了首屆青少年科學影像節。活動將科學、美術、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等學科知識完美融合,共收到學生科普影像作品35部,現場展示作品14部。富順縣美術教研員林霞、高一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 基因編輯新突破:異種移植的臨床應用悄然而至 - 天天要聞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 基因編輯新突破:異種移植的臨床應用悄然而至

介紹在基因編輯技術不斷創新的前提下異種移植取得的最新成果,評述並指出異種移植大規模臨床應用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導 讀由於器官衰竭等待器官移植患者數量與供體數量短缺的嚴重失衡情況,器官短缺仍然為限制器官移植技術發展的瓶頸。近年來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異種移植開始頻繁進入臨床試驗,也取得了矚目...
何為「國之重器」?白春禮院士在武大詳細解讀 - 天天要聞

何為「國之重器」?白春禮院士在武大詳細解讀

極目新聞記者 柯稱實習生 劉秋妤「不同於一般的科研儀器中心或平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量大、投資大、能力強、技術複雜先進、生命周期長,具有明確的科學目標。」6月1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白春禮,受邀參加武漢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儀式後,做客「珞珈講壇」,以「國之重器與科技創新」為主題帶來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