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之家】薛禹勝院士:「要全面看待問題,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2022年06月30日10:16:02 科學 1701

電力關乎千家萬戶,電力系統的控制與保護至關重要。中國工程院院士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薛禹勝幾十載如一日,在能源電力科技與工程方向攻堅克難,帶領團隊成員在多項技術突破上走在世界前列。談及科研之路,他一直強調要全面地看問題。「人的認識是逐漸進步、逐漸完整化的過程,要全面看待問題,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院士之家】薛禹勝院士:「要全面看待問題,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 天天要聞

1978年,聽說首屆碩士研究生招生的年齡臨時放寬到38歲,當時37歲的他第一時間報名考試。儘管複習時間只有一個月,但憑藉著強烈的求知慾和紮實的基礎知識,他順利以考分第一的成績被原電力自動化研究所錄取為首屆碩士研究生,從此,他便一心投入研究,立志為中國的電力研究做出貢獻。

幾十年來,他先後取得過一大批科研成果。比如1987年發明的擴展等面積準則(EEAC)方法,至今仍是國際上唯一得到理論證明並實現工程應用的電力系統暫態穩定性量化分析方法,該分析方法還多次應用於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等重大工程。2008年,南方罕見冰災對電網造成顛覆性破壞時,他帶領團隊建立起外部自然災害下電網風險評估和防控體系,將停電防禦體系從電力系統內部拓展到颱風、雷電、山火、覆冰等外部災害,將電網防禦自然災害的理念由「事後被動防禦」提升為「提前主動防禦」,相關成果在多個省份成功應用。

薛禹勝分享,電力系統的控制包括事前控制、緊急控制、矯正控制和恢復控制等不同類型,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採取的控制進程和控制措施也很不一樣。「這就需要不斷的技術創新,需要不斷的團隊突破。」

在他看來,無論是從事科研工作還是處理科研挑戰,認識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一個複雜的問題,要全面地去看待,又要把複雜的問題拆解為一個個小問題,從協調的角度解決好每個問題,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言傳身教、孜孜不倦,在自己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時,薛禹勝也致力於培養年輕人,傳承開拓。幾十年來,他培養了一大批學科帶頭人和「科研尖兵」,指導29名碩士和46名博士畢業,8名博士後出站。教導年輕人,他總是會強調要提升自己的認識,從整體中看到局部,也從局部中了解整體。同時,還要擁有刻苦的專業精神、優秀的領導能力,持之以恆的學習思維。「年輕人們也要明確,在現在的社會上,依靠個人的奮鬥很難去解決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要通過團結奮鬥,共同努力,勇攀科技高峰。」(作者: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周永金)

來源: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南京農業大學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最新研究顯示,這些常吃的食物會影響大腦,增加焦慮/抑鬱風險 - 天天要聞

最新研究顯示,這些常吃的食物會影響大腦,增加焦慮/抑鬱風險

撰文丨宋文法來源丨醫諾維當我們壓力大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吃垃圾食品來緩解壓力,殊不知,這種做法會適得其反。高脂飲食(HFD),是指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早期多項研究顯示,長期高脂飲食可能誘發多種慢性疾病、肥胖,甚至癌症,此外,高脂飲食還會以某種方式影響你的大腦,從而引發焦慮。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
中科院院士陳十一:工業軟體影響「萬億級」GDP,武漢可將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結合 - 天天要聞

中科院院士陳十一:工業軟體影響「萬億級」GDP,武漢可將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結合

6月14日,第二屆軟體創新發展大會在武漢東湖高新區舉行。大會主峰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以《工業軟體引領數智革新 激發未來產業新動能》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他指出,當前工業軟體已經應用到各個行業,不用工業軟體做設計的企業不是創新企業。武漢可將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結合起來,解決製造業核心的技術提升問題,甚...
多學科知識完美融合,走進衡川實驗首屆青少年科學影像節 - 天天要聞

多學科知識完美融合,走進衡川實驗首屆青少年科學影像節

為豐富學生學習生活,促進學科融合教學,6月5日,自貢衡川實驗學校高一年級舉辦了首屆青少年科學影像節。活動將科學、美術、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等學科知識完美融合,共收到學生科普影像作品35部,現場展示作品14部。富順縣美術教研員林霞、高一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 基因編輯新突破:異種移植的臨床應用悄然而至 - 天天要聞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 基因編輯新突破:異種移植的臨床應用悄然而至

介紹在基因編輯技術不斷創新的前提下異種移植取得的最新成果,評述並指出異種移植大規模臨床應用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導 讀由於器官衰竭等待器官移植患者數量與供體數量短缺的嚴重失衡情況,器官短缺仍然為限制器官移植技術發展的瓶頸。近年來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異種移植開始頻繁進入臨床試驗,也取得了矚目...
何為「國之重器」?白春禮院士在武大詳細解讀 - 天天要聞

何為「國之重器」?白春禮院士在武大詳細解讀

極目新聞記者 柯稱實習生 劉秋妤「不同於一般的科研儀器中心或平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量大、投資大、能力強、技術複雜先進、生命周期長,具有明確的科學目標。」6月1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白春禮,受邀參加武漢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儀式後,做客「珞珈講壇」,以「國之重器與科技創新」為主題帶來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