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風能太陽能還好用,可再生能源的未來——抽水蓄能

2021年10月13日23:44:03 科學 1241

自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們一直在探索未來的電網儲能技術,這是人類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鬥爭中需要開發的重要技術。目前,太陽能和風能技術已經成熟,能夠以化石燃料發電成本的一部分為全人類提供足夠的能源。 2017年,可再生能源行業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總計1280億美元的補貼,與化石燃料行業獲得的總計4470億美元的補貼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

比風能太陽能還好用,可再生能源的未來——抽水蓄能 - 天天要聞

今天,阻礙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儲能問題」。鋰離子電池和其他新型電池技術正迅速成為我們儲能需求首當其衝的先行者。然而,在我們尋找最佳的儲能方法時,我們「遺忘」了最古老和最主要的儲能形式——抽水蓄能,這是我們現代電網中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技術之一,通過將水泵入高架水庫,將電能轉化為勢能,然後在需要電力時將水釋放以驅動渦輪機葉輪發電。

在這裡,以人口相對較少且有抽水蓄能電站Turlough Hill(特洛山)的愛爾蘭為例,它高681米(2234英尺),由ESB擁有和運營,安裝的四台73兆瓦的發電機在需求高峰時可產生高達 292 兆瓦的電力。

比風能太陽能還好用,可再生能源的未來——抽水蓄能 - 天天要聞

這是電動機,從電網獲取電力以旋轉位於較低層的葉輪,將水泵上山。當我們需要發電時,這個閥門(也在較低層)打開,讓水流過葉輪,以相反的方向旋轉葉輪並驅動位於電機下方的發動機,在最大流速下,水以每秒28.3立方米的速度衝過機器。如果將四台73兆瓦的發電機,則總計每秒111.3立方米,在這個流速下,230萬立方米的上部水庫將在5個半小時多一點的時間內排干。

那這些水能產生多大能量呢?

首先,讓我們想像一個1立方米的水立方,我們可以通過增加它的高度來提高它的能量,再使用重力勢能方程來計算能量的增加,它是物體的質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其高度,所以,我們將高度定義為起點和終點之間的高度差。

比風能太陽能還好用,可再生能源的未來——抽水蓄能 - 天天要聞

我們得出1立方米水的質量是1000公斤,同時高度每增加1米,將增加9810焦耳的能量,我們將其轉換為瓦時,因為它是一個更常用的單位。9810焦耳約等於2725Wh。這不是很多,可以讓一個100瓦的燈泡運行98.1秒。

由於抽水蓄能電站無法做到100%的轉化效率。特洛山的效率約為80%,因此接近78.5秒,如果我們將高度提升到286米,那1立方米的水塊可以為燈泡供電22451秒,也就是6.2小時。

比風能太陽能還好用,可再生能源的未來——抽水蓄能 - 天天要聞

正因看到了抽水蓄能電站的巨大潛力,近十幾年來,中國抽水蓄能電站的迅速發展,2004年底全國已建成投產的抽水蓄能電站10座,裝機容量達到570.1萬kW(其中60萬kW供香港)。

有人可能就會問了,既然這抽水蓄能電站有這麼大的潛力,那能不能多建幾座呢?

答案是,可以。但是為抽水蓄能電站尋找合適的地點極其困難,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而是兩個能夠容納大量水的水庫,兩個水庫之間不僅水平距離需要相對較短,還要相隔至少200米的高度。

比風能太陽能還好用,可再生能源的未來——抽水蓄能 - 天天要聞

通常,截止點由頭部高度與水平距離的比率定義,任何大於1:10的值都是不經濟的,因此,200米的水頭在水庫之間的最大水平距離為2公里。

正是在以上種種限制下,為抽水蓄能電站找到合適的地點成了一大難題,為此,專家們正在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比風能太陽能還好用,可再生能源的未來——抽水蓄能 - 天天要聞

而抽水蓄能作為一種古老可靠且持久的儲能方式,它正面臨來自獲得10億美元大規模投資的其它可再生能源的競爭壓力,但它長期儲存能量的能力將確保其不被淘汰繼續使用。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今天,在北緯31度,看千年紅豆樹! - 天天要聞

今天,在北緯31度,看千年紅豆樹!

古樹名木,被譽為「綠色的國寶」「有生命的文物」,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一株古樹,就是一方故土、一段歷史、一縷鄉愁。江陰古樹名木資源豐富,全市列入古樹名木名錄百年以上的有126株,分屬於15科21屬21種。
中國北方中緯高頻雷達網向全球發布首批科學探測結果 - 天天要聞

中國北方中緯高頻雷達網向全球發布首批科學探測結果

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超級雙極光雷達網(SuperDARN)2024年研討會5月20日在北京開幕。作為中國首個高頻相干散射雷達探測網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設備之一的北方中緯高頻雷達網,當日在該國際會議上向全球發布首批科學探測結果。5月20日,國際超級雙極光雷達...
科學通報 | 浙江大學王林波團隊總結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 - 天天要聞

科學通報 | 浙江大學王林波團隊總結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

近日,浙江大學王林波教授課題組在《科學通報》發表了題為「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的評述文章,對細菌與腫瘤轉移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文章闡明了細菌與腫瘤轉移的關係,區分了胞內菌和胞外菌在腫瘤轉移中的作用,探索細菌通過直接影響腫瘤細胞和通過腫瘤微環境的方式影響腫瘤轉移的作用機制,討論了目前研究中存...
港媒:中國科學家開發出AI模型或可預測全球洪水 - 天天要聞

港媒:中國科學家開發出AI模型或可預測全球洪水

參考消息網5月20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11日報道,中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人工智慧(AI)模型,可以預測世界各地的洪水風險和跨區域流量,甚至可以對缺乏水文記錄的流域進行預測。該模型名為ED-DLSTM,不同於其他預測模型依賴歷史流量數據,它使用海拔和降水等屬性。由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在同行評議...
「鄭州航空港號」衛星發射成功 - 天天要聞

「鄭州航空港號」衛星發射成功

從今天起,夜晚璀璨的星空中,將會有一顆星星的名字以「鄭州航空港」來命名——北京時間2024年5月20日11時6分,「鄭州航空港號」衛星搭乘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纖維電池技術新突破:衣服可為電子設備充電 - 天天要聞

纖維電池技術新突破:衣服可為電子設備充電

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手機可放在編織有纖維電池的織物上充電。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一件柔軟透氣的衣服,不僅可以儲存能量,還能便捷地為手機、手錶等隨身電子設備供電。這一曾存在於科幻作品中的場景,已經變成了現實。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 天天要聞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濟南時報》5月20日報道 由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和濟南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的2024年濟南市「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活動將於5月22日在佛慧山廣場舉行。活動當天,兩隻被救助的猛禽——蒼鷹、大鵟(kuáng)將在這裡被放歸大自然。 猛禽飛來佛慧山 「脊索動物門鳥綱隼形目和鴞形目中的所有鳥類的總稱,指兇猛的掠食性鳥類。」...
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 《黑洞之影》《控糖革命》等入選 - 天天要聞

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 《黑洞之影》《控糖革命》等入選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在上周末的第三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上,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20種入選圖書,其中「科學人文」子書單8種,「科學生活」子書單8種,「科學少年」子書單4種。新一期「新發現·科普書單」的評選範圍是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出版的科普新品。經過16位初評專家和7位終評專家的認真評審,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