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經歷的「神經膠質瘤究竟有多可怕?」

2021年09月24日21:37:07 科學 1309


親身經歷的「神經膠質瘤究竟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神經膠質瘤】屬腦部惡性腫瘤,今年的我就親身經歷過它的厲害。

一.最初發病體征:

今年3月底,我的左手突然出現感知異常,總有麻木感覺。似乎不是自己的手,最初起幾根手指無法正常活動,洗碗的時候還摔壞了一個,我還算很快感覺不對,去了醫院,但當時導診台讓我去】康復醫學科進行檢查。因此就一系列的先做肌電圖檢查(還排隊很久,)結果顯示可能是頸椎壓迫(核磁共振檢查出啦頸椎突出是有一點。但是主任醫生說並不算嚴重),於是進行一周的理療(什麼紅外線,干擾電,溫熱療法,牽引都做了一遍),一周療程後幾乎完全沒有改善,第二周主任再開了一周,連續2周做完後正好遇上五一放假,

二.壓力太大讓病情快速惡化。

5.1假期間由於公司項目需要,雖然在家,其實還是處於完全線上待命的狀態,尤其當時的項目是需要中國團隊跟新加坡團隊聯合完成,但是實際情況下很多溝通障礙。工作完全無法正常完成,壓力非常大,結果突然有一天睡醒了發現我的左手幾乎是完全動不了了。

三.從康復醫學科轉到神經內科檢查。

5月初再次去康復醫學科主任給我診斷的時候開始發現不對勁了,說如果是頸椎問題不可能理一點用沒有 而且還在惡化,於是主任建議我趕緊去神經內科專家看看。

神經內科醫生第一時間給我開了頭顱CT掃描檢查。當天檢查手診檢查我的手直接告知左手完全癱瘓。

後第二天就發現確實頭顱有陰影,於是又開了【增強核磁共振檢查】。

四.噩耗果然還是來了。

5.13日我在醫院公眾號上就看到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當時報告是考慮腫瘤。此時我幾乎崩潰了,一個人實在無法面對,這麼久以來,一直都是自己一個人去醫院晚上實在沒忍住,讓老公第二天陪我去見醫生。

5.14日,神經內科醫生跟我確認,確實是腦子長瘤了,他直接沒有任何處理意見,只是建議去神經外科看看是否可以手術切除,因為是腦子手術,我擔心的問了下是否有風險,沒想到內科醫生跟我說。肯定有,所以建議我們直接去上海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全全國最權威的神經外科)。

聽完醫生的語氣,我跟老公嚇壞了,先在候診室外面坐了好久才回過神來,然後趕緊上健康雲預約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的專家,因為太知名的醫院,專家非常難約,最快也是10天以後,還好約到一位有特需門診的教授,

5.25來到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於佶教授門診,沒想到他一看到片子就說:手術可以幫你開,但是你的手和腳功能還是保不住,只能保命。

當時的我們已經不知道如何表達,也只能請求醫生幫我維持生命!沒想到醫生還說。具體維持多久還不確定。又讓我們幾乎崩潰了一回,而且還說這個腫瘤惡性程度非常高。所以這麼快完全攻擊我的左邊肢體運動神經。

五.入院手術。


親身經歷的「神經膠質瘤究竟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我是5月26號正是入院上海華山醫院東院神經外科手術排期在6月2號。

手術還算是非常順利.手術後我的恢復也很快。一個多星期後出院了。

六、後續放化療。

因為神經膠質瘤屬於惡性腫瘤,醫生的治療方案是必須要進行【放化療治療。】於是我又轉到華山醫院西院的放射治療科,經過醫生團隊建議。我需要連續進行30次的放療,同時放療期間還要搭配化療藥物一起吃。

這期間身體真的是經歷了絕大的痛苦,每一天早上去放射性治療後人就很累,完全沒有精神和胃口,睡眠也不好。還有輕微頭痛,加上化療藥物吃了影響整個消化系統,幾乎沒有一天是能夠正常排便的,那種感受實在無法形容。

七、終於在9.15號結束了放化療療程身體細胞幾乎完全殺光,白細胞,淋巴細胞極速下降。醫生讓我先回家休息28天後再去做一次核磁共振檢查和血常規檢查。

八、回家大補了一個星期。

每天差不多2小時要吃一頓,就像小嬰兒一樣,除了每天正常吃飯。我還額外補充很多營養元素。比如微量元素,海藻,燕窩,等等。

終於現在體能狀態恢復回來了。

九、自主康復訓練。


親身經歷的「神經膠質瘤究竟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現在的我在康復師的幫助下進行物理訓練,連續1個月下來有了很大進步,完全癱瘓的左手現在可以在右手的輔助下夾起小木棍了。而且康復師說我還是有機會回歸社會的。這讓我感覺很開心

【到底我為何會患病?】

老實說。我一直認為自己生活方式已經很注意了,為何還是會得這個病呢?在醫院的時候看到非常多跟我一樣的膠質瘤患者,而且年齡還比我更年期,有個男孩才19歲,本來在美國留學。而且剛拿到學位。結果因為手部局部癲癇入院檢查出來膠質瘤,於是送回國治療。

我總結下來我的最大原因可能還是壓力的關係,加上可能我們現在人手機輻射的影響(每天幾乎24小時手機不離身。而且很多時候都是線上待命,晚上也沒有關手機的習慣。就放在床頭邊上。

所以在多種因素的催化下身體最終扛不住了,

【對於預防神經膠質瘤,強烈建議現代人務必注意】

1、減少自身壓力。

我們現代人無論工作.生活,都是壓力巨大,尤其是40歲左右的中青年,上有老下有小的高壓一族,一定要學會釋放壓力。維持良好的睡眠。

2、減少手機的使用。尤其晚上睡覺手機不要放在床邊,實在無法一定要開啟飛行模式✈️,尤其越智能化的手機輻射更厲害。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近4000場奇趣活動!「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引爆科學熱潮 - 天天要聞

近4000場奇趣活動!「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引爆科學熱潮

龍虎網訊 (通訊員 徐陽 記者 丁玉珏)5月24日,2025年江蘇省暨南京市「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在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南京師範大學順利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賁德、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子建等國家科技尖兵,來自中科院南京分院、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學者、科技科普工作者代表齊...
「十萬個為什麼」科普IP發布,百位少年體驗科幻盛宴 - 天天要聞

「十萬個為什麼」科普IP發布,百位少年體驗科幻盛宴

5月24日,奉賢新城在水一方科幻館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少年科普盛宴——「未來學院·科幻奇旅」十萬個為什麼探索實踐活動。活動以「科幻+科普」為核心,通過沉浸式漫行、互動打卡、科技體驗等形式,帶領100名青少年在1公里的環線旅程中,感受科學魅力,點燃探索熱情。活動中,在水一方科幻館與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共同發布...
徐匯區去年新增三家科普基地,科技節喊你來打卡 - 天天要聞

徐匯區去年新增三家科普基地,科技節喊你來打卡

伴隨著稀宇科技和階躍星辰自主研發的AI大模型合作生成的開場視頻,2025年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暨徐匯區科技節啟動儀式昨天在漕河涇會議中心舉行。2024年徐匯區新增1家市級科普基地(上海核工院核能科技館)和2家區級科普基地(復旦大學「病原生物科學館」、中國海誠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輕·博物館」)。三家科...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開放日來了!現場變身「科普狂歡現場」 - 天天要聞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開放日來了!現場變身「科普狂歡現場」

5月24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啟動,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2025公眾開放日來了,也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新園區開放的第三年,超過1500位公眾深度參與這場科普嘉年華,創新歷史新高。科學家現場作報告本次活動設置2場科普報告,2大科技展館,3大科技主題展
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激活設計的「蘇州磁場」 - 天天要聞

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激活設計的「蘇州磁場」

2025年5月24日,以「青苔智上,萬物生長」為主題的2025青苔國際設計節在蘇州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盛大啟幕。300多位行業領袖、設計大師與跨界先鋒齊聚於此,共同見證全國首個「青苔智能設計垂類集合大模型」發布;多家產業進行產業合作簽約協議,中工設計科學實驗室正式亮相。這座佔地535畝的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正憑藉過去...
YYT 0681.18-2020 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測試儀 - 天天要聞

YYT 0681.18-2020 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測試儀

YY/T 0681.18-2020 規定的是用真空衰減法無損檢驗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泄漏的試驗方法,相關測試儀的信息如下:測試原理將測試儀主機連接到用於容納被測包裝的測試腔內,對測試腔抽真空,使包裝物內外形成壓力差。
對話科學大咖|江寧:未來「腦機介面」設備或將人手幾台,成都有明確的技術優勢 - 天天要聞

對話科學大咖|江寧:未來「腦機介面」設備或將人手幾台,成都有明確的技術優勢

人口老齡化加深,老年健康和老年疾病防治成為廣受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為了加強老年性疾病的臨床研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特聘研究員、智能可穿戴老年健康系統研究室主任江寧加入了研究行列。他的團隊研發的腦機介面設備將對腦卒中、阿爾茨海默病、肌少症、腦膠質瘤等疾病的治療帶來利好。5月24日下午,「科學大講堂·我們的...
MIM工藝中使用氣霧化316L不鏽鋼粉末 - 天天要聞

MIM工藝中使用氣霧化316L不鏽鋼粉末

在金屬注射成型(MIM)領域,氣霧化與水霧化工藝製備的 316L 不鏽鋼粉末因製備原理差異,在粉末特性、工藝適配及終端產品性能上呈現顯著區別。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從材料特性到生產應用的技術優勢可系統性解析如下: 一、粉末物理特性的工程化差異
硬核!用「疼痛」敲響生命警鐘 | 全國應急科普場館巡禮 - 天天要聞

硬核!用「疼痛」敲響生命警鐘 | 全國應急科普場館巡禮

「安全規則不是寫在牆上的標語,而是用血淚換來的生存指南。」在保信安全體感實訓基地的觸電體驗區,記者手握模擬設備,一股刺痛感瞬間從指尖竄至全身——這是10毫安的安全電流,僅為日常觸電事故的百分之一,卻足以讓人終身難忘。近日,記者探訪了這座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興產業園區的沉浸式安全體感實訓基地,親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