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為《熟雞蛋變成生雞蛋(雞蛋返生)——孵化雛雞的實驗報告》的論文在網上持續引發關注。據悉,「熟蛋返生」論文作者郭萍已辭職,涉事培訓學校被停業整改,刊發「熟蛋返生孵小雞」論文的《寫真地理》雜誌亦停刊整頓處理。
其實,早在三四十年前,一些披著科學外衣的偽科學「神操作」就輪番登場,上演了一出出荒誕鬧劇。
「熟蛋返生孵小雞」讓人聯想到當年「打雞血」的公案,就由此談起。「打雞血」,現在常用於形容情緒異常興奮的狂熱狀態,卻曾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偽科學保健療法,即將雞血注射在皮下肌肉,發明者宣稱液體蛋白進入人體所引起的免疫反應,對諸多疾病有療效。雞血療法,在1967年至1968年風行一時,許多城市醫院門診出現人們抱著公雞排隊打雞血的奇觀。
「特異功能」進入大眾視野,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發現的「耳朵識字」,在1980年,全國至少有68家報紙和刊物宣傳了「耳朵認字」,新聞電影製片廠還拍攝了影片《你信不信?》,介紹了全國十一位「具有特異功能的人」,該影片在電視台播映,影響很大。
也是在這一年,遼寧本溪桓仁鉛礦的推煤工人張寶勝,靠著「鼻子認字」的魔術,被遼寧本溪市科協「發現」,正式出山。1982年,張寶勝被召進北京,次年6月,被正式調入國防科委下屬的507研究所,號稱是「中國超人」。

張寶勝
1984年,媒體刊文宣傳嚴某,稱之為「神醫」,說他可以釋放「外氣」,通過遙控的方式為病人治病,包治截癱和癌症,能在幾分鐘之內讓癱瘓多年的病人站起來。能向2000公里外發功、改變分子結構,甚至撲滅了大興安嶺大火。嚴某稱「與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在橫跨高能物理、基礎化學、生物科學、遺傳工程等重要學科領域內,縱涉宏觀物質運動、微觀分子、粒子結構,成功地進行了幾十項重大科學實驗。其中每一項都能引起現代科技革命」。
1984年3月,哈爾濱司機王洪成宣布發明「水變油」,號稱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王洪成對外宣稱,他研發出了一種特殊的母液,只要將母液按照1比100000的比例放入水中混合後,即可製成「水基燃料」。這種母液後來也稱作「洪成基液」,他自稱是一種水基燃料的膨化劑,一點就燃,熱值比普通的柴油和汽油高,成本很低,因為由水直接轉化為油,燃燒後對環境沒有污染,具有一定的環保意義。要在四分之三的水中加進四分之一的汽油,再加進少量配置的「洪成基液」(或稱「水基燃料膨化劑」)就可以變成「水基燃料」,一點即燃,熱值高於普通汽油、柴油,且無污染,成本極低。王洪成在各地以表演方式推廣「水變油」,日漸成名。

1986年,做過工人、當過話劇團演員的張香玉,從青海來到北京,推廣「自然中心功」,此功號稱能看透人體,可與萬物對話,張香玉自稱依賴此功見過玉皇大帝和觀音菩薩。約在1988年,她被「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聘為「特約會員」,隨即成立了「自然中心功研究所」,開始「萬人授功」課程的商業運作。

一時間,各類大師紛紛出山,社會參與宣傳炒作。
與此同時,思想界、科學界、新聞界有識之士也在質疑和批判。
《科技日報》旗幟鮮明地對「特異功能」現象提出質疑,提出要以科學為準繩、以反覆實驗為檢驗,站在了反偽科學鬥爭的前列。1988年3月,應科技日報社之邀,由美國、加拿大科學家和世界著名魔術師組成的「異常現象科學調查委員會」一行6人來到北京。這個國際性的教育組織,20多年來已對世界各地的超自然現象、超感官能力、意念致動,以及不明飛行物、占星術、尼斯湖怪、百慕大三角之謎等都作過認真考察,還未發現一例真實的、經得起科學檢驗的「超常現象」。
「異常現象科學調查委員會」來到中國以後,從北京到西安再到上海,考察團考察的所有「特異人」的功能全失敗了,著名魔術師詹姆斯·蘭迪很快看穿了這些低級小魔術,於是他拿出1萬美元支票,說誰能在他面前表演超自然功能,支票就獎給誰。當時大師如雲,卻無一人應戰。
1988年7月19日,《科技日報》發表「對於聲稱異常現象科學調查委員會」考察團成員庫爾茨和肯特列·弗萊茲爾在中國考察時的演講,指出:迄今為止,「超感官能力」還未在實驗室得到證實,而在這一領域一直存在的問題是弄虛作假和欺騙。7月23日,《科技日報》發表「對於聲稱異常現象科學調查委員會」成員、心理學家阿爾考克關於《人們為什麼會相信?》的報告,同時發表的還有介紹魔術師蘭迪的文章和科技日報記者采寫的報道《以科學的態度探索未知》。
上世紀80年代,社會生活中關於特異功能和特異現象的爭論一直在繼續。
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此後的評論言簡意賅:科學不特異,特異非科學。
上世紀90年代初,特異現象又一次捲土重來,形成熱潮。知名作家的《大氣功師》《生命特異現象考察》等書籍暢銷一時,文中宣稱氣功大師陳雲林可以透視檢查衛星火箭的內部,對衛星火箭發射成敗進行預測。一些大師還宣稱可以對奧運會申辦是否成功進行預測和施以能量,可以對海灣戰爭局勢乃至香港「九七回歸」局勢進行預測。
王洪成的「水變油」以表演作誘餌,大規模生產為幌子,與多家企業合作,詐騙金額已不下4億元人民幣,使多家企業損失慘重。
面對各種偽科學甚囂塵上,新聞界、科學界的有識之士聯手站在維護科學尊嚴鬥爭的前列,在1995年夏季打出組合拳。1995年5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把破除迷信的宣傳提到議事日程》,6月下旬《科技日報》連續發表《迷信圖書為何充斥市場》等有關科普內容的系列調查,7月24日,《光明日報》發表《旗幟鮮明地反對迷信》,7月26日,《工人日報》在頭版刊發《科學殿堂不容玷污》等一整版文章,隨後,又在頭版連續發表了《堅決反對偽科學》《賽先生,不能沉默》等五篇評論員文章。
1995年,第6期《中國青年》發表文章《向偽科學宣戰》,隨後《天津日報》發表《要拜,就拜賽先生》,《文匯報》發表《賽先生任重而道遠》。新聞界擔起了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于光遠、龔育之、周光召、朱光亞、王大珩、鄒承魯、潘家錚、庄逢甘等一批科學界的學者,旗幟鮮明地呼籲:捍衛科學尊嚴、科學精神、科學良心。科學家認為,捍衛科學尊嚴、破除愚昧迷信是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
許多年過去了,期間又出現過舞蛇弄怪的大師王林,被眾多明星、大佬、富賈乃至地方領導簇擁膜拜。
……
于光遠先生當年將他的散文隨筆自選集定名為《對偽科學至少還要斗100年》。
正如魯迅先生所預言:「戰鬥正未有窮期,老譜將不斷地襲用。」
讓我們重讀一下1915年《青年》雜誌的發刊詞:「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並重。……凡此無常識之思惟,無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為科學。夫以科學說明真理,事事求諸證實,較之想像武斷之所為,其步度誠緩,然其步步皆踏實地,不若幻想突飛者之終無寸進也。宇宙間之事理無窮,科學領土內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廣闊」。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孫偉林
編輯:吳桐
審核:王飛
終審:陳磊
<公眾號ID:kepu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