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女藝人自曝對米飯過敏,網友驚呆:這也能?

近日

藝人郭碧婷在節目中

自曝青春期過敏嚴重時

不僅臉上長爛痘

嘴巴還會潰爛

最後到醫院檢查發現

自己竟然米飯過敏!

話題一出登上熱搜

引起眾多網友討論

「竟然有人對米飯過敏?」

對此,有網友現身說法表示

「米飯過敏並不罕見」

還有的網友

像報菜名一般分享了

自己奇葩的過敏源頭

對魚蝦、芒果、雞蛋等過敏

並不是新鮮事

誰能想到

幾乎每頓飯都離不開的大米飯,

也可能致敏?

事實上,大米過敏並非個例

2022年,有媒體報道,吉林一名2歲女童斷母乳後長期咳嗽,看病吃藥折騰了大半年也沒痊癒。「孩子看了第五個醫生,才查出來的。過敏原分級第1級就有大米、小麥等。

2023年,在上海工作的吳先生多年來被腹瀉困擾,調整腸道菌群、調節免疫功能的藥物也都嘗試過,癥狀卻都沒有得到改善。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一項名為「食入物變應原篩查」的檢查,得到的結果令他和家人瞠目結舌——大米過敏!

食物過敏,是人體免疫系統對進入體內的某些食物產生過度保護性免疫反應。對米飯過敏,可能是因為食用者體內產生了針對大米中特定蛋白質的IgE抗體,當再次攝入這些蛋白質時,會導致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等介質,引發過敏反應。

食物過敏≠食物不耐受

如果懷疑對某種食物過敏

最可靠的辦法是

去醫院讓醫生診斷

出現哪些癥狀

需要懷疑或高度警惕可能是過敏?

可對照以下圖表:

急性食物過敏的診斷和嚴重程度需要通過患者的癥狀、病史及相關實驗室檢查,由專業的醫師來確診,按醫囑使用抗過敏藥物,如抗組胺藥物、肥大細胞穩定劑、口服或局部使用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素等。

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很容易把食物過敏與其他類型的食物不良反應混淆,以至於常把進食後的腹脹、腹痛、反酸、心慌、頭痛等各種不適癥狀統統算在食物過敏上,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大一部分都不是真正的食物過敏。

醫學上將那些不涉及免疫系統,且通常不是食物蛋白質引起的食物不良反應,稱為食物不耐受。而食物不耐受是由IgG介導,屬於Ⅲ型變態反應。其特點是發病具有延時性,可在進食後數小時或者數天後出現與特定食物攝入量具有數量依賴性及積累性的特點,一般吃得越多,癥狀越顯著。

預防食物過敏

做好這五點

01 不吃含致敏物質的食物

合理飲食迴避是食物過敏治療最主要的方法。日常購買食物時,我們要格外關注食品成分與標籤。

根據我國現行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對8種致敏物質進行標註:含有麩質的穀物及其製品、甲殼綱類動物及其製品、魚類及其製品、蛋類及其製品、花生及其製品、大豆及其製品、乳及乳製品、堅果及其果仁類製品。

02 注意隱蔽致敏物質

有些致敏物質的存在往往不易被發現,比如那些正常情況下不存在、在交叉污染情況下引入的致敏物質,引發過敏就會防不勝防。

此外,加工方式也可影響食物的致敏性,如花生在不同加工過程中會發生各種複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可不同程度地改變花生過敏原的含量和結構等,增加或降低花生致敏性。

03 合理選擇替代食物

對於兒童和成人來說,不吃含致敏物質的食物,可能導致膳食平衡被打亂,所以也要採用替代食物。

①同類食物互換。比如對含麩質穀物(如小麥)過敏的人,要選擇同是谷薯類、無麩質食物來替代,如大米、小米、玉米、藜麥、土豆等。

②替代食物多樣化。每種食物的營養成分不同,只有食物多樣化,才能在不吃某種食物的情況下,實現平衡膳食

對於以乳汁為主食的嬰幼兒來說,要選用適宜的替代食物。家長選擇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時,要選擇國家批准的正規產品,並在臨床醫師或臨床營養師的建議和指導下使用。

04 不要盲目忌口

有些人出現疑似過敏癥狀,未經就醫就自行判斷對特定食物過敏,此後嚴格忌口,長此以往將影響膳食平衡。建議先經臨床醫生診斷,查明致敏物質,再決定對哪些食物需要忌口。

05 補充缺乏的營養素

不吃某種、多種食物會導致身體缺乏相應的營養素,要適當多吃其他能彌補該營養素的食物,或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相應的補劑。

比如牛奶過敏的人,長期不喝牛奶可能導致鈣攝入不足,需要適當多吃雞蛋、豆腐、蝦皮等其他富含鈣的食物。

來源丨綜合健康有約、健康中國、人民日報、上海中醫藥報、網友評論等

編輯丨蘆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