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的祛濕好葯:參苓白朮散,從根上斷濕氣

每到夏季,大家關心最多的健康話題就是「如何祛濕」。在中醫看來,濕氣是百病之源,也是風、寒、暑、濕、燥、火六邪中最厲害的一種。

濕氣不僅會在人毫無察覺的時候侵入人體,也會和其他五邪結合興風作浪,把身體變成疾病的溫床。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主打健脾祛濕的千古名方——參苓白朮散,藥店常見成藥有參苓白朮丸、參苓白朮散、參苓白朮顆粒、參苓白朮片等。

參苓白朮散

參苓白朮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健脾祛濕第一名方。

藥物組成:四君子湯 (人蔘、白朮、茯苓甘草) 加山藥、蓮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

主要功效:健脾益氣,和胃滲濕。

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或吐或瀉,胸脘悶脹,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苔白、質淡紅,脈細緩或虛緩。

本方是培土生金的代表方劑之一。

參苓白朮散用健脾、祛濕、和胃三個步驟來夯實脾胃,讓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把多餘的水濕化掉,從根本上解決濕氣問題。

君1:人蔘

甘補微溫,藥力強大,善補脾肺之氣。

君2:白朮

甘補苦燥而溫,既補氣健脾,又燥濕止瀉。

君3:茯苓

甘補淡滲而平,既滲水利濕,又健脾助運。

臣1:山藥

甘補兼澀而平,善補氣養陰,兼收澀。

臣2:蓮子

甘澀而平,既補脾胃,益心腎,又澀腸止瀉。

臣3:白扁豆

甘而微溫,能補脾化濕和中。

臣4:薏苡仁

甘淡微寒,能健脾利濕止瀉。

佐1:砂仁

辛溫芳香,能化濕行氣,溫中開胃。

佐2:桔梗

辛散苦泄性平,能宣肺化痰止咳,又提升肺氣、載葯上行。

使:甘草

甘補性平,既益氣和中、潤肺止咳,又調和諸葯。

全方配伍:人蔘、白朮、茯苓、甘草、山藥、蓮子健脾,配以薏苡仁、白扁豆祛濕,砂仁、桔梗和胃。補虛中兼滲利澀斂,共奏補脾胃、益肺氣之功。

適應病症

參苓白朮散可廣泛用於辨證為脾肺氣虛,水濕內盛的內、婦、兒科等各科疾病,並取得顯著成效。

1.消化不良,吃啥拉啥

胃主受納,脾主運化,此多因脾虛,胃強脾弱,運化不良,就會吃啥拉啥,參苓白朮散可用。

2.慢性腹瀉

大便比較稀,總是不成形,也屬脾虛,此方也可用。

3.食欲不振

適合濕氣困脾導致的胃口不好,尤其是夏天。如果是實證導致的,比如吃多了吃膩了胃口不好,用保和丸

4.四肢乏力

脾主四肢肌肉,脾虛的人四肢總是覺得乏力,可用。

5.晚上睡覺流口水

晚上睡覺流口水也是脾虛導致的,如果流的是清口水,參苓白朮散適用。

6.慢性水腫

適合全身性的慢性水腫,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健脾祛濕是重點。

7.慢性濕疹

適合那種反覆發作的,摳破流清水的濕疹,這種慢性濕疹一般是脾虛濕氣重導致的。

8.胃腸道潰瘍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修復潰瘍,修復傷口一定要強壯脾胃。

9.減肥&增肥

太瘦與太胖的人都可能因為脾虛,參苓白朮散可以雙向調節。

10.痤瘡

脾虛導致的痤瘡可用。

11.慢性肝病

比如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等,久病必虛,補虛一定要健脾,而且醫聖張仲景早就說過「見肝之病,必將傳脾,應先實脾。」

12.鼻炎鼻竇炎

脾虛,濕邪困脾導致的鼻炎、鼻竇炎可用。

此外,對於婦女帶下病慢阻肺、老慢支、腸易激綜合征腎病綜合征等多種疾病屬脾虛濕重者,參苓白朮散也能輔助治療。

注意事項

雖此藥性平,但大補而微和,非脾胃大虛者不可服。

有以下癥狀者均不宜服用參苓白朮散:

1.濕熱內蘊:表現為肢體困重、身熱不揚、便溏不爽、渴不多飲、厭食、水腫及痰火咳嗽者。

2.泄瀉兼有大便不通暢,肛門有下墜感者。

3.實熱便秘者。

4.高血壓及感冒熱證者。

5.陰虛證者。表現為形體消瘦、頭暈耳鳴、兩顴發紅、心煩少眠、盜汗等。

6.實熱證者,表現為發熱、惡熱、煩躁、口渴喜冷飲、汗多、大便乾結或便秘、小便短黃、面色紅、舌紅或絳、舌苔黃或黑灰乾燥、脈數有力等。

7.泄瀉時伴腹部熱脹痛者。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庄庄

編輯:於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