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病夏治」——三伏貼正當時

·2022年「三伏貼」貼敷時間

伏前:6月20日—7月15日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伏後:8月24日—8月31日

·什麼是三伏?

俗語有云:「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也是一年最容易生病的40天!

三伏貼是以《素問.四氣調神論》「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在三伏天全年陽氣最足的時候,通過特殊調配的藥物作用在人體相應的穴位,可使藥物持續刺激穴位,達到溫經散寒、活血通脈、調節臟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臨床癥狀,又可提高機體免疫力,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

·什麼是#三伏貼傳統中醫保健貼,貼在三伏#「冬病夏治」

【冬病】

是指在秋、冬季容易發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類疾病,這些疾病發生的根本,在於寒濕伏邪和陽氣受損。

【夏治】

是指在夏季自然界的旺盛陽氣和人體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通過內服、外敷或食療等中醫傳統方法,生髮人體內的陽氣,培本固元,去除體內之寒邪,增強抗病能力,減少其在秋、冬季節的發作次數或減輕發作程度,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治療病種

①呼吸系統疾病

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反覆發作的呼吸道感染等。

②疼痛性疾病

頸肩腰腿痛、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等。

③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虛寒性腹瀉、吸收不良等。

④陽虛型體質人群

四肢不溫,畏寒怕冷,體質虛弱,抵抗力低下,反覆感冒。

⑤婦產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經行泄瀉、下焦虛寒、宮寒、痛經、產後病等。

⑥小兒疾病

反覆呼吸道感染鼻炎咽炎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哮喘等。

⑦耳鼻喉科疾病: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等。

·禁忌及慎用人群

禁忌人群:

1.貼敷部位有皮膚創傷、皮膚潰瘍、皮膚感染者;

2.對敷貼藥物或敷料成分過敏者;

3.瘢痕體質者;

4.醫生認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婦或2歲以下兒童:

2.艾滋病結核病或其他傳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惡性高血壓、嚴重心腦血管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支氣管擴張、惡性腫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發作期或加重期間的患者。

·注意事項

1.貼敷時間:貼敷時間根據體質和耐受力而定,一般成人4—6小時,兒童2—3小時,老年人、小兒及體質偏虛者貼敷時間可適當縮短。

2.注意局部防水,貼敷後可能出現局部皮膚潮紅、灼熱或輕度刺痛感,出現小水泡或在一段時間遺留色素沉著屬正常反應。

3.貼敷後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及大水泡時,應立即祛除貼敷藥物與敷料,禁止抓撓,不宜擅自塗抹藥物,及時就醫,以防感染。

·溫馨提示

1.貼敷藥物期間,應減少運動、避免出汗,盡量避免電扇、空調直吹:衣服宜寬大柔軟,透氣的全棉衣服,注意防止藥膏污損衣物。

2.貼敷期間避免食用寒涼、過咸等可能減弱藥效的食物,忌吃冷飲、冰鎮食品;應盡量避免煙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

3.保持貼敷部位乾燥,貼敷完後六個小時用溫水洗澡,避免抓撓局部;敷貼取下後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沐浴後用毛巾輕輕吸干穴位上的水。

4.貼敷部位出現皮疹或輕微小水泡屬於正常現象,可以使用燒傷膏外敷。如果水泡沒有破潰,可以外擦些爐甘石洗劑,如果水泡比較大,可以用消毒針刺破,排出滲液,然後局部消毒,預防感染即可。

5.堅持,三伏貼三年為一個療程,但三伏貼不能代替日常的藥物治療,不能盲目減葯或者停葯。

點個關注,多個醫生朋友,少分疾病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