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小伙因腦病留下後遺症,康復治療一年半後迎來」重生「

6月18日下午,護士長阿燕巡房後準備回辦公室,陣陣緊張的遊戲音樂聲又響起,這樣的聲音在寧靜的病區中顯得「格格不入」。阿燕明白一定是阿光(化名)在玩手游。阿燕總要在叮囑中「生氣」,但卻又每天盼望著病房能出現這樣「有生氣」的鏡頭。

阿光只有26歲,他與大部分同齡人一樣熱愛手游、渴望自由,然而能再次打開他喜愛的遊戲畫面,卻花了1年半的時間。

阿光(化名)如今可以自行扶牆站立半小時

生命低谷面前沒有放棄

2020年,阿光因結核性腦膜炎進行了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後卻因腦部損傷嚴重,導致吞咽功能、胃腸道消化功能、肢體運動功能等出現了嚴重障礙,多發的肺炎讓他數次進出ICU重症監護病房)。阿光的母親不想放棄治療,輾轉深廣兩地後,2021年3月,她帶著阿光來到深圳恒生醫院康復醫學科,並做好長期康復治療的打算。

「阿光入院時,嗜睡、低熱,氣管切開,吸痰機輔助吸出大量稀薄分泌物,胃管、鼻腔腸管、尿管等『多管』在位,隨時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深圳恒生醫院康復醫學科康復五區(呼吸重症康復)主任賴敏告訴記者,經醫院多科室綜合評估,阿光當時的狀態十分不理想,仍處於重症監測與治療高度依賴的階段,需要在呼吸重症康復病區嚴密觀察下對重要器官功能、身體機能進行積極的功能康復鍛煉與治療。

「生命的緩衝帶」里有了康復轉折點

呼吸重症康復病區是康復醫學科里最「沉靜」的一個病區,常被醫護人員看作是「生命的緩衝帶」,這裡的一絲波瀾也許是重症病人發出的緊急訊號,也可能迎來重生的奇蹟。

去年,剛進入病區的阿光度過了幾次危機。「前期患者需要抗結核,同時咽部的多條插管刺激產生的分泌物也常讓他肺炎一直得不到好轉。」賴敏說,面對下達多次的病危通知書,阿光的母親從不言棄,醫護團隊更不可能放棄,根據病情逐步調整康復治療方案。

中國康復醫學會吞咽障礙分會主任委員、康復醫學科外聘專家竇祖林教授與康復一區(吞咽康復病區)主任史曉軼會診後決定為患者進行肉毒素注射治療,以減少腺體分泌,後隨著腺體減少及增加有針對性的床旁康復治療措施,阿光病情開始好轉,清醒時間增多。

漫長的康復之路有了新的轉折點,接下來身體各器官和機體功能康復治療鍛煉必須跟上。新的希望是阿光母親事事親力親為的動力。然而,去年6月,阿光的母親被確診為盆腔癌晚期。「阿光的母親跟我說,她不想休息,她希望看到兒子能重新站起來。」賴敏說,阿光的母親三四周要進行一次化療,她離開腫瘤病區後又會馬上回到康復病區照看阿光。

帶著母親的「生命力」繼續前行

阿光母親的堅持,讓賴敏堅定了服務於呼吸重症康復病區的意義和價值。呼吸重症康復病區介於ICU和普通病房之間,作為彌補重症醫療病房和普通病房之間重要生命器官功能監測和支持水平存在差異的一種對策,是人文與康復理念的一個發展方向。「醫務人員結合專業的監護、護理、康復設備設施,24小時為病人提供積極的康復治療,家人不再被隔絕於冰冷的ICU病房外,無疑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賴敏說。

阿光與他母親在病區里彼此扶持,情感的支撐從未停止。經過幾個月的積極治療,去年11月,阿光停用心電監護,拔除了空腸管改用普通胃管進食。今年,阿光已經停用抗結核藥物,可以自己坐起來,接受床旁康復治療。「他母親能陪伴他治療的時間越來越少了。」護士長阿燕說,新年後,阿光母親的身體每況愈下,已無法離開腫瘤病區,「阿光自己推著輪椅,在我們的陪同下看望了他母親,阿光的母親沒有傷心,因為她的兒子『回來』了。」

今年4月,阿光的母親在醫院安靜地離開了。「臨終時,能感覺到握住我手時微弱的力氣,但是清晰的囑託正是我們醫者的使命——『他今後的康復路還很長,交給你們了』。」懂得理性面對生離死別的賴敏,再一次動容。

能長時間用懶人支架玩手機遊戲、自行扶牆站立半小時、氣管套管說話瓣膜練習可堅持15分鐘以上,坐輪椅及腳滑地面帶動輪椅行走2小時……在醫護團隊的努力下,如今,經歷一年多「磨難」的阿光,獲得的這些「突破」足以寬慰「天堂」上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