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6大危險因素,有些人全中了

肝癌發病率高,約80%的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據統計,在我國,每年有11萬人死於肝癌,其中男性8萬,女性3萬,佔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數的45%。

肝癌如此可怕,哪些人是高危人群呢?

高危人群有哪些?

(1)乙肝病人:

流行病學統計表明,乙肝流行的地區往往也是肝癌的高發地區,患過乙肝的人確實比沒有患過乙肝的人患肝癌的機會要多,這種危險性高達10.7倍之多。

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是人類肝癌發病諸多因素中的主要啟動因素。

(2)飲食不潔者:長期進食霉變食物、食含亞硝酸鹽食物以及食物中微量元素硒的缺乏也是促發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3)嗜煙酒者:有酗酒嗜好者,肝硬化的發病率很高,而肝硬化和肝癌的關係又非常密切。如果再加大吸煙量,就會加快、加重肝硬化的形成,促進肝癌的發生。

(4)慢性膽汁淤積者/慢性心功能不全、肝靜脈阻塞者:長期的膽汁淤積會導致肝細胞炎症及膽管反應,甚至出現壞死,形成膽汁性肝硬變。慢性心功能不全、肝靜脈阻塞者會引起肝臟淤血,使肝細胞缺氧而壞死、變性,終致肝硬化。

(5)長期服藥並接觸化學毒物者。

(6)代謝紊亂者:如血友病等遺傳代謝缺陷亦可導致本病。

肝癌如何早期發現

肝癌的早期發現對治療和預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然而如何早期發現肝癌呢?這就需要我們對適當的人群進行普查並採取進一步的診斷方法。

普查是指通過詢問病史、體檢或某種試驗方法在健康的人群中發現病人的一種手段。

而普查的對象是哪些人群呢?普查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普查的對象主要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HBsAg陽性,或有慢性肝炎史,年齡在35歲以上,有肝癌家族史,過度飲酒、吸煙,丙肝雖然在我國發病率不高,但也應該被視為高危因素。對於有臨床癥狀的病人也應及時進行檢查。

檢查的方法為AFP檢測聯合超聲顯像。因為單獨使用AFP將會遺漏50%的小於3厘米的小肝癌,而超聲對肝癌的敏感度超過85%,可檢測到1~2厘米的腫瘤。而檢查的間隔時間應該是少於8個月。最好是6個月。

如何預防肝癌

①改水:主要是指將死水變為活水,由飲用塘水、宅溝水變為飲井水、深井水、自來水。城市改用污染少的水源作為自來水,提倡使用凈水器。

②防霉:黃曲霉素主要來源於玉米、花生及其製品。因此飲食中要提倡吃大米代替玉米,減少食用過多的花生及其製品。近年發現綠茶可減少黃曲霉素對動物的誘發肝癌的作用,因此提倡飲用綠茶。

③防肝炎:這是預防肝癌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前面我們已經知道了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與肝癌的關係十分密切,而他們均為血源傳染,並可通過母嬰垂直傳播。因此避免血液傳染肝炎,及時接種肝炎疫苗,將會降低肝癌的發生。

當然上述方針只談及最重要的一些因素,同時保持樂觀的情緒,不吸煙、不嗜酒、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都會對預防肝癌起到積極的作用。



聲明:本文版權為禾連健康官方賬號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者:牛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