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濕,最快只用了3天?

前言:

很多人來門診的時候,都會問我:"高醫生,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在3天內健脾祛濕呀?」
其實還真沒有『祛濕最快的方法』這種說法。
在對症用藥前提下才能收到較好較快的療效,祛濕常用的方法就是藥物治療,治療時需要從健脾和祛濕同時入手。



健脾祛濕的方法有食療、中藥治療、針灸治療等方法,但是哪種方法最快沒有絕對的說法,需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辨證施治。



脾主運化,有消化飲食、吸收食物精微和水液並將其轉輸至全身的功能。脾喜乾燥厭惡濕,若為濕所困,則運化失常。

具體可以表現為大便稀溏,腹滿腹脹,不思飲食,打嗝、打上來的胃氣都是一種腐敗的氣味,胃酸也有比較多,嘔吐清水等,一般病機為濕邪困脾。



【食療】

就是在平時的飲食當中吃一些具有祛濕、利尿消腫的葯食物,例如:赤小豆薏米茯苓、荷葉、車前草等。

有的可以泡茶,有的可以熬粥、煲湯,常見的食療方有荷葉茶、赤小豆薏苡仁湯、冬瓜排骨湯、玉米須湯等。
對於濕熱邪氣如舌紅苔黃膩,頭腦不清醒,口粘、口苦,口渴不欲飲,大便粘滯不爽等癥狀可以喝生薏米和綠豆粥。

濕氣重的人則需要注意不要簡單祛濕,還有注意同時調理腸胃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濕邪如果通過食療不能緩解的話,需要到醫院就診。尤其是有消化道慢性疾病的人,夏季的濕邪阻遏了脾胃的運化功能,如果誘發原有疾病加重更應儘快到醫院就診。


【中藥療法】

常用的有二陳湯平胃散參苓白朮散等。

中醫認為脾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運化水液,當脾虛時,水液運化功能就會減弱,水濕就會停於體內,所以在祛濕的時候要先健脾,常用的藥物包括山藥、白朮、甘草黃芪等。

除了健脾以外,要想祛濕,還需要使用祛濕藥物,比如茯苓、薏苡仁、茵陳、澤瀉等。具體用藥之前需要諮詢醫生意見,不可自行服藥。



健脾祛濕還可以選用【針灸治療

可以針灸足三里陰陵泉等穴位,可以起到健脾利濕,利水消腫的作用。


【運動】
適量合理的運動能緩解壓力,而出汗可排出體內代謝廢物,停滯在體內的濕氣可在運動後隨著汗液排出體外。

注意:中醫需要辯證治療,不可跳過這個步驟直接尋求藥物服用,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