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劉祖貽,憑藉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收穫世人讚譽

湖南安化縣金門山,是雪峰山脈、資水流經的地方,地秀山靈,盛產黃精、杜仲等多種中藥材,劉祖貽便出生在這裡的一個中醫世家。

劉祖貽所出生的中醫世家,祖祖輩輩從清代開始行醫,到他這已經傳承有300多年。從小耳濡目染,劉祖貽對於中醫也有著深厚的興趣。

從8歲開始就跟隨父親學醫,先從中醫入門的「四小經典」:《湯頭歌訣》、《醫學三字經》、《四言藥性》、《瀕湖脈訣》學起,熟記強背後。

再開始精研中醫「四大經典」:《傷寒論》、《金匱要略》、《內經治要》和《溫熱經緯》,理論基礎紮實,中醫醫理精通後,15歲時就可以出師獨立應診了。

從此他正式成為了家族的第九代傳人。


1957年,劉祖貽通過考試進入湖南中醫進修學校學習,畢業後到湖南省中醫藥研究所工作期間,又拜名醫為師,還有了與一起共事的名老中醫切磋探討的機會,就這樣邊工作邊學習,博採眾家之長,醫術日益精進,隨著時日的增長,劉祖貽也慢慢成長為湖南省的名醫。

劉祖貽一生都在研究中醫,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就指出了中藥有著對人體免疫系統很強的調節作用。無論是祛邪還是扶正的中藥,都有著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劉老成為了中國最早研究中醫免疫學的專家。


不僅如此,他還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研製出了固表防感沖劑,這是中國第一種免疫中藥。應用到臨床驗證,發現不但能提高人體免疫細胞和免疫體液,還能調節身體的過敏反應。

這個新葯的問世,大大推動了中醫免疫學的發展,也讓劉祖貽成為了中醫免疫學的創始者。

不止對中醫免疫學有研究,劉祖貽對於婦科,內科和兒科也有著極高的造詣,創建了劉氏腦病辨治體系,編寫了《神經系統疾病的中醫辨治》一書,此書堪稱中醫腦病學的力作。


劉祖貽不僅善用岐黃之術,而且具有高尚的醫德。「大醫精誠」四個字就是他的座右銘。行醫生涯中他總是想方設法減輕患者的負擔,找他看病的人,無論身份,親屬,他都待之以親,讓他們花費最少的錢,可以取得最好的療效。

在他的病人當中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在四年前就因有血小板急劇減少的病,身上一點小傷都會讓他血流不止。四年間小男孩父母帶著小孩四處尋醫問葯,掏空了家底,也沒換來小男孩的康復。

這種病很難治,本需要一味名貴中藥材,但想到小男孩家境,劉祖貽大師就將此葯換成了便宜的一種藥材,七服藥只花了47.8元,這讓小男孩父母不敢相信,擔心劉老知其家境不好,不敢用貴葯。劉老反而安慰他們,放心用藥,藥效一樣,能起作用就行。

果然良藥一服,小男孩的血小板就提升了,又再吃了劉老開的兩個處方,小男孩的血小板數量就恢復到了正常。


正是因為劉祖貽大師對藥性藥理了如指掌,所以才知道在藥效相同的情況下,可以用什麼便宜的葯來代替名貴藥材。因為他開方價格便宜,但效果顯著,所以病人們都愛找他診治。

如果遇到一些家境困難的病人,劉祖貽還會自己墊錢給病人寄葯,或是不收挂號費。

劉祖貽認為中醫是解決人的問題,主要是對人不是對病,他的中醫學說自成一套體系,中醫並不是傳統醫學,它一直在發展和繼承,所以既是傳統也是現代的,從古至今會永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