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總結,腎臟超聲檢測需要注意的事項

對於腎臟疾病而言,超聲檢測是十分重要的無創檢測方法,可以為醫師提供多種信息。超聲檢測又分為B超、多普勒、超聲造影和彈性成像,醫師需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超聲檢測方式。然而,有些檢測方法較為成熟,普及率較高;有些檢查迅猛發展,普及率較低;還有些檢測方法尚在襁褓,還未成熟,那麼醫師該如何選擇超聲檢查的方式呢?

2022年4月,來自加拿大的研究團隊在Kidney Medicine上發表了關於腎臟超聲檢測的注意事項。本文介紹了B超、多普勒、超聲造影和彈性成像需要注意的地方。此外,文章認為彈性成像或在未來可以替代纖維化腎臟的腎活檢需求,即非侵入性的無創腎臟纖維化檢測。

B超

B超是一種二維、灰度化的解剖橫截面描繪圖像,目前已廣泛地應用於臨床。B超的原理與組織密度的不同導致超聲波的反射波不同相關。這些反射波經電子計算機轉化後形成可視化影像,可用於診斷。目前,超聲在腎臟檢測中的作用包括測量腎臟的長度和體積。

1 腎臟長度

腎臟長度的定義為兩極之間的最大距離,通常左腎長於右腎,兩腎的正常範圍為10~12cm。左腎的中位數為11.2cm,右腎則為10.9cm。腎臟正常皮質厚度為7~10mm。

Widjaja等人發現,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與腎臟長度有中度正相關關係(R²=0.48)。此外,也有學者發現皮質厚度減少可能與腎臟疾病進展或eGFR下降相關。

2 腎臟體積

腎臟體積與性別相關,男性的正常範圍為110~190ml,女性則為90~150ml。目前,腎臟體積的測量通常簡化為球型或橢圓形進行粗略的計算,然而標準的方法應是通過多次多方位檢測後,繪製腎臟體積模型。值得注意的是,超聲檢測腎臟體積的結果可能並不準確,kim等人發現,與CT相比,超聲檢測低估了腎臟體積約15%。

腎內科醫師可以通過上述參數來了解腎臟疾病的進展。腎臟長度≤8cm與腎衰竭密切相關,若是單側出現上述情況,或與萎縮或纖維化相關,特別提示灌注不足(如腎動脈狹窄。)若是雙側腎臟體積減少,則提示腎臟病進入了晚期,如腎衰竭。

多普勒成像

與B超不同,多普勒成像可用於評估腎血管中的血流和通常情況。多普勒超聲多用於評估移植腎臟,較少評估原生腎。然而,它可用於檢測腎血管疾病的情況,如狹窄或血栓。一項系統性綜述發現,與其他超聲檢測相比,多普勒超聲對收縮期峰值速度有較高的敏感性(85%)和特異性(92%)。隨著腎臟體積增大和腎實質血管流動的逆轉,多普勒也能檢測腎臟靜脈血栓。更重要的是,多普勒具有較高靈敏度,可以檢測微小的血管改變,如毛細血管改變。

多普勒超聲可以獲得患者的腎動脈阻力指數(RRI)。RRI≤0.7說明原生腎臟並未受到嚴重損害。然而,異常RRI究竟代表什麼卻存在爭議。

一方面,部分研究認為,RRI數值增加與腎小球硬化腎小球疾病、小動脈硬化和間質纖維化相關,但是其他研究則並未發現相關性。許多學者相信,RRI升高可能具有較高的預後價值,即RRI與腎功能惡化和心血管風險評分相關。此外,Wang等人報告,死亡供體腎的RRI(0.73±0.10)高於活體供體腎(0.66±0.11)。然而,並未有研究證實RRI是腎移植結果的預測因子,包括長期的同種異體腎移植存活率。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人員認為RRI不是反應腎臟本身的變化,而是反應腎外變數的數值。RRI受年齡、心率、血壓、全身血管阻力和水合作用的影響。這一理論不僅適用於原生腎,也適用於移植腎。許多研究表明,解釋RRI時應謹慎對待,需要考慮患者的腎外因素。

更重要的是,多普勒超聲的取值易受外部因素影響。操作員熟練度、感測器的位置、多普勒的型號都可能影響準確性和可重複性。如果醫療機構沒有經驗豐富的操作者,那麼最好只使用多普勒超聲檢查血管是否通暢。

超聲造影

超神造影是在常規超聲檢查的基礎上,通過靜脈注射超聲造影劑增強人體血流信號,實時動態的觀察組織微血管灌注信息,以提高病變的檢出率,並對病變的良惡性進行鑒別,檢查過程較短暫,是一項無創、無輻射的技術。雖然,超聲造影比彩色多普勒成像更為便宜,但是,在臨床中超聲造影對狹窄動脈的評估更為準確,並且對操作者的要求更低。

超聲造影可改善灌注的可視化程度,並通過觀察造影劑的流動來提供定量值,如時間-強度曲線、時間-峰值參數等。因此,超聲造影可以評估缺血性疾病,如梗死或壞死甚至惡性腎損傷。

Ma等人研究了超聲造影在33例慢性腎臟病(CKD)和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他們發現時間-強度曲線總面積與eGFR呈中度相關,同時,早期、晚期CKD患者的時間-峰值參數具有顯著差異。此外,有研究者發現,疑似CKD患者與健康人群相比,時間-峰值參數會有明顯不同。

一些公開數據表明,超聲造影可以識別腎移植受者的腎功能異常情況。與對照組相比,急性排斥反應患者的造影劑從腎動脈到達皮質的時間明顯增加。在一項,關於524例腎移植術後患者的系統評價中,超聲造影的敏感性為86%,特異性為90%,曲線下面積為0.94。

目前,超聲造影更多的是應用於腫瘤的檢查中,腎臟檢查較少。因此,醫務工作者或應在此領域開展深入研究,以確定合適的造影劑、設備甚至流程和參數。

彈性成像

目前,腎臟疾病的「金標準」為腎活檢,然而腎活檢是一種侵入性檢查,有潛在的併發症。有研究人員認為彈性成像可能會成為腎活檢的替代方法,並且更重要的是彈性成像是完全無創的。

彈性成像是用於測量組織彈性,允許皮下「觸診」。相較於普通的超聲檢測,彈性成像的脈衝波速度較慢,因此可以檢測器官的變形,配合其他操作(如外壓式或內壓式)可以得知組織彈性。以腎臟纖維化為例,目前只能通過腎活檢術後標本中膠原沉積和細胞外基質增加程度來判定。但是通過彈性成像就可以進一步了解腎臟彈性,判斷纖維化程度。有學者發現當截斷值為0.93時,彈性成像將有助於檢測CKD,其靈敏度為88%,特異性為95%。Bob等研究人員發現,晚期CKD患者腎臟的彈性明顯低於早期CKD患者。然而也有研究人員發現,彈性成像並不能完全反應患者的腎臟「彈性」。

在腎移植受者方面,彈性成像可以預測腎臟病變進展,但與腎皮質硬度方面卻存在爭議。部分學者發現中位髓質硬化和纖維化之間存在顯著關聯。通過彈性成像和機器學習,Urban等人可以區分纖維化、炎症以及纖維化+炎症的腎移植受者。

然而,彈性成像雖然令人振奮,但其依然處於早期階段。目前人類對其經驗較少,部分彈性成像出現變異後,卻有無數歸因。例如、血壓、尿壓可以導致腎臟的各向異性;腎單元方向也可以影響「彈性」;心臟和呼吸周期對彈性成像有無影響也是存在爭議。如果研究人員可以攻克上述問題,形成完善模型,則非侵入性腎臟纖維化標誌物的檢測方法問世。

參考文獻:

1. Singla RK, Kadatz M, Rohling R, et al. Kidney Ultrasound for Nephrologists: A Review. Kidney Med. 2022 Apr 7;4(6):100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