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最終要換恆牙,蛀了也無所謂?醫生說,孩子牙齒好不好,家長是第一責任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劉千 通訊員 李少仁

6月24日下午錢江晚報美好生活研究院健康分院口腔健康第四場義診,走進錢報小時健康小站、西湖區文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義診現場,杭州口腔醫院城西院區的陳愷翌醫生接待了好幾對親子組合,媽媽帶著孩子看牙,青少年兒童患者中存在最廣泛的問題就是齲齒和牙齒不齊。

「兒子馬上要中考了,時不時說自己牙痛,剛好看到社區發出了義診通知,特地來問問。」一位中年家長連忙拉兒子坐下,檢查牙齒。

在聽到陳愷翌醫生說「整體口腔牙齒還不錯,可能是長牙痛」時,媽媽放心了。同時,陳愷翌也提醒她,孩子的牙齒擁擠,不放心的話建議去拍個片子,未來可以考慮正畸。

在了解到日常清潔口腔習慣後,陳醫生得知這對母子都沒有用過牙線,就現場演示牙線用法,並叮囑他們至少每天要使用一次牙線,更好地保證口腔衛生,防止牙齒齲壞的發生。

另一位吃著棒棒糖的小男孩,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雖然只有3歲半,但是笑起來露出的牙齒縫隙疏鬆、還有點黑斑,令人憂心。

「這孩子一看就很喜歡吃糖呀,已經有蛀牙,接下去更要注意保護牙齒啊。」陳醫生俯下身,給小男孩檢查牙齒。

果然,他的牙齒不太樂觀,上前牙6顆牙齒已經發生了鄰面和唇面齲壞,通俗的說,就是說兩顆牙之間蛀掉了,前牙靠口唇的一面也蛀掉了。

「現在才3歲半,要是再這麼下去,是不是乳牙都危險了啊?」小男孩的媽媽有點擔心,她表示,孩子從小對刷牙比較抗拒,基本都沒怎麼好好刷牙,有時候晚上吃完東西就睡覺了。

陳愷翌聽了直搖頭:「對於這麼小的寶寶來說,孩子齲齒第一責任人是家長,孩子在長牙齒的時候,習慣都是家長幫助養成的,孩子的口腔健康肯定是要由家長來守護的。」

她提醒家長,要注意避開口腔護理的誤區,比如,孩子吃糖後要漱口,睡前必須刷牙,不要喊著奶瓶、奶嘴等入睡,還有定期塗氟,這些都能幫助預防齲齒。

記者從文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口腔科了解到,社區很多家長對少兒口腔健康存在認識誤區,以為孩子的乳牙以後都要換成恆牙的,哪怕乳牙蛀了,等換牙後就會沒事的。

陸正磊攝

「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孩子齲壞的牙齒下面就是將要替換的恆牙,如果乳牙不及時治療,炎症會向下發展,最終影響到恆壓的正常發育及萌出。不僅如此,齲齒(蛀牙)的疼痛還會影響孩子正常進食,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牙齒好壞與否會影響孩子一生,家長們一定要重視。」 口腔科負責人說。

她還耐心地向家長宣教:依據患齲的風險程度不同,高風險的孩子應每3個月檢查一次口腔,其他孩子每半年至一年檢查一次,以便及時發現口腔問題並儘早處理,讓孩子們遠離「牙疼」煩惱,健康快樂地成長。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