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來做痔瘡手術,發現腸癌!年過40一定要做這個檢查

患者是一個39歲女性,因為痔瘡出血住院,打算做痔瘡手術

因為快四十歲了,管床醫生怕患者合併有其他腸道疾病,建議做個結腸鏡檢查

這一查,還真的有意外的發現:橫結腸長了一個巨大息肉

有乒乓球那麼大,菜花狀,飽滿感明顯,表面還不是很規則,憑經驗,就不是什麼好東西,高度懷疑是早期腸癌!

所以內鏡醫生也活檢了,病理懷疑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很接近早癌)。

醫生跟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後,決定給她做腹腔鏡手術

所以她這次住院不僅要做痔瘡手術,還要切掉那個巨大息肉。

P醫生和L醫生奮戰了兩三個小時,才把它切下來再把腸子兩端接上去。

術後病理真的是早期結腸癌(粘膜內癌,很早期的那種)。

術後我們也感慨,幸虧她的痔瘡出血了,要不她也不會來住院,更不會檢查腸鏡,因為那個大息肉還沒破潰出血,再長個一兩年,可能就出現淋巴轉移甚至是肝轉移了,那時候就沒機會做手術了。

可以說是痔瘡救了她一命,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去年跟肛腸科的好兄弟X醫生的一次聚會,我跟他說,現在大腸息肉和大腸癌年輕化很明顯,35歲以上,有痔瘡出血的,盡量讓他(她)做一下結腸鏡,沒事最好,有息肉就切掉以除後患。

X醫生也很認同我的觀點。不少直腸癌患者拉血便一直當痔瘡治療的,早發現和晚發現差別真的很大!不單是治療費用的差別,治療效果也差別很大。

最近兩個月內,我們科就發現了很多例大腸癌,其中還有31歲、34歲和36歲的,非常可惜的是31歲的那個患者已經算髮現得晚了,直腸瘡低位進展期腸癌,即使能做手術,也不能保留肛門,手術後要長期帶著一個糞袋在肚子上,生活質量大大下降。

大腸癌早診早治任重道遠,除了政府投入要加大,老百姓的防癌、查癌的意識也要不斷增加。

我們欣喜的是,國家層面已經越來越重視了,已經在企事業單位、社康中心老年人體檢中做了一些大腸癌篩查檢查,比如結腸鏡、糞便潛血、腫瘤標誌物等檢查,確實發現不少早期腸癌和癌前病變(腺瘤性息肉);

這幾年的科普宣教也在各個醫院機構得到不斷地推廣。

歐美的先進經驗告訴我們,對45歲以上人群,特別是有腸癌危險因素的人群進行早篩,及時切除早期腸癌和大腸息肉,可以大幅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