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搶救,自己說了算」,這個城市首創「生前預囑」制度

2022年07月05日13:14:16 健康 1348

人固有一死

當走到人生盡頭

是窮盡現代醫療手段延長生命

還是提前簽署好生前預囑

自己選擇是否繼續救治

在深圳有了新實踐

深圳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近日表決通過了《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修訂稿。其中,第七十八條在「臨終決定權」上做出了大膽突破,規定如果病人立了預囑「不要做無謂搶救」,醫院要尊重其意願,讓病人平靜走完最後時光。深圳市也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生前預囑立法的地區。相關消息衝上微博熱搜。

「要不要搶救,自己說了算」,這個城市首創「生前預囑」制度 - 天天要聞

什麼是生前預囑?

生前預囑是指人們事先,也就是在意識清楚時簽署的,說明在不可治癒的傷病末期或臨終時,要或不要哪種醫療護理的指示文件。

傳統醫學的做法是,患者到了臨終的時候,比如腫瘤終末期或者老年多器官衰竭,雖然明知任何醫療措施都不可能逆轉病情,但救死扶傷的醫學精神,仍然會讓大多數醫生把患者送到ICU,進行氣管插管等生命支持系統維繫生命。

「要不要搶救,自己說了算」,這個城市首創「生前預囑」制度 - 天天要聞

在ICU中,一些患者會接受令人痛苦的醫療救治措施,躺在冷冰冰的病床上,全身插滿各種管子,周身浮腫,皮膚潰爛,而且很難得到親人們的陪伴,最終結局可能還是不治而終,很多家庭甚至由此背負高額的債務。

而在將病人送往ICU之前,醫生一般會徵求患者家屬意見要不要進ICU,大多數家屬明知救不過來,但迫於親情和害怕擔上「不孝之子」等罪名而咬牙說「進」。

「要不要搶救,自己說了算」,這個城市首創「生前預囑」制度 - 天天要聞

網友紛紛點贊深圳新規

《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修訂稿第七十八條規定:

收到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提供具備下列條件的患者生前預囑的,醫療機構在患者不可治癒的傷病末期或者臨終時實施醫療措施,應當尊重患者生前預囑的意思表示:(一)有採取或者不採取插管、心肺復甦等創傷性搶救措施,使用或者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統,進行或者不進行原發疾病的延續性治療等的明確意思表示。

深圳的醫療條例立法,首次在「臨終決定權」上賦予了患者通過生前預囑的方式,保障自身傷病末期放棄搶救、維護尊嚴的選擇權利,無疑是一次大膽的突破,具有積極的進步意義。

有網友認為,預立生前預囑,在健康或者意識清楚的時候,提前把自己生命最後一公里安排好,以備不時之需非常有必要。不少網友對於深圳此舉表示讚揚。

「要不要搶救,自己說了算」,這個城市首創「生前預囑」制度 - 天天要聞「要不要搶救,自己說了算」,這個城市首創「生前預囑」制度 - 天天要聞

但也有網友認為,需要釐清什麼是「無謂搶救」。

「要不要搶救,自己說了算」,這個城市首創「生前預囑」制度 - 天天要聞

如何立生前預囑?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科醫生李瑛介紹,有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都可以簽署生前預囑,最好是在意識清楚、環境輕鬆的狀態下,與家人、朋友、醫生甚至律師等相關人士一起討論,充分了解,然後做出決定,簽署時需要有兩個見證人。不過,在地方沒有立法和專設機構管理的情況下,填寫的文件只能自己或者交給家人保管。

生前預囑會不會導致病人過早放棄治療?

李瑛說,生前預囑帶來的是「尊嚴死」,它不同於安樂死,是指在不可治癒的傷病末期,放棄搶救和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統,讓死亡既不提前,也不拖後,而是自然來臨。在這個過程中,應最大限度尊重本人意願,盡量使其有尊嚴地告別人生。「尊嚴死」不把挽救生命作為首選,而是將無痛、無懼、無憾地離世作為目標,讓「生死兩相憾」變成「生死兩相安」。

專家同時表示,生前預囑的完善和普及,在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為生前預囑涉及諸多法律和醫學專業概念,患者理解有難度,簽署生前預囑前,要為患者提供專業的指導與服務。包括創傷性搶救是否值得實施、損害與收益如何評估等,也要完善操作規範,使之有章可循。

此外,生前預囑入法,也要避免被惡意利用,比如臨終搶救的醫療開支很大,要謹防健康商業保險誇大生前預囑的作用等。

儘管生前預囑首次入法,規則未必成熟,但深圳在這方面進行的制度性探索,會日益累積經驗,從而為我國普及生前預囑開創一個科學模式。

如果說生命是一條航船

每個人都是這條航船的掌舵者

讓生命完美地謝幕

不應成為一種奢望(上海新聞廣播)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酒精每年「殺死」全球多少人?看了數字貪杯者後背發涼 - 天天要聞

酒精每年「殺死」全球多少人?看了數字貪杯者後背發涼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封波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健很多人都知道過度飲酒對身體不好,但往往礙於情面,飯桌上難免推杯換盞。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最新報告指出,酒精的危害超乎想像,全球每年有260萬人死於酒精,佔總
醫生實施高難度胸椎管狹窄手術,如同不損傷外膜給生雞蛋剝殼! - 天天要聞

醫生實施高難度胸椎管狹窄手術,如同不損傷外膜給生雞蛋剝殼!

「你這不像是腰椎間盤突出,情況不太樂觀,還需要進一步診斷。」聽醫生如此說,家住長沙嶽麓區67歲的孫先生大為吃驚,自己治療了多年的「腰椎間盤突出」,竟然不是那麼回事?孫先生10年前突然出現雙下肢麻木不適、走路乏力,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隨後幾年,斷斷續續的進行保守治療,效果並不理想。2024年初,孫先生...
倒計時1天!愛爾微創全飛秒突破150萬例慶典即將開啟… - 天天要聞

倒計時1天!愛爾微創全飛秒突破150萬例慶典即將開啟…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生活品質需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近視手術實現摘鏡,迎接嶄新的人生。據了解,在暑期近視手術旺季中,選擇全飛秒手術的消費者佔比達到60%,為市場主流的手術方式。全飛秒手術是目前先進且成熟的近視眼手術方式之一。數據統計,截至目前,愛爾微創全飛秒SMILE手術量突破150萬例,引領著行業...
新版「健康素養66條」新增了哪些要點? - 天天要聞

新版「健康素養66條」新增了哪些要點?

為進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國家衛生健康委對《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15年版)》進行修訂,形成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24年版)》。2024年6月是首個全民健康素養宣傳月,主題是 提
為何天一熱,反而是慢性支氣管炎高發期? - 天天要聞

為何天一熱,反而是慢性支氣管炎高發期?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每天給您分享專業的醫學科普知識,幫助您及其家人提高健康生活品質,感謝您的支持!隨著天氣越來越熱,中國大部分地區迎來了盛夏的炎熱季節。此時,許多人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頻繁出現呼吸道問題,尤其是慢性支氣管炎。
萬山區開展健康敲門行動 守護失能老人健康 - 天天要聞

萬山區開展健康敲門行動 守護失能老人健康

「真的太感謝你們了,專門上門來服務,讓我們免去了去醫院來回奔波的困難。」近日,仁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簽約醫生來到失能老人周安貴家中,為老人進行血糖血壓測量、四肢運動功能等健康檢查後,家屬連連道謝。
此物劇毒!一家五口全中招,2人進ICU! - 天天要聞

此物劇毒!一家五口全中招,2人進ICU!

一句開不了口的「我喜歡你」普通人會改口說:「我想你了」文藝青年最愛說:「今夜月色真美」廣東人則會說:「我煲咗湯俾你」▲圖源:聊廣場說到廣東人對煲湯的追求那可謂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能拿去煲湯就絕不放過……▲圖源:深圳粵TV各式各樣的中藥材更是廣東人的心頭好不過湯可以每天喝藥材可不能隨便放最近就有一家...
這個集市帶你揭秘中醫養生秘籍 - 天天要聞

這個集市帶你揭秘中醫養生秘籍

為迎接「七一」到來,近日楊浦區中醫醫院聯合大橋街道共同舉辦「『杏』福市集·寶地健康行」主題活動,讓市民近距離接觸中醫、了解中醫、感受中醫的魅力。認識生活中的「仙草」,學習內功心法和葵花點穴手,體驗神奇小丸子……互聯寶地楊浦園內,設置了健康市集和健康體驗兩大板塊,為市民提供沉浸式的中醫文化體驗。楊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