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米戰尤文 如戰爭機器對戰英雄主義 師徒同陣卻不同流派

周末的義大利德比戰,實在太過重要。

惡戰前,《米蘭體育報》、《共和報》都指出:「也許陣型相似,但國米與尤文,孔蒂與皮爾洛,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流派。

如無意外或奇招,周末義大利德比,國米和尤文都很可能派出352的首發陣型。

兩隊本賽季的主打陣型都經歷過一些變化。

國米打過3412,打過3421,最終回歸352。尤文也是在442、3412、3421、352等各種陣型之間不斷調整。

兩隊都走了些彎路,丟過些積分,如果最終,兩位主帥都選定352為這場生死惡戰的搏殺套路,那無疑是一種巧合。


不過,意媒強調:人們總喜歡說皮爾洛「師承孔蒂」,但從賽季開始至今,在一系列變陣的過程中,皮爾洛向所有人證明,他與孔蒂固然有相似之處,但執教理念方面卻有著本質不同。孔蒂是「共性大於個性」,皮爾洛是「以人為主,陣型無關緊要」


評論指出,一年多來,孔蒂無論怎樣改變陣型,他有些原則是絕對不容觸碰的。

意媒舉了兩組例子。

一個是埃里克森,阿圖爾

這兩人加盟前都對意甲一無所知,且都是有較強進攻能力,拼搶方面能力有限。

孔蒂給過埃里克森出場機會,但讓他出場的同時,不斷要求他多拼、多搶、多肉搏。因為在孔蒂眼中,踢中場就必須干這個,幹不了這個就合該板凳坐穿。

所以在國米,埃里克森過得痛不欲生,成為「計劃外球員」。


阿圖爾司職中場,同樣是受困於身材、力量和球風的原因,在加盟初期,拼搶方面失誤很多,表現平平。

但皮爾洛一方面不斷找阿圖爾溝通,另一方面,在派他出場時,會對中場的權責分工進行微調,讓其他球員多拼多搶一點,讓阿圖爾能少暴露短板、多展示長處。

所以在尤文,阿圖爾的整體表現雖然談不上有多麼出類拔萃,但賽季至今巴西人雙線16次出場,踢了818分鐘比賽,成為一個合格的輪換球員,整體來看,也走著上升勢頭。


另一組是佩里西奇,小基耶薩

這兩人加盟球隊之前都是邊鋒,近年都屢立戰功,加盟前都踢過邊翼衛,都不成功。

孔蒂本賽季對佩里西奇的使用方法就是:改造。

他希望佩里西奇踢邊翼衛,效果不好,就去替補囍。即使國米左翼衛主力阿什利-揚年事已高,一周踢一場也撐不住全場,但佩里西奇也無法頂上來,因為在邊翼衛位置,他出場的效果未必比揚教授好多少。


皮爾洛使用小基耶薩的方式則有所不同。

一方面,他會花很多心思在小基耶薩的身側安排與他進行踢牆配合的「輔者」,在他身後安排補位協防的「打手」。

另一方面,他經常變陣4後衛體系,讓小基耶薩能踢他更適應的邊鋒,甚至前鋒。

賽季戰至今日,小基耶薩雙線打入5球助攻4次參與9球,表現尚可。

如果細分一下,其中2球2助攻是踢3後衛體系司職邊翼衛時創造,另外3球2助攻是在4後衛體系司職邊鋒時創造。


意媒舉這些例子,並不是來對比球員,而是從中剖析兩位教練的理念。

《米蘭體育報》指出,雖然孔蒂在尤文、義大利隊時期都執教過皮爾洛,雖然皮爾洛不否認是孔蒂讓他產生了執教的想法,但這兩名教練的執教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孔蒂要的是「士兵」,皮爾洛更看重「帥才」。

對孔蒂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球員能力,而是球員能不能適應整體套路,套路一旦定型,那麼球員必須改變自己去適應,做不到,就棄用。對皮爾洛來說,最重要的是球員能力,只要球員有足夠能力,那麼為其改變整體套路也無妨,陣型數字無關緊要


兩種思路,也催生了兩隊的不同風格。

國米運轉嚴絲合縫,偶爾會顯得僵硬,被意媒描述為是「為戰爭打造的機器」

尤文總有天才閃光,偶爾會顯得凌亂,被意媒描述為是「英雄主義的集散地」

哪個更高明?不好說。

當今足壇,兩種流派都有成功先例,也都有失敗教訓,哪能簡單的就分出個高下!

這項運動里,理念如何根本沒人在乎,所有人在乎的,都是結果。上了比賽來解讀問題答案吧!